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中茅台”,一把分光11.46億

侃見財經 2024-05-15 09:24:26

2009年,私募教父趙丹陽斥資211萬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成交價格創下了當時的曆史記錄。

在與巴菲特會餐的時,趙丹陽給股神巴菲特帶去了兩樣禮物,一瓶茅台和一盒東阿阿膠。消息傳回,貴州茅台馬上就走出了一波淩厲的漲勢,股價突破了150元;而東阿阿膠也成爲了最大贏家之一,其“藥中茅台”的稱號也成了市場普遍的共識。

用後視鏡視角來看,盡管已經過去了十五年,但這兩家企業都沒讓市場失望,茅台成了市場“一哥”,而東阿阿膠在經曆過一波較大的風波之後,近期股價創出了曆史新高,徹底的走出了谷底。

助東阿阿膠“脫困”的,一方面是行業的整體環境,另外一方面則是回正的業績。

據此前東阿阿膠發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47.15億元,同比增長16.66%;歸母淨利潤爲11.51億元,同比增長47.55%。

業績走出谷底的同時,東阿阿膠也向市場抛出了一份“炸裂”的分紅方案,現金分紅11.46億元,分紅比例高達99.60%。

創出了曆史新高。

清倉式分紅的背後,是業績持續向好的“底氣”。

今年一季度,東阿阿膠業績繼續保持增長,財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3億元,同比增長35.95%,實現淨利潤3.53億元,同比增長53.43%。

在這份業績的加持下,年內東阿阿膠股價漲幅超過了40%,創出了曆史新高,掃除了“水煮驢皮”事件的陰霾,市值更是突破450億。

當下,中藥賽道已經走出了獨立行情。在中藥行業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東阿阿膠作爲保健品以及高端禮品,的確再次向市場證明了它的價值。

侃見財經認爲,經過變革和重塑,東阿阿膠已經完成了“糾偏”,未來的增長空間也進一步被打開。

“神話”破滅

東阿阿膠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山東東阿阿膠廠,1993年該廠完成改制,隸屬央企華潤集團。

其一直圍繞“阿膠”做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

2006年,隨著秦玉峰掌舵東阿阿膠,該公司開始逐漸在市場嶄露頭角。

爲了拓寬阿膠市場,秦玉峰打出口號:“滋補三大寶:人參、鹿茸與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滋補國寶,東阿阿膠”。

當時業內流傳著一個故事,秦玉峰按照人民幣和明代阿膠作爲“貢品去進行”貨幣的換算方法,給阿膠追本溯源。他認爲,阿膠在明朝就有商業流通,每斤三兩二錢白銀,折算到現在,相當于每公斤8000元到12000元。因此,低于每公斤6000元的阿膠都算“低價出售”。

此外,他還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大量植入了東阿阿膠産品,隨著《甄嬛傳》熱播,東阿阿膠也因此一炮而紅。

這也爲日後東阿阿膠的漲價埋下了伏筆。

2010年元旦,東阿阿膠打響了漲價的第一槍,試探性的將阿膠提價20%,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同年5月,東阿阿膠再次提價5%。6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中披露了一些小作坊使用劣質驢皮和假驢皮制作阿膠以次充好的情況,使得監管對小阿膠作坊進行了嚴厲打擊,因此阿膠供應減少,利好東阿阿膠。同年10月,東阿阿膠再次提價10%。到2011年初,東阿阿膠一次性提價60%。

根據統計顯示,2010年至2018年時間,東阿阿膠一共提價15次,産品售價也從最初的80元/公斤上漲至最高5900元/公斤。

每年的提價給公司帶來的豐厚的利潤,其淨利潤也從秦玉峰掌舵時的1.49億元,暴漲至2018年的20.85億元。

盲目的提價,最終遭到了反噬,2018年“水煮驢皮”事件的發酵,幾乎將東阿阿膠打入了谷底,跌下了“神壇”,在多重利空因素疊加下,2019年東阿阿膠的業績遭遇雪崩式坍塌。其阿膠的頭把交椅也被競爭對手福阿阿膠奪走。秦玉峰最終也黯然辭職。

由此,東阿阿膠進入管理層的動蕩期,企業也迎來了最艱苦的兩年。

欣慰的是,在新任的管理層的調整下,阿膠系列“提價”策略終止,並進行“去庫存和穩價格”,發展的方向的“糾偏”和調整,也將失控的東阿阿膠重新拉回業績增長的正軌。

糾偏,突圍

衆所周知,此前支撐東阿阿膠業績提升的邏輯就是漲價。

但是經過2018年“水煮驢皮”事件之後,漲價策略就被摁下了暫停鍵。經過了兩三年的“清庫存、穩價格”,以前盲目漲價透支的業績也開始重新走回正軌。

根據財報業績顯示,2023年,東阿阿膠實現營業收入47.15億元,實現淨利潤爲11.51億元。

雖然上述營收以及淨利潤並未到達2018年的最高點,但自2019年開始,其營收以及淨利潤的逐年走高,已經給了市場非常正面的反饋。

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東阿阿膠的業績沒能到達巅峰時期數據,但其股價還是創出了曆史新高,這也是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的一種“獎勵”。

根據米內網數據顯示,在中國零售藥店終端,補氣補血類中成藥2022年市場規模突破122億元;2023年上半年超過66億元,同比增長26.34%,全年銷售額有望再創新高。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的增速的提高,東阿阿膠的業績遲早也能回到巅峰時期。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困擾東阿阿膠的問題並未解決——驢短缺的問題。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2023年發表在學術期刊《中國畜牧雜志》上的文章,其中表示,近十年來,中國驢存欄量急劇下降。截至2021年末,存欄量僅剩196.7萬頭,總降幅爲57.46%。主要原因包括驢傳統役用功能喪失;市場上驢及驢産品稀缺,未能産生有效供給等。

東阿阿膠也在財報風險提示中表示,隨著農業運輸機械化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毛驢役用價值逐漸消失,散養數量持續下降。

當然,驢的稀缺並非近幾年才有。早在十幾年前,東阿阿膠就開始了全球找驢。

實際上,隨著養驢成本的高企,以及驢生長周期較長的問題,國內驢的數量減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但隨著海外市場的供給,驢皮的供需仍處于相對平衡狀態。

目前,華潤系執掌的東阿阿膠已經走出谷底,從業績來看,東阿阿膠已經擺脫了對阿膠塊的依賴,摒棄了前期單純依靠阿膠塊提價,向經銷商壓貨從而實現增長的錯誤老路,營銷費用方面更多側重藥店,政策更多基于終端動銷。

侃見財經認爲,盡管東阿阿膠以前走過很多彎路,但已經爲之前的錯誤買單,未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拓,東阿阿膠大概率會重新走上巅峰。

0 阅读:16

侃見財經

簡介:看見不一樣的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