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周斌——曾國藩和修水熊喆生

馮曉晖 2024-03-05 23:07:12

作者:周斌

“九江文史”發布研究九江的文史類文章。本系列在“浔陽敘話”“馮曉晖”兩個公衆號上發布,並在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轉載。歡迎原創作者投稿,聯系方式見本公衆號自動回複。

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沒有來過修水,似乎和修水沒有什麽瓜葛,好像八竿子都打他不到。但最近翻閱《義甯州志》,發現他和我們修水縣黃沙鎮湯橋長茅的熊喆生神交已久,並爲熊喆生所著的《義甯禦變紀略》一書撰寫了序言。今天就來扒一扒曾熊二人之間交往的佳話。

曾國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白楊坪(今屬雙峰縣)人。晚清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首領,率領湘軍攻下了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被封勇毅侯,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之一,是封建士大夫心中“三個半”聖人(孔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中的“半個”。

鹹豐六年丙辰(1856),曾國藩率領湘軍大營駐紮在安慶。江西武甯縣讀書人吳心民特意前往安慶投奔曾國藩。曾國藩接待了吳心民,一番談話後,覺得吳心民讀了很多書,很有學問,並且對排兵布陣兩軍交戰的軍事謀略很有研究,于是,將吳心民留在大營作爲幕僚,參謀軍事協助軍務。

不久,湘軍大營遷往安慶上遊、湖北的黃州。黃州是蘇轼的被貶之地,他那鼎鼎大名的號——東坡居士就是因其開墾住處東面的山坡而得來,他在這裏寫下了很多詩文,其中有名的有《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這裏還是戰略要地,守住黃州,敵人就不可能西進武漢;守住黃州,就可以順江東下,攻取安慶、南京。

到了黃州之後,大家都在整理東西,曾國藩看到吳心民箱子裏有一套《刻羽山房文集》,裝幀非常考究,古樸之風撲面而來,立即拿起翻閱浏覽。看了幾頁之後,被文集深深吸引,就勢坐到了吳心民搬來的椅子上,繼續專心閱讀文集。過了良久,曾國藩才放下書卷,揉了揉發脹的眼睛,對吳心民說:“集子裏的詩文字字珠玑,篇篇玉色珠光,都是上乘之作!作者是誰啊?”吳心民回答說:“作者是我的好朋友,江西義甯州人、很有名望的儒生熊喆生。”曾國藩在心裏想,什麽時候能認識熊喆生?見面之後一定要和他來一次竟夜長談!

熊喆生,名際盛,字應清,號喆生,義甯州安鄉長茅人(今修水縣黃沙鎮湯橋長茅村)。他從小非常聰明穎慧,能夠寫出非常好的詩歌來,尤其對古文字很有造詣。到了二十歲時,被補爲縣學的生員。後來,又到南昌的豫章書院、友教書院、九江的白鹿洞書院遊學,文章得到了余國圓、帥子定、畢一林等名師宿儒的指點教導。

同治七年戊辰(1868),熊喆生的次子熊聯珠任南康縣學教谕,熊喆生到南康投靠次子生活。參加了幾次有縣官到場的文人活動後,南康縣令沈恩華非常認可賞識熊喆生的才華學問,于是,聘請熊喆生爲南康縣旭升書院的主講。熊喆生主講書院之後,改革講學方式,帶領其他老師認真教授,造就了很多英才俊彥。熊喆生擬回義甯州之際,沈恩華特意親書“阜城師範,河洛儒宗”的匾額贈給熊喆生,贊譽他是老師中的榜樣,學術上的宗師。

熊喆生一向熱心公益,慕義急公,對義甯州興建書院、賓興、學宮等都是竭力贊助,罄囊相捐。他著有《刻羽山房文集》、《古艾詩徵》、《義甯禦變紀略》、《甯事外篇》、《倫常濟變錄》等書。72歲謝世,因次子熊聯珠爲官,被封爲文林郎。

熊喆生所著的《義甯禦變紀略》一書沒有看到原書,但從曾國藩所撰的序言來看,應該是詳細記述了太平軍進入義甯州和清軍發生的戰事,尤其詳盡地描述了鹹豐五年(1855)四月十九日太平軍包圍義甯州城,至五月初九日攻破州城,前後21天發生在城內城外的悲慘壯烈的事情。

義甯州和太平軍初次發生關系是在鹹豐三年(1853)癸醜五月,“粵匪撲省城,州紳募勇赴援,戰于沙井。團防防堵楚隘,賊援中絕。”(《義甯州志·武備志·武事》)此處沙井應該是現在南昌市紅谷灘的沙井街道周邊。

從鹹豐四年(1854)二月二十日,戰火就燃到了義甯州境內了。太平軍將軍廖某率兵由湖北崇陽、通城進入義甯州馬市(今馬坳),武舉黃德雨、武生戴邦懷帶兵抵抗,戰敗身亡,太平軍獲勝,駐紮渣津。

