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仙:世人誤會她太深,都是民國娛樂業惹的禍

元柏評曆史 2023-03-03 18:20:06

上世紀90年代的一天,一名記者敲開了一戶沈陽普通居民李有才的家門。見到記者上門,李有才很是疑惑。

等那名記者說明了來意之後,李有才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原來這名記者此來是爲了李有才的繼母,一個去世已經三四十年的婦女。

李有才這位繼母究竟有什麽特別之處,以至于去世這麽多年還有記者上門呢?背後又有什麽不爲人知的故事?

李有才繼母

鍋爐工的婆娘不尋常

沈陽居民李有才繼母的事情,還要從1949年說起。

李有才的父親名叫李振海,沈陽解放的時候,李振海已經是50多歲的人了,在當年也算是個小老頭了。

李振海的妻子在解放前去世,給他留下了四個孩子。

李振海呢平日裏就靠給人燒鍋爐貼補家用,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

這一天,李有才回家竟發現家中的炕上坐著一個老太太,李振海對兒子說:這是你的母親。

李有才直接懵了,在父親的要求下李有才乖乖地給剛見面的繼母磕了個頭。後來他才知道,這位繼母名叫張洗非。

張洗非曾經嫁給一個姓王的東北軍師長做四姨太,而李振海在東北軍大帥府燒過鍋爐,張洗非那時候經常去大帥府串門,所以倆人就互相認識了。

但那位王師長心術不正,最後因爲販賣鴉片锒铛入獄,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此後張洗非便從大帥府離開,這才改了張洗非這個名字。

不過,這其中的曲折李有才兄妹幾個並不十分清楚,他們只是通過和繼母的相處,漸漸覺得這老太太跟尋常人不大一樣。

民國時期的女性形象

第一,這老太太基本不做家務,雖然年紀不小,但飯不會做,衣服也很少洗。用當時老百姓的眼光看,那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懶婆娘。

其次,這位繼母的穿著打扮和當時的老百姓大不相同。

張洗非剛來李家的時候,沒帶多少行李,只有隨身一個柳條箱子,裏面裝了三件旗袍,一件毛領大衣。

張洗非平日裏就穿著旗袍,胸口別著個手絹,一身打扮與周圍環境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家裏的晚輩都琢磨著這別個手絹在外面多難看,可也沒人敢說。另外,張洗非每天早晨起來都得“咿咿呀呀”地哼唱幾句,即便是對著水壺也要唱兩嗓子。

她還會拉胡琴,有時候興致來了就拉個一段兩段的。而更讓李家兒女感到納悶的是,張洗非的柳條箱子裏邊還裝著一些照片,她閑下來的時候,常常獨自一個人坐在那兒,翻來覆去的一張張的瞧個沒完。

在所有照片裏頭,她最喜歡看的是一個穿軍裝的男子的照片。照片中的男人別著大大的領章,衣服上帶著漂亮的穗子,看上去很是威風。

照片中的男子

李家晚輩有些好奇,問她照片裏的人是誰?這位繼母只回答說是朋友,其余的張洗非從來不說。

漸漸地李家兒女也習慣了,他們只是隱約覺得,這繼母曾經應該是個挺風光的人吧。

與梅蘭芳是朋友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時間到了1951年初。

這一天,在東北政府鍋爐班當班長的李有才接到了一個特殊指示,他被抽調到行政處參與接待工作。而這個接待對象可不得了,是參加抗美援朝慰問演出的梅蘭芳。

李有才回家把這事兒一說,他那閑散度日的繼母竟然開口了,想讓李有才想辦法帶她去見梅蘭芳一面。

這個要求多多少少有點奇怪,但李有才還是帶著繼母跑了一趟。可事情不湊巧,慰問團搬到東北旅社去了,這次並沒見著。爲了與梅蘭芳見面,張洗非特地請鄰居幫忙寫了一封信,送到梅蘭芳下榻的賓館。

