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王安石的弟弟,斷案如神,連遼國人都佩服

縱橫五千年 2024-04-22 20:51:28

說起古代的斷案高手,人們可能會想到唐朝的狄仁傑。在文學影視作品的渲染下,狄仁傑被人們視爲神探。其實在北宋曆史上,也有一位頗似狄仁傑的斷案高手,他在三個月的時間裏,處理了涉及幾萬人的各種案件。他雖然是王安石的弟弟,但許多人卻並不知道他的名字,那麽這位北宋的“神探”到底是誰呢?

一、救四萬人

此人名叫王安禮,字和甫,是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 人。王家兄弟共有七人,王安石排行第三,王安禮排行第六,兩人是同母所生的親兄弟。王安禮比王安石小十三歲,他也很有才華,于嘉祐六年(1061年)考中進士。入仕之初,王安禮應唐介的征召,來到河東任職。熙甯三年(1070年),西夏侵犯邊境地區。

當時,“河東發民四萬負饷”,宣撫使韓绛計劃征調這些百姓上陣,呂公弼打算采納韓绛的建議。王安禮據理力爭,“民兵不習武事,今驅之深入,此不爲寇所乘,則凍餓而死爾,宜亟罷遣”。最終,呂公弼聽從個了王安禮的建議。結果,其他各路宋軍都遭到了失敗,幾乎全軍覆沒。王安禮的一番話,保住了四萬百姓的性命。

二、斷案如神

在呂公弼的推薦下,王安禮得到了宋神宗的召見,之後迅速得到提升,“遷直集賢院,出知潤州、湖州,召爲開封府判官”。不久,“烏台詩案”爆發,蘇轼被捕下獄。當時的情況非常緊張,王安禮卻站了出來,他對宋神宗說:“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語罪人。轼以才自奮,謂爵位可立取,顧錄錄如此,其心不能無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後世謂陛下不能容才。”

宋神宗對王安禮說:“朕固不深譴也,行爲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賈怨于衆,恐言者緣以害卿也。”之後,蘇轼果然沒有遭到重罰。當時,開封府積壓了許多案件,“前滯訟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論者幾萬人”。王安禮被任命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後,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將這些案件全部處理,“三獄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

三、一代名臣

當時遼國使者來到開封,目睹了這一切,感到非常驚訝,“歎息誇異”。宋神宗得知此事後,特意下旨褒獎王安禮,“今安禮能勤吏事,駭動殊鄰,于古無愧矣”。當時,開封府接連發現舉報人謀反的匿名書信,牽扯到了數百家。但是,王安禮沒有逮捕任何一個人,很快就破了此案,京師百姓“謂爲神明”。

元豐四年(1081年),王安禮被任命爲中大夫、尚書右丞,不久後轉爲右丞,成爲朝中的重臣。後遭到禦史張汝賢的彈劾,以端明院學士的身份擔任知江甯府。之後,王安禮一直在地方任職,于紹聖二年(1095年)病死,終年六十二歲。另外,王安禮的詩詞寫得也很好,一句“憑高不見,芳草連天遠”,令人遐想無限。

參考資料:《宋史》

2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