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彭德懷,李奇微明顯比麥克阿瑟更厲害,爲何還是被調走了?

縱觀曆史2021 2024-03-29 23:57:09

1950年,原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員沃克車禍身亡,李奇微接替了沃克中將的位置,他發明的“磁性戰術”,曾短暫性地帶領美聯軍對我軍形成了克制。

但就在李奇微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他卻突然被調走了,美國爲什麽要這麽做呢?

整體而言,李奇微面對彭德懷的表現,比麥克阿瑟這個五星上將要好得多。

究其根本,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實踐”!

自從美軍仁川登陸後,麥克阿瑟就一直窩在日本不肯出門,依靠前線戰報遙控指揮。除了麥克阿瑟以外,還有一個人很喜歡這樣遙控指揮,那就是蔣介石!

蔣介石成了我們的手下敗將,麥克阿瑟自然也不會例外。

沃克中將死後,杜魯門直接派人給李奇微家裏打電話,當場任命李奇微爲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員。

李奇微算是艾森豪威爾的“學生”,因此他的行爲處事、作戰風格都和自己的老師很像,更注重親眼所見和親身體驗!

李奇微來到朝鮮戰場後,很快就發現了志願軍的致命弱點,並根據這些弱點研究出了“磁性戰術”。

因爲美軍不斷的轟炸,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出現了問題,長達五百裏的補給線,將近四百公裏沒有任何對空反制措施,只要拿下補給線,就相當于掌握住了志願軍的命脈。

但是這一點,必須要親自來到朝鮮戰場上才能發現,如此看來,麥克阿瑟比李奇微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李奇微認爲,只要前期不和志願軍打運動戰,後期志願軍就會因爲補給跟不上削弱戰力,到時候就是美聯軍大軍進攻的好時機了。

不得不承認,李奇微的“磁性戰術”,確實在短時間內給我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是沒過多久,彭德懷、陳赓等志願軍領導人對作戰方式進行了調整,專門克制李奇微的“磁性戰術”。

彭老總放棄了此前一直沿用的“運動戰”,搞起了“陣地防禦戰”,再利用戰壕、交通溝之類的將各個陣地連成一片。

當時是陳赓最先提出這一戰術的,後來也是他帶人去挖地道、挖戰壕,麥克阿瑟知道後,氣憤地說道:“陳赓不是來打仗的,他是來朝鮮挖地道的!”

在此基礎上,李奇微的“磁性戰術”徹底失效,可一時之間,麥克阿瑟又想不出什麽有效戰術,最終只能被迫交出戰場主動權,被我軍壓著打。

除此以外,也和李奇微被臨時調走有著一定的關系。

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難道美國不明白這個道理嗎?顯然不是!

此前的交手中,李奇微早就意識到,不論美軍的裝備多麽先進,都是無法戰勝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他傾盡全力也只能打到三八線,再往後他也沒辦法了。

而且,當時美國一直將主戰場放在歐洲,爲了更好地控制歐洲的軍事力量,艾爾豪威爾才將李奇微調到歐洲出任總司令。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