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76歲慘遭滅門70余口,究竟是怎麽回事?

琅琊左史 2024-05-10 16:45:14

立國之初,勳貴掌權,非長久之道。

朱元璋是曆史少見的英主,在他的治下,不容許有任何人能挑戰他的權威。

胡惟庸身爲宰相,有用人命人之權,有封駁反對之權,對于朱元璋的政令統一太礙事。

剪除胡惟庸,必然涉及淮西勳貴,因爲他們都是從一個地方出身發家。

而淮西勳貴們的首領就是李善長。

李善長勞苦功高,地位穩固,人脈廣泛,偌大的大明朝,倒是有一半人跟隨過李善長。

這大明朝是老朱家的還是你老李家的。

皇權至高無上,只能一人獨享。這是朱元璋的切身感受。

從他開始,丞相沒有了,勳貴們被清洗了,他的兒子全部封王,天下真正是老朱家的天下。

君臣共治太繁瑣,一人獨治才簡潔明了。

李善長爲首的淮西勳貴們,是一人獨治的絆腳石,都要統統拿掉。

胡惟庸黨羽被誅滅後,李善長沒有受到影響,只是朱元璋不願意同時動手,要循序漸進。在誅除胡惟庸時,李善長就已被列入黑名單。

等到時機成熟,隨便找一個借口,就可以大開殺戒。

天威難測,即使沒有謀逆奪位之心,也難逃覆滅之禍。

從胡惟庸開始,李善長,藍玉,馮勝,傅友德等一批勳貴之臣都被誅殺。

功勳之臣一個個被誅殺幹淨,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俯視殿下風聲鶴唳、震顫股悚的群臣,心滿意足了。

剩下的都是親信或者聽話老實的,再沒有人敢于挑戰他的權威。

老朱心想:老朱家帝業永存,基業常青了。

朱元璋應該算是曆史上最心狠手辣最雷厲風行的君王,在他鏟除功臣勳貴的過程中,大興株連之風。

李善長一家70余口,都成了刀下亡魂。

在老朱看來,要鏟草除根,不能留下任何複仇的火種。

明朝開始,是君權集權的開始,經過明清兩代帝王的努力,終于達到了至高無上的頂峰。

明代宦官幹政、文官黨爭,清代奴才盛行、後宮幹政,都是君權集中的結果。

李善長一家70余口死的冤不冤?當然冤,不但他冤,胡惟庸、藍玉、馮勝、傅友德他們也很冤。

曆史發展到一個節點,遇到一位改變曆史的君王,他們也就只配做曆史的冤魂。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