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爲何這麽恨張居正?偉大的政治家,爲何死後家破人亡?

姿勢分子knowledge 2024-04-07 13:48:29

公元1582年,大明萬曆朝首輔張居正去世。這個推行一條鞭法、考成法,通過張居正改革實現明朝中興的領導者,被梁啓超稱爲“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如果沒有他的改革,明朝可能滅亡得更早。

然而,張居正屍骨未寒,萬曆皇帝就對自己曾經無比尊敬的這位老師展開了反攻清算,甚至因爲抄家逼死了張居正的長子,最後差點把張居正開棺戮屍。

這位明朝的功臣,延續了明祚的改革家,爲何遭受了萬曆如此的痛恨?自古以來,這就是曆史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近我恰好重新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

輔政大臣的宿命

自古以來,輔政大臣都是文官之中最優秀的,他們享有最高的地位和權力,但下場往往都不怎麽樣。

就拿後來被文官奉爲典範的霍光來說,作爲漢武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和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都被任命爲漢昭帝的輔政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說了,在和霍光爭權的過程中被殺。霍光本人促成了漢朝的昭宣中興,還廢掉了昏庸的海昏侯,扶立了一代英主漢宣帝,功莫大焉。但他死後,霍家慘遭滅族之禍,令人歎惋。

下場稍微好一點的輔政大臣,大概就是諸葛亮了。不得不說,諸葛亮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賞罰分明,忠貞不二,以身作則。即便如此,在他死後,劉禅嚴禁民間祭祀諸葛亮,也成爲了後世人認爲他對諸葛亮有所怨恨的證據。

想要成爲輔政大臣,有兩個基本的因素,第一是本人要具備相當高的地位,第二是皇帝年少難以親政。在這種情況下,輔政大臣不得不大權獨攬,這就會遭受皇帝的猜忌,也會招致同僚的嫉妒,可以說這本來就是一個容易引火上身的身份。

自古以來,只有很少的輔政大臣能夠善終,其余絕大部分人的下場無外乎兩種:要麽生前或者死後家破人亡,要麽直接篡位(比如楊堅、趙匡胤)或者給後人創造篡位的機會(比如曹操、司馬懿)。

僅僅看輔政大臣的這兩條路,就知道皇帝爲何往往和輔政大臣之間勢同水火了。

過于嚴厲

張居正不僅是萬曆的大臣,也是萬曆的老師。張居正有著崇高的理想,作爲古代的文官,最大的理想之一就是輔佐一位明君。和曆史上無數有相同理想的文官相比,張居正有著絕對的先天優勢,他自己就是皇帝的老師,而且皇帝恰好年少,完全能夠培養。

正因如此,張居正爲了萬曆的教育問題傾注了無數心血,並且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萬曆的身上,因此對萬曆的要求也特別嚴格。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故事,那就是萬曆在上課的時候,讀書念錯了一個字,張老師馬上大吼著給他糾正,嚇得萬曆打了個激靈。

嚴師出高徒果然不假,但這個嚴指的是嚴格,而張居正已經達到了嚴厲的程度。要知道,萬曆的年紀雖然適合塑造三觀,卻也恰好處在青春逆反期,這樣的嚴厲教育不僅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而且也埋下了反抗教育者的隱患。

而且,這樣的嚴厲教育對于普通人來說,或許還能說得通,但萬曆畢竟是皇帝,皇帝要有皇帝的威嚴,張居正的一聲怒吼讓皇帝威嚴盡失。作爲一個皇帝,居然還要害怕別人,這是每一個皇帝都無法忍受的。

權力太大

爲了實施變法,張居正采取了集權的手段。這不僅讓萬曆感到大權旁落,也因爲有悖于開朝皇帝朱元璋的祖宗法制而引起了同僚的不滿。

輔政大臣權力的來源或許是被動的,但張居正還表現出了主動的貪戀權力。1577年,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去世,按照規矩,張居正應該辭官守孝三年。但是,李太後命令萬曆不惜一切代價挽留張居正留任,這叫“奪情”。朝中的大臣自然不同意,因爲百善孝爲先,盡忠也要在盡孝之後,所以堅決反對。最後,有幾個帶頭反對的人遭受了廷杖,並發配邊疆。

對于萬曆來說,張居正權力大歸大,但總有還政給他的一天,張文明的去世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但被迫逼著張居正奪情,對于萬曆來說絕對是一個莫大的失望。從心理學上講,這只會激起萬曆更大的不滿。只不過萬曆很懂得韬光養晦,因此沒有表現出來。

如果這份權力被好好利用也還說得過去,但張居正卻利用特權做了一些說不過去的事。比如上面那些挨打的人,原本被判了死刑,最後在張居正的勸谏之下才改成打一頓流放。你以爲張居正大公無私,實則有的人在幾年之後,莫名其妙死于流放之地。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很多人還是感歎,張居正的手真黑!

