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的風,刮進音樂節

音樂先聲 2024-05-03 01:16:22

作者 | 丁茜雯          編輯 | 範志輝

二次元文化,正在爲國內音樂節“添磚加瓦”。

自4月開始,不少音樂節IP公開的演出陣容,大量“對口”二次元受衆的音樂人則接連成爲差異化路線的招牌。

在中國ACG圈子內,大量古風音樂人、CV(聲優)等伴隨二次元熱潮登上諸多音樂節舞台,比如在5月3日至5日舉辦的長安六時音樂節,便彙聚古風圈“大大”銀臨、曾爲國産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裏》進行配音的CV淩振赫以及同樣爲國産動漫《狐妖小紅娘》《時光代理人》等進行配音的CV楊天翔;而即將在6月舉辦的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也在一衆或流行或搖滾的陣容中,出現了曾爲《光與夜之戀》《魔道祖師》等遊戲、動漫進行配音的人氣CV谷江山的身影。

而這股ACG熱潮下,來自有著成熟二次元文化熏陶的日本音樂人則是主流。

比如在五一假期中,杭州夢想未來·閃千手音樂節、天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等也接連出現YOASOBI、yama等憑借動漫熱曲在國內二次元群體中擁有頗高認知度的日本音樂人;即將在5月17日舉辦的在西湖音樂節,也不乏諸多日本ACG音樂人身影,包括憑借動畫電影《升起的煙花,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片尾曲《打上花火》在內地爆發現象級收聽熱潮的DAOKO、《堀與宮村》《死神》等動漫主題曲演唱者同時也是VOCALOID音樂人的神山羊等。

我們不禁好奇,爲何二次元文化,開始頻頻進擊音樂節市場?

音樂節新搭二次元

據音樂先聲不完全統計,自開年以來,便已由超過40多組日本藝人官宣或是完成演出,其中ACG藝人比例占據一半以上。

以五一假期爲例,便有數個音樂節抛出日本ACG藝人陣容,甚至持續追加。比如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所邀請的三組日本藝人[Alexandros]、Kikuo、Chilldspot,便齊聚經典日漫主題曲演唱者、同人音樂與遊戲音樂作曲家、新生代樂隊,滿足不同取向的日音愛好者。

而青島鯨落音樂節的唯三組日本藝人也均爲ACG系,並在4月13日宣布追加在海內外二次元群體中極具號召力的音樂人Aimer,這也是其首次出演大陸戶外音樂節;近期熱門動漫《藍色監獄》片頭曲演唱者ASH DA HERO、通過經典日漫《銀魂》《火影忍者》主題曲被國內大衆熟知的搖滾樂隊DOES,也將同樣登場。

在天津泡泡音樂與藝術節,致力于小說音樂化、全球熱門單曲《偶像》的演唱者YOASOBI、yama、iri等也將于五一開唱。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YOASOBI首次在內地音樂節亮相,其爲《我推的孩子》《葬送的芙莉蓮》《動物狂想曲》等熱門動漫主題曲制作的代表OP、ED,也激起國內樂迷一睹現場的期待。

即便對于非二次元受衆,哪怕不識音樂人,但當這些曾在國內引發現象級爆紅的經典日漫作品的熟悉旋律響起,也相對能夠憑借耳熟能詳的旋律,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比如在3月23日舉辦的南甯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便引入在內地現象級爆紅的動漫《咒術回戰》《間諜過家家》《國王排名》等OP、ED演唱者,包括木古龍也、yama等。

同時,隨著演出陣容偏向二次元靠攏,二次元文化也不斷在音樂場景中不斷滲入。

比如今年以來,在樂迷群體中所愈加流行、花樣繁多的音樂節“無料”交換,便是從漫展禮儀衍生而來的。所謂“無料”,即由粉絲樂迷自行設計、批量分發的飯制藝人周邊,即便是糖果、餅幹等零食也可一並稱之爲無料內容。

例如,在小紅書平台上,便有樂迷分享出自己准備的YOASOBI“無料”,包含NFT小卡、貼紙、WOTA藝等,甚至還有樂迷制作了大量初音未來亞克力片打算在YOASOBI演出時派發,並表示“因爲想著去看夜遊(YOASOBI)的應該都是二次元罷”。

不僅如此,Cosplay、擴列、集郵等細分小圈文化也通過樂迷的泛化在音樂節場景中湧現。比如在南甯泡泡島音樂與文化藝術節,便有大量二次元樂迷cos日本樂團“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過往LIVE、MV中的人物;而在斑馬音樂節也同樣出現《孤獨搖滾》、初音未來等人物cos等等,在音樂節中化身某一非現實角色,也成爲了如今年輕一代樂迷沉浸式融入音樂節、尋找同好搭子的一種社交方式。

另一方面,經由平台、地方政府牽線合作,純二次元主題音樂節也陸續頻繁走入大衆視野,與漫展進行融合的新式音樂節也在逐漸成爲時興熱潮。比如五一假期在河南舉辦的“豫漫·首屆二次元國風音樂節”便是由河南廣電主辦,整體設置與音樂節大同小異,除了音樂人外,Coser、唱見、舞見也登上演出舞台,演出內容也更加“大雜燴”。

某種意義上來說,二次元也與音樂節的“烏托邦”感相對重合,而産品類型也並不局限于動畫、遊戲、漫畫,音樂節、演唱會等演出內容也同樣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年輕一代也在通過演出市場的嫁接,在二次元與三次元之中探索屬于自己的文化消費空間。

二次元的風,爲何會刮進音樂節?

