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傘兵跳傘表演“落地成盒”:上萬美元的降落傘,一個也打不開

寶寶說過去 2024-05-15 21:00:59

2013年3月的一天,印度阿賈斯坦邦的一處靶場人聲鼎沸,彙聚著各國政要和國際知名人物。人們齊聚于此,所爲的都是同一件事——觀看印度跳傘表演。

然而讓衆人沒有想到的是,精彩絕倫的跳傘表演沒有如約而現,血肉橫飛的軍事悲劇卻直接暴露在衆目睽睽之下。

群體表演竟然成了集體葬禮,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的?故事的背後,又牽扯著多少方的利益糾葛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印度軍事表演中著名的“傘兵悲劇”事件,探尋事件的真相,感受印度之風雲吧!

沉疴已久的毛病

印度,亞洲地區重要國家之一。它既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

有人說,眼下的它,或許並不足夠強大,也沒有足夠發達。社會等級森嚴、人民貧富差距大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此消彼長。但它的未來,是擁有無限可能性的。

要知道,人口就代表著力量。龐大的人口,不僅能夠爲印度的各行各業源源不斷的輸送廉價勞動力,也能夠爲印度的消費市場提供持續且穩定的購買力。正是憑借著豐富的勞動力,印度成爲了國際社會熱情追捧的又一“投資天堂”。

兼具“人口”與“潛力”的雙重特征,很難不令人們想起亞洲的另一大國—中國。不少網友曾感歎,印度有望成爲下一個“中國”。

它擁有發展的良好基礎條件,像極了曾處在發展“萌芽期”的中國。如果印度將自身優勢最大程度利用,勢必能夠繁盛起來。

巧合的是,印度一直以來的確將中國視爲其重要“對手”,致力于有朝一日可以超越中國。

對于這個想法,印度幾乎從不隱藏,頻頻于公衆場合提及。但是,中國之強盛,絕非短期之功。即便印度有心追趕,也仍有漫漫長路要走,重重關隘要跨。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軍事能力也隨之增加。多場閱兵儀式的順利進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事水平的發展,中國軍事實力的壯大。

眼看著“對手”不斷強大,印度越發焦急。它也渴望著成長爲一個強大的國家,渴望著擁有與中比肩的國際影響力。

如何才能實現強軍目標?印度首先想到的,是憑借自身的能力,提升軍事設備研發技術,大力拔高軍力水平。

爲此,印度政府曾連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軍備研發。只可惜,軍備試練時屢屢發生的意外,導致印度政府大受打擊,遂漸漸轉移了重心。

既然自身能力有限,何不依賴外援呢?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印度政府決定向外求助。

依靠著在亞洲地區的特殊影響力,印度政府的請求很快得到了歐美國家的積極回複。就這樣,在歐美國家的幫助之下,印度得到了許多先進軍備。

有了歐美國家援助的軍備,印度發展軍力的基礎條件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高水平的軍備,自然需要用到高水平的人才手中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印度嚴重缺乏軍事尖端人才。

印度政府“破釜沉舟”,決定成立專門的隊伍用于培養專業化軍事人才。由此,一支爲培育傘兵而生的“紅魔”天團高調現身。

團隊所有成員皆是經過層層選拔,才得以留下的精英。經過專業化訓練,加之專業化設備的加持,這支團隊迅速成爲了印度軍事的“門面”。

通過在各種國際軍事賽事中嶄露頭角,“紅魔”天團得以揚名國際,備受矚目。但是,印度仍不滿足于“紅魔”的成就。

爲了吸引更多國際目光的注意,也爲了提升印度軍事的國際影響力,一場遍邀海內外重要軍政人士的傘兵表演就此敲定。但是,想必印度也沒有想到,軍事表演竟成了“集體葬禮”。

慘不忍睹的“表演”

曆來,各國的軍事表演都是各國軍隊的炫技之作。借助于表演,可揚一國之軍威,亦可擴一國之聲譽。當然,想要收獲一個好的結果,必然需要堅實的軍力作爲支撐。

若是軍力不足而盲目進行軍事表演,只會贻笑大方。更有甚者,可能會釀成一場軍事慘劇。因此,每場軍事表演的進行都必須要慎之又慎。

只可惜,印度從不是一個小心謹慎的國家,而是對其軍力有著極爲樂觀認知的國家。即便這認知有些誇大的成分,印度也從來都樂在其中。

隨著“紅魔”天團在國際上聲名鵲起,印度政府意識到,他們的機會來了。印度向世界展示實力,博得一個“滿堂彩”的時候到了。

不可否認,印度在傘兵表演籌備期間也做了許多准備。本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原則,印度首先派遣軍事企業遠赴歐美,爲傘兵們采購了一批歐美國家最爲先進的降落傘。

據悉,僅僅這批降落傘就耗費了印度政府數百萬美元。諷刺的是,正是這批加之百萬的降落傘,成了“集體葬禮”的“敲門磚”。

按照印度政府的要求,印度軍隊在“紅魔”之中優中擇優,選拔出了33名最精銳的士兵。他們在表演之前,還特意進行過多次訓練。他們的實力,是完全足以完美結束這場表演的。遺憾的是,他們最後竟永遠的失去了在空中翺翔的機會。