不僅如此,在他小的時候,遼王朱憲㸅曾經害死了他的爺爺。後來張居正成了大官之後,利用手中的權力廢掉了朱憲㸅的王位。雖然萬曆和朱憲㸅之間幾乎沒什麽關系了,但畢竟是皇親國戚。張居正連王爺都敢動,皇帝還被他放在眼裏嗎?

你以爲這是兩碼事,但在萬曆的眼裏,就是同一回事。

有一次,年輕的萬曆做錯了一件事,被李太後發現了。李太後大怒,馬上罰跪,並且威脅說如果他再這麽肆意妄爲,就讓張居正效仿霍光,廢了他的帝位,換一個新的皇帝。

這番話真的觸動了萬曆,皇位就是他所擁有的一切,如今張居正甚至有權奪走這個皇位,讓他感受到了真切的威脅。其他的因素都只是讓萬曆對張居正感到厭惡,而這個因素則直接把張居正樹立爲萬曆的敵人。

萬曆本以爲自己比張居正年輕幾十歲,只要熬下去,早晚靠時間能戰勝他。如今廢立大權可以說切斷了萬曆最後一條退路,雖然張居正不可能真的廢了他,但這個威脅也讓萬曆徹底感到了絕望。

言行不一

節儉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應有的美德,這也是張居正對萬曆的要求。不僅是皇帝自己,就連太後想要修一座廟,而且還是拿的自己的私房錢,張居正都要反對,最後太後在他的規勸之下把這筆錢用在了給百姓修橋上。

母子倆雖然心裏不樂意,但爲了江山穩固,也只能聽首輔的。

但是,規勸他們的張居正卻恰恰相反,生活非常誇張。他最有名的就是那頂離譜的轎子——不僅可以坐,還可以睡覺、辦公,甚至還有一個觀景台。咱們常說的八擡大轎跟他都沒法比,他坐的轎子要32個人擡!

不僅如此,張居正死後,還有人向萬曆彙報,說張居正家裏有幾百萬兩銀子。萬曆一聽就火了:你天天道貌岸然地讓我勤儉節約,結果你反倒逍遙快活,也太不拿我當人了吧!這次舉報,也成爲了萬曆決心抄張居正家的重要因素。

但實打實地講,張居正真不算是貪官。明朝官員的正式工資非常低,遠遠達不到小康的水平。張居正確實有一些灰色收入,但也就夠他過上小康的生活,並且一些應酬之類的。

作爲當時說一不二的權臣,他要是真想貪贓枉法,就算比不上前朝的劉瑾、嚴嵩,至少也能和扳倒嚴嵩的名臣徐階有一拼。然而,在抄家的時候,負責的官員才發現,張居正家只有十幾萬兩白銀。他的長子張敬修因爲拿不出被誣陷的上百萬兩白銀,最終上吊自殺。

倒張派煽風點火

一個人的憤怒是有限的,但經不住別人不斷地煽風點火。

一開始,萬曆還真沒打算把事情鬧到這麽極端的程度,只要推翻張居正的政策,把大權收回到自己的手裏,他就滿足了。但是,朝中有很多人早就看張居正不順眼了,一再地上書陳述張居正的種種過錯。

如果沒有這些人,萬曆或許漸漸把這件事就忘了。但即便是于謙這種無懈可擊的忠臣,對時任首輔的夏言沒有恨的嘉靖皇帝,在不斷的耳旁風的作用下,也落得斬首的結果,更別提張居正本身就有瑕疵,萬曆又對他心存怨恨了。

人性就是這樣,在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幫助他纾解怨恨,這件事也就過去了。最怕的就是旁邊的人陪著生氣的人一起罵,生氣的人越罵越來勁,也就越來越憤怒,最後一發而不可收。

總結

可以說,張居正死後被反攻清算,原因是非常複雜的。曆史上的許多事件都是如此,很多人往往只想找到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來解釋,實則很多因素都不能單獨發揮作用,而是各種因素相互結合,互相發酵,最終決定了曆史事件的走向。

0 阅读:244

姿勢分子knowledge

簡介:知識不會,只是姿勢不對;科學凡此種種,用人話才能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