美國對華電動車加征100%關稅,德國、瑞典堅決反對!

隊長手記 2024-05-15 20:37:13

錘子落地了,拜登政府對中國啓動新一輪關稅戰。在原來25%的基礎上,美國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的關稅。另外,動力電池征50%,光伏也征50%關稅,基本就是對著中國新能源産業而來的。曾經高舉“自由貿易”,叫中國打開國門的列強,如今卻自己把門關上了。

有趣的是,咱們這邊還沒怎麽反對,德國、瑞典卻先坐不住了。德國、瑞典都公開稱,反對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能源産品出口,加征關稅。怎麽德國、瑞典都站在了中國的一邊?名義上,他們的理由是,這會破壞全球貿易,破壞國際分工。可實際上,這套關稅戰術,對中國傷害不大,但對德國、瑞典的傷害還挺大的。爲什麽呢?根源就在于,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的銷量幾乎是聊勝于無。

我們就沒賣多少車去美國,拜登這套關稅拳,不是打中國的,而是打給美國人看的,卻真正地傷害到了德國、瑞典。爲什麽這麽說?我們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看:

一是,美國大選馬上就要拉開大幕了,這是拜登無可逃避的。美國大選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規律了,越接近于大選,美國輿論越反華。因爲反華,才能拿到更多的選票。在很多時候,反華的核心不是中美對抗,而是美國內政。2020年大選時,拜登還與特朗普比拼,誰更反華,誰對中國更強硬。

在這種背景下,拜登來一手對華關稅戰,正好可以反向炒作美國的民粹主義,利用反華來拉攏選票。

二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主要是西方品牌,比如德國BBA、瑞典沃爾沃、美國特斯拉等。這些西方品牌只是在中國制造電動汽車,然後賣給美國去。單純的中國自主品牌,因爲害怕美國政府打壓,根本就不敢去開拓美國市場。比亞迪、上汽、奇瑞原本都打算去墨西哥建廠,借道出口美國。但美國把墨西哥也納入關稅名單了,只要是中國公司生産的,就算工廠在墨西哥,也不放過。那沒辦法了,中國汽車廠只好暫緩進軍美國了。

中國汽車出口突破500萬輛,主要是賣到俄羅斯、南美、歐洲、澳大利亞、以及中東等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去年一年就進口了約100萬輛中國汽車,幾乎都是中國自主品牌。

這時,我們再反過來看一下,美國豈不是制裁了個寂寞?中國自主品牌都沒賣幾輛車去美國,美國制裁的是誰呢?第一個是特斯拉。因爲特斯拉上海工廠全年産能接近100萬輛,國內只賣了60多萬輛,還有30多萬輛出口了。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美國,主要就是特斯拉。

其次呢,是沃爾沃。沃爾沃和吉利一起創辦了“極星汽車”,是一個主打中高端市場的純電品牌,海外版起售價就49萬了。國內賣得比較便宜,但起售價也要30萬了。這個車在中國每年也就賣個三四千輛而已,但全球銷量有5萬多輛。其中,大頭賣在歐洲,還有一部分就是出口到美國了。

除了極星電動汽車,沃爾沃燃油車也很多都是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這瑞典一看,你這不是針對我嗎?

德國BBA反對,也是同樣的道理。德國BBA,德國大衆,幾乎全部都采購了中國的動力電池。比如,甯德時代,蜂巢能源,就打入了寶馬集團的供應鏈。對中國的動力電池加稅,最後不就是讓德國車企來承擔嗎?中國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超過65%,德國BBA、美國特斯拉、瑞典沃爾沃等,根本就繞不過中國的電池供應商。

因爲中國電池供應商並不直接出口電池到美國,而是先賣給車企,再整車出口美國。這個關稅成本,主要還是整車廠來承擔。如果零售價不變,那麽,吃虧的是誰?不就是特斯拉、BBA、沃爾沃嗎?德國、瑞典,能不反對嗎?

拜登搞這一出,本質上還是爲美國大選而鋪墊。打關稅戰、貿易戰,是特朗普的看家本領。可現在,拜登把這牌打了,特朗普就沒牌了。

看起來,關稅提高到了100%,翻了4倍,可中國汽車出口,也不依賴美國市場啊!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