關于張洗非給梅蘭芳的信裏說了些什麽,李家的兒女並不知情。李家的小女兒李桂蘭只記得,張洗非的信發出後的第二天繼母忽然跟她說:梅蘭芳來了,她原來是我的朋友。

梅蘭芳

接著張洗非對李桂蘭說:走,我帶你去看一看你大伯去。

李桂蘭那時候年紀小,就懷著好奇跟張洗非去了。母女倆到了賓館和前台一說,就有人上樓報告。不久後,樓上下來了人,將他們迎了上去。後來,張洗非與梅蘭芳做了一次長談。

梅蘭芳不僅請母女倆吃了一頓飯,臨走前還留了一筆錢給張洗非,這筆錢大大緩解了張家當時窘迫的境地。

而不久之後,張洗非就被安排到省政府幼兒園做了保育園,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很顯然這也是梅蘭芳托人安排的。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透露出張洗非這人的不尋常。

那他給梅蘭芳的信裏究竟寫了些什麽?好在這件事兒在梅蘭芳先生的秘書許姬傳的回憶錄裏有詳細的記錄:

聞已來沈,不勝心快。今持函拜訪,在三十四年前,于北京觀音寺由徐省長聚餐一晤,回憶不勝感慨之至。光陰如箭,轉瞬之間,數載之久,離別之情,難以言述。茲爲打聽家侄張鳴福,原與李萬春學徒,現已多年不見,甚爲懷念。梅同志寓北京很久,如知其通信地址,望在百忙中公余之暇,來信一告。我現在做保姆工作。如不棄時,賜晤一談,視爲至盼。

此致,敬禮。

落款是原在北京陝西巷住張氏,而這張氏後面還加了一個括號,裏面寫明了張洗非舊時用的藝名。

看了這個落款之後梅蘭芳先生又是驚奇又是興奮,于是就促成了這次會面。有了梅蘭芳先生介紹的工作,張家的生活境況漸漸轉好。

然而好景不長,這次見面後張洗非便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隨後病情漸漸加重,于1954年去世。她生前最喜歡看的那些照片便給她做了陪葬,一起埋入了黃土裏。

繼母竟然是小鳳仙

時光飛逝,到了上世紀90年代,張洗非的繼子女也都步入了老年。關于繼母的種種奇怪舉動也逐漸塵封在了記憶中,直到開頭說的那個記者來訪。

記者告訴了李家人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的繼母張洗非很可能就是當年與蔡锷將軍結緣,名噪一時的歌女小鳳仙。

小鳳仙舊照

聽聞這個消息李家人無比震驚。

上世紀80年代,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電影《知音》曾火遍大江南北,裏面講的正是蔡锷與小鳳仙的故事。

還記得裏面經典的場景嗎?

蔡锷:我就這麽傻,放著袁皇帝禦賜的絕世美人不要。去學孫中山、黃克強亡命海外。

小鳳仙:不是亡命海外,是倡議嶺南

蔡锷:雲南早都上表稱臣了嗎?代表們也喊了洪憲萬歲。

小鳳仙:那你呢?

蔡锷:我?我也喊了,洪憲萬歲!

小鳳仙:洪憲萬歲?洪憲半歲!從天津回來我就清楚了,袁世凱是行屍走肉!你才是當代的英雄!

這部電影只由著名演員王心剛和張瑜主演。

電影《知音》

李家人怎麽也沒法兒相信自己的繼母竟然是影片中女主角的原型。而且幾十年都過去了,斯人已逝,也沒有什麽東西留下,如何證明呢?

還是這記者有辦法,他們找到了近代史上三個藝名爲小鳳仙的女子的照片,請李家兄妹辨認。

李桂蘭從三個小鳳仙當中找到了自己繼母的照片,而她選中的那位正是當年因與蔡锷將軍有一段情緣而名動天下的小鳳仙。

作爲近代史上最知名的風塵女子之一,小鳳仙的身世流傳有很多版本,她究竟爲何淪落風塵,又是怎樣結識蔡锷將軍的?

