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家裏的老年人:路邊的野碼不能掃!

沈陽晚報 2024-05-20 10:35:17

你是否在路邊見過這樣的場景:幾個陌生人擺個放滿禮物的攤子,手裏拿個二維碼,熱情地對你說:“掃碼就能領禮物。”這樣的街頭套路,你相信嗎?

案例: 公園掃個碼差點損失16萬元

一日淩晨,退休老人方大爺在睡夢中被手機鈴聲吵醒,拿起一看,竟是銀行發來的扣款信息,顯示方大爺通過微信掃碼支付了6筆錢,每筆均爲999元,且扣款信息還在不斷發來……

方大爺蒙了,隨即打開微信查看情況,卻發現自己的微信被人異地登錄,自己登上去也一直被擠下線,于是趕緊喊來兒子報警,並立即挂失銀行卡,這才保住了卡裏的16萬元養老錢。

原來,一天前,方大爺被公園裏“免費領禮品”的吆喝聲吸引,于是排隊領取。“工作人員”稱,爲推廣某購物平台,掃碼注冊會員便可領取抽紙兩包。

方大爺發現過程繁瑣,幹脆把手機交給“工作人員”幫忙操作。期間,對方索要了方大爺的身份證號、電話號碼等信息,並讓方大爺進行了人臉識別。

隨後,方大爺拿著抽紙滿意地離開了。殊不知,這一番操作,方大爺的微信已被對方偷偷登錄,並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掃碼購買1000元以下商品無需輸入密碼,所以才會有了開頭的情況。得知真相的方大爺後悔莫及。

揭秘: “地推”引流有何玄機?

除了盜刷微信余額外,還有很多掃碼送禮品活動的“地推人員”,假借“幫助推廣平台”的名義,利用市民手機號爲詐騙分子注冊社交賬號,或用其號碼批量發送涉詐短信。

犯罪嫌疑人劉某(男,32歲)、徐某(女,40歲)在網上了解到“在各大網絡平台注冊新賬號可以獲取傭金”的信息,便開始在老城區多個老年人聚集區擺攤設點,以送紙巾、面條、瓶裝酒等生活用品的方式誘騙老年人群體前來咨詢領取。

當有老年人上鈎時,兩人則會主動上前指導甚至直接拿過手機“幫忙操作”,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爲其實名注冊各個平台的社交賬號,再把賬號信息發給上線,用于實施電信網絡詐騙。

目前,劉某、徐某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惕: 下面三種“地推”暗藏陷阱

警方提醒,下列這三種常見的“野碼”,大家一定不能參與,否則小心成爲犯罪的“工具人”。

陷阱1:掃碼送禮品

“地推”人員在街邊以“掃碼送禮”的形式吸引路人,只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得到一個小禮品,實則實施詐騙。

陷阱2:“開業大酬賓”領紅包

“地推”人員以店鋪新開業爲由,用紅包做誘餌,甚至主動幫忙操作手機,但其目的,也是注冊社交賬號發送涉詐短信。

陷阱3:協助開通電子服務

“地推”人員會選擇較爲偏遠的鄉鎮,通過僞造文件,稱爲群衆開通電子服務,但實際上是爲詐騙活動提供幫助。

警方提醒,隨意把手機交給他人危害大,不僅自身有財産受損的風險,還極易被利用成爲犯罪幫凶,請大家轉發提醒父母,不要掉進不法分子的“陷阱”。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楊碩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李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