鹹豐十一年(1861)三月,太平軍忠王李秀成率西征南路軍攻占義甯州城。五月,先遣將軍伍某統兵數千,分三路猛攻白嶺鎮南樓嶺、苦竹嶺清軍哨卡碉堡,奪關獲勝,進入湖北通城。至此以後,太平軍再沒有進入義甯州。

從鹹豐四年(1854)到鹹豐十一年(1861)的八年,太平軍多次進入義甯州,除了忠王李秀成外,還有翼王石達開也于鹹豐五年親自率兵數萬進入義甯州。涉及的地域幾乎遍及全縣八鄉,全縣慘遭戰火兵燹破壞,人民生命和財産損失慘重,尤其是州城特別慘烈。

鹹豐五年(1855)四月十九日,堪比唐代睢陽的慘烈的曆時21天義甯州城攻防戰開始了。此日,太平軍丞相鍾廷暄率部數萬,由通城進入義甯州,大敗清軍,殺武生丁桂林于白嶺鎮南樓嶺,然後長驅直入進逼州城,將州城團團圍困。

四月二十二日,清軍守備蘭某;二十六日,南昌知府林某;五月初二日,銅鼓營都司張全孝、巡檢吳元理、團練董事曾承晖分別率兵來援,戰于州城近郊夏坑、修河南岸豬婆坦、赤江薰衣,清軍均不敵敗北,有的將領還被太平軍殺死。雖然知州葉濟英多次請援,但是知府、巡撫無兵可派。

在太平軍圍困州城之前,知州葉濟英偵知太平軍大舉來犯,遂調集鄉勇4500多人守城。十九日,太平軍圍困州城之後,隨即開始連續攻城,攻守相持21晝夜,大小戰鬥30多次。州城被圍二十天後,葉濟英目睹鄉勇越戰越少,兵敗城破只在旦夕之間,再次咬破指頭寫下求援血書,漏夜送達省府。

攻城二十天後,太平軍改變攻城策略,在城西劉爺廟地段,挖掘隧道進入城牆地下,將大量的土硝炸藥放入棺材之中。五月初九早晨,引燃棺中炸藥炸塌城牆,太平軍將士遂一擁而入。知州葉濟英見大勢已去,急忙奔回州署,帶領家人投州署後的愛蓮池而死。州同知蔣啓華、吏目王泰、知府楊秉鏞及部分弁勇都在巷戰中陣亡。

城破之後的第一天,即五月十日,都司吳錫光奉命令從饒州(今鄱陽、上饒一帶)來援,十三日被太平軍擊敗,吳錫光身亡。

直到七月八日,城破兩個月,浙江甯紹道道台羅澤南率兵和總兵劉開泰于十四日夾擊州城,太平軍看形勢不妙,遂棄城而走,轉入湖北。清軍進入州城後,只見滿目瘡痍,到處殘垣斷壁,死屍遍地,臭氣熏天。地方士紳和清軍一道,將死屍收斂,全部集中埋葬到北門外面鳳凰山麓,名曰“萬人墓”。

熊喆生目睹耳聞了太平軍進入義甯州八年時間裏發生的所有戰事,尤其是鹹豐五年的州城攻防戰,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看到了戰火給平民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看到了刀槍過處血肉橫飛,生命瞬間隕落凋謝,因而,忍著殘酷現實帶來的心靈傷痛,飽蘸血淚,飽含對家鄉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充滿傷痛血淚的《義甯禦變紀略》一書。書成之後,知道好友武甯人吳心民在曾國藩幕府,特意委托吳心民代請曾國藩爲書作序。

曾國藩看過書稿之後,深深地被書中描述的事情所感動,爲知州葉濟英帶領鄉勇士民堅守州城21天,城破之後幾乎全部戰死而潸然落淚。感情的潮水在心中奔湧,曾國藩思索片刻後,隨即秉筆疾書,一篇飽含深厚感情的文字就落到了紙上。他在文中記敘了“艾城被圍兩旬之久,大援不至,賢牧義氓繼以死守”的現實情況,褒揚了守城鄉勇士民“忠盡節烈,毀家授命,至再至三,百折不回”,把義甯州城守衛戰比作名垂青史的“唐之睢陽、明之甯武”的守城戰,認爲義甯州城守衛戰比睢陽、甯武“無多讓焉”,同樣可以“光簡策而流芳後世”。

曾國藩撰寫的《禦變紀略序》印行在熊喆生書籍的前面,也收錄到了《義甯州志》之中。雖然曾國藩和熊喆生神交已久,並且曾國藩還寫下了序文,但曾熊二人自始至終還是沒有見上一面,甚是遺憾。

周斌(作者像)

【作者簡介】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書院研究會會員、東華理工大學修水創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顧問。作品散見有關平台及書籍。

【讀後記】太平軍八年間多次攻打修水,是因爲修水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的陸路要沖。但修水地僻,又不會有多少官軍把守,到後來抵禦太平軍的都是本地的民團。修水有位青年才俊,中了舉人後卻投筆從戎,擔任義甯團練名噪一時。他就是修水陳門五傑之首,後任湖南巡撫的陳寶箴。

0 阅读:6

馮曉晖

簡介:旅行、攝影、碼字,多個職業,多種角色,多一種維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