嚴格意義上來講,二次元經濟在國內仍然是一片尚未被完全開墾的“藍海”。

根據中研普華産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二次元經濟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國內二次元用戶中95後群體是消費主力軍,高達60%以上;並且,我國二次元內容産業也在繼續快速增長,預計2026年規模有望達到1200億元。

從現實來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二次元已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各個角落之中。

這片擁有億級用戶資源的藍海,對于急需開拓受衆、吸引新用戶的音樂節市場而言無疑是“及時雨”。

去年以來,內地音樂節市場也在井噴之後陷入高度飽和、同質化的演出陣容,以及原有目標受衆逐漸走向理性消費且購票熱情降低,也令音樂節們面臨著售票不樂觀、延期或是取消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打出差異化、新鮮感來刺激用戶購票,也成爲了頭號難題。

隨著2023年恢複海外藝人來華演出,大量音樂節主辦方也將目光投向了日本音樂人。

一方面,日本音樂人因ZZ、地緣等原因,相對較少出現在內地演出市場,本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動漫作爲日本最爲知名的全球出口産品之一,早已是日本音樂人向外打開市場的成熟載體。尤其是對于國內受衆而言,動漫甚至可以說是J-Pop的啓蒙,因此即便從未在內地進行演出活動,諸如Aimer、YOASOBI等通過ACG文化在內地也擁有廣泛的樂迷群體。

這些所謂圈層之外的樂迷,也同樣是音樂節潛亟待開發的潛在受衆,其背後可觀的二次元經濟也令主辦方能夠在票房收入之外完成更多品牌跨界,增添用戶沉浸式體驗趣味性。比如今年天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便出現了電影《哆啦A夢:大熊的地球交響樂》特別快閃活動。

而在音樂節湧入大量日本藝人尤其是ACG音樂人之前,作爲二次元主要聚集地的B站,其曆年BML、跨年晚會所彙集的動漫歌曲、日本藝人演出便屢次登上熱搜,並引起二次元受衆熱議追捧。而這種從線上到線下所展現出的口碑案例,也同樣爲音樂節吃下定心丸。

我們也注意到,此番J-Pop藝人開始更多將目光投向小島之外,主動出走海外演出,也是日本藝人的“自救”。

日本樂隊King Gnu所屬社Unusual娛樂便在接受新加坡媒體采訪時提到,“在疫情之前,海外市場並不真正適合日本藝人,21世紀初即便是宇多田光這樣深受歡迎的明星也很少到海外巡演演出,隨著K-Pop接管海外市場後,對于J-Pop而言又是備受沖擊的”。

同時,伴隨國內源源不斷地引入日漫、動畫電影,諸如《排球少年》《間諜過家家》等大熱動漫劇場版(電影)也將在近期陸續于國內上映,這也極大促進了與音樂節市場的隔空“聯動”,成爲音樂節演出陣容的風向標。比如yama便是《間諜過家家》第二季主題曲演唱者,而該部動漫也在內地成功破圈,受到非二次元受衆的追捧,也間接影響到主題曲在大衆之間的認知度。

不過,混雜的音樂節拼盤對于二次元核心受衆而言,同樣面臨著走進三次元社交場景的坎坷不平。

比如對于絕大多數音樂節“老手”而言,演出結束後在現場內外兜售的非官方售賣點的藝人“後台親簽”都默認爲假貨,而這些所謂簽名也大多爲仿簽批發。但在近期,諸多二次元熟手的音樂節萌新,卻頻繁踩坑上當,像是在小紅書平台上,便有網友表示購買了“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簽名“被怒騙100元”。

可以說,來到音樂節的下半場,需要依靠更叠演出陣容來引入新鮮用戶刺激消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二次元這片已成氣候的藍海,無疑是眼下抄近道的最優選。

結語

時下演出市場的白熱化競爭,也令音樂節不得不絞盡腦汁“更新換代”,越來越精細的垂直細分陣容也成爲音樂節們未來的趨勢。

而演出陣容也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吸引用戶的手段之一。

不僅僅是ACG文化、二次元陣容的融入,比如按照音樂類型的劃分也出現了類似于“越位音樂節”這般專注于某一音樂類型的音樂節演出,亦或是一天一個類型主題的雨露均沾。此外,經由《名偵探學院》《種地吧》衍生出的綜藝男團“南波萬”、“十個勤天”,也同樣成爲部分流量爲主的音樂節常客。

事實上,垂直細分對于音樂節市場來說也是必然的走向,也是市場創新的關鍵選擇。從長遠發展來看,一個音樂節如何形成自己的DNA,成爲獨樹一幟的個性化産物,遠比“什麽都要、什麽都做”更重要,也更容易被記住。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