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時間,爲什麽乞丐突然“消失”了?原因讓大家看清真相

秘聞娛超 2024-05-19 08:26:32

街頭巷尾,擺地攤、拉二胡、裝殘疾、抱小孩......這些熟悉的乞討場景,曾經幾乎是中國城市的"標配"。

可是最近兩年,你是否發現,乞丐的身影逐漸在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他們都去哪兒了?背後又有哪些鮮爲人知的原因?

一、城市管理力度加大,乞討者被送往救助站

近年來,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許多地方政府開始重視城市形象,大力整治影響市容的行爲。

尤其是一些遊客如織的景區,管理部門更是嚴陣以待。

對于在公共場所露宿、乞討的流浪人員,城管部門往往會直接"請"到救助站。

在救助站裏,他們不僅有飯吃有床睡,還能接受免費的技能培訓。

久而久之,街頭乞丐愈發稀少,市民也很少再被乞討者"騷擾"。

不過,這些強制措施能否真正幫助乞丐重返社會,依然存在爭議。

一位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坦言:"很多流浪乞討者早已習慣了四處漂泊的生活,一時很難適應救助站內有紀律的集體生活。"

有研究表明,大約70%的乞丐在被救助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回到了街頭。

這就好比一株野草,你砍掉它的地上部分,殘存的根系依然頑強。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乞丐們的命運,僅靠強制手段恐怕還不夠,更需要我們在就業、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幫助。

二、移動支付普及,行乞收入大幅減少

如今,刷手機付款已成爲街頭巷尾、商超餐館的"標配",可曾想過這股數字浪潮也深刻影響了乞丐們的生計?

以前,乞丐們只需在人流密集處擺個破碗,路人就會往裏扔些零錢,日子還過得去。

可如今,當越來越多人習慣"無現金"出行,乞丐碗裏的錢幣卻越來越少。

一位曾經在北京"討生活"多年的流浪漢大爺無奈地說道:"以前一天能討個二三十,現在一天連十塊都難。"

"二維碼時代"下,乞丐們的日子變得格外艱難。

不過,也有些乞丐因禍得福。在浙江,一位"90後乞丐"竟在自己的乞討碗上貼了個二維碼,引來不少好奇的"打賞",一夜之間成了網紅。

不管怎樣,移動支付的普及無疑動搖了乞丐們賴以爲生的經濟基礎。

在這股大潮下,一些乞丐不得不另謀出路,比如到廢品站打零工,或是返鄉務農。

對于那些年老體弱、缺乏謀生技能的乞丐來說,未來的路在何方,依然是個未解之題。

結語

近兩年,因爲城市管理加嚴和移動支付普及,街頭乞丐的身影正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

這固然有助于改善城市形象,但同時也值得我們反思:

在高歌猛進的城市化進程中,我們是否給予了這個弱勢群體足夠的關愛?

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躲避,而是理解、幫助和機會。

作爲一個文明社會,我們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乞丐群體的困境,用包容的胸懷幫助他們回歸主流社會。

0 阅读:4

秘聞娛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