悲劇,發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當天上午,八方來客齊聚波卡蘭,只爲一睹印度傘兵之風采。印度總理莫迪也親自到場,想要一起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的誕生。

數以萬計的印度民衆,大規模聚集在訓練場周圍,爭先恐後的前來爲軍隊加油鼓勁。

一開始,表演看起來毫無破綻。在人們的歡呼聲中,33名傘兵乘直升機緩緩去往了3000米的高空。按照預定計劃,他們依次排開,井然有序的從高空中一躍而下。

在空中,他們好似一只只自由的“鳥兒”,盡情的跳躍舞動,順利完成了各種高難度動作。

然而,就在他們降落的時候,意外突然而至。眼看著即將落地,他們卻遲遲沒有打開降落傘。這讓地面的圍觀人群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難道說,“紅魔”的實力已經突破了常規界限,可以實現近距離降落嗎?就在人們仍在思考之際,悲劇于瞬息之間發生了。

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打開了降落傘,而是全部直勾勾的掉落在了地面。可想而知,從高空降落而下的沖擊力有多麽大。

一眨眼的功夫,他們便被撕裂成了碎片,不見全屍。殘肢橫飛,鮮血淋淋,讓前來觀賞的各國政要皆震驚不已。

印度官員更是慌亂不堪,手足無措的面對著這場慘烈的“悲劇表演”。那情那景,不禁令人感歎,何爲弄巧成拙?

更有網友嚴辭指出,印度所謂的傘兵表演,就是一場宣之于衆的“集體葬禮”。

淪爲國際之笑柄

一場軍事表演,可將一個國家送上青雲,也可將一個國家拉下神壇。

原本,印度的實力就在國際社會中頗受爭議。隨著傘兵表演的完敗,印度的國際聲譽更是一落千丈,淪爲國際之笑柄。

坦率來說,一場軍事表演的失敗,並不足以爲奇。畢竟,世上從無十全十美的事情。在軍事領域,意外的發生也並不罕見。

印度真正令人啼笑皆非之處,是“沒有那金剛鑽,硬要攬那瓷器活”。

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各方面的實力都有待發展。即便當下有所欠缺,國際社會也會全力包容。印度的軍事實力不足,世界各國也從無輕視。

可印度在能力不足的時候,偏偏大張旗鼓的進行一場軍事表演。如此自大,怎能不引人發笑?

根據印度政府後來公布的事故調查報告顯示,8人重傷,16人當場喪命,而其余失蹤的或許也無一幸免。

此外還有傳言稱,一名在波卡蘭附近的村民也因被掉落的傘兵砸中而無辜喪命。悲劇就這樣赤裸裸的擺在人們面前,怎能不令人們感到氣憤呢?

事故發生後,印度政府也進行過相關的調查。那時,曾有人質疑“紅魔”傘兵的能力。或許,他們是因爲能力不夠而跳傘失敗?其實不然。

如若僅有部分人無法打開降落傘,那還可能是能力問題。但是,現場卻是沒有一人打卡降落傘。這很難不讓人們懷疑,是否是降落傘出了問題?

莫迪政府給出的官方調查報告,驗證了人們心中的猜想。的確,當天使用的降落傘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這個結論一出,印度舉國民衆都“破防”了。

耗費大量資金采購的降落傘,竟是有質量問題的殘次品?

很快,民衆之中不滿之聲四起。有印度人懷疑,是采購軍備的企業從中收受了好處,才會以次充好,帶回一批“打不開的降落傘”。也有印度網友認爲,印度軍方大概率也在降落傘一事中分得了好處,否則殘次品怎會輕易通過核查呢?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外界恐怕不得而知,唯有印度政府心中了然。

最令人感到難過的,是那些因貪汙腐敗而丟掉了性命的傘兵們。對于印度而言,培養一個傘兵的成本要遠比一個降落傘昂貴的多。熟輕熟重,印度政府這次顯然是選錯了。

結語

一場計劃之外的悲劇,讓印度看清楚了軍力發展的短板,也讓世界認識到了印度軍力成長的欠缺之處。

34個本該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因意外而喪生。血淋淋的教訓,讓印度從上至下無不深感悲痛,亦難掩愧疚。

如果印度軍備采購相關方能夠更加客觀一些,是否降落傘就不會無法打開?如果印度政府能夠更加謹慎一些,是否“集體葬禮”的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的是,世上從無後悔藥可吃。

如今,印度政府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深刻吸取教訓,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印度有一顆渴望強大的心,這從來不是壞事。但印度理應清楚,國之強盛,絕非一日之功。腳踏實地,唯有實幹方能興邦。

作者:一水編輯:夜雨聲煩參考文獻:印軍用日本降落傘造成重大傷亡 摔死16人(圖)--國際--海外網 (haiwainet.cn)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93
评论列表
  • 2024-05-16 09:09

    一個連步槍子彈,都産不出來的國家!你還要求,它什麽!

  • 2024-05-17 13:48

    一會兒遠赴歐美買最先進的降落傘,一會兒印軍用日本降落傘完成重大傷亡。小編你人格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