《建黨偉業》裏的蔡锷與小鳳仙

小鳳仙與蔡锷

由于小鳳仙特殊的話題性,關于她的身世,民國時已經有了三四個版本流傳。

小鳳仙的家鄉在何處,有人說是杭州,有人說是河南;有人說小鳳仙是杭州鹽商家的女兒,因爲惹上了官司而家到中落,後來母親也死于一場火災,她被舅舅賣到了蘇州妓院。還有人說她是揚州街頭的棄嬰,被妓女收養,所以後來也成了風塵中人。

總之,怎麽說的都有。

但哪種說法比較可信呢?

據梅蘭芳先生的秘書許姬傳記載:1951年,小鳳仙與梅蘭芳先生會面的時候曾親口講述了自己的身世。

小鳳仙原本姓朱,父親是一名八旗武官,在杭州做官。按說這家庭不說大富大貴吧,吃飽穿暖總沒問題。然而,小鳳仙沒長到幾歲,父親就去世了。

她母親因爲是偏房,備受大老婆的虐待,最後實在沒法子只得帶著小鳳仙離開。

此後沒多久,小鳳仙的母親也因病去世,一位姓張的奶媽收養了小鳳仙,小鳳仙自此也改姓了張。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人炮轟浙江巡撫衙門,奶媽只得帶著小鳳仙逃往上海。在繁華的大上海裏,娘兒倆衣食無著。

奶媽于是讓小鳳仙跟著一位姓胡的藝人學唱戲,就是在這個時候她有了後來天下皆知的藝名——小鳳仙。

小鳳仙舊照

1913年,小鳳仙跟著胡老板到北京賣唱,胡老板將她賣到了一戶文人家中當奴婢。不久之後,這文人又將小鳳仙轉賣到了當時著名的紅燈區八大胡同裏。那年小鳳仙只有15歲,她認得字,又會拉胡琴、彈琵琶、唱京劇,因此在八大胡同裏有了些小小的名氣。

1913年蔡锷將軍被袁世凱調到北京,一面籠絡一面監視。後來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21條,還上躥下跳的准備稱帝。這讓蔡锷徹底看清了袁世凱的嘴臉,他決心逃回雲南,武力討伐袁世凱。

袁世凱也明白自己做的事不地道,派人24小時盯著蔡锷。爲了麻痹袁世凱,蔡锷開始留戀北京八大胡同。在那裏,小鳳仙與蔡锷相遇了,很快二人的桃色新聞傳得滿城風雨。

袁世凱

據說蔡锷甚至托人購買了前清某位侍郎的宅子,並且四處宣揚說要給小鳳仙造一套豪宅,還高調贈送了小鳳仙一副對聯,誇她說:

此地有鳳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結果因爲這事兒,蔡锷家裏的原配夫人打翻了醋壇子,兩口子在家裏鬧得雞飛狗跳。蔡锷先是把家具砸爛,後來又對夫人拳腳相加。袁世凱聽到消息,派了倆人去蔡锷家裏勸架,也是收效甚微。

不過袁世凱見蔡锷如此貪戀女色,對他的戒心也便大大松懈了。

後來蔡锷揚言要把小鳳仙接回家,因此與老母妻子決裂。蔡锷夫人說這日子過不下去了,收拾東西帶著婆婆回了南方,袁世凱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的。

直到蔡锷將軍也逃出虎口,發動護國戰爭討袁,袁世凱才反應過來。

蔡锷與小鳳仙故事的高潮,自然要數蔡锷將軍在袁世凱的重重監視下逃出北京這段。

那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呢?關于蔡锷將軍是如何逃脫虎口的,民國的報紙、劇院乃至當時人的回憶錄給出過各式各樣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小鳳仙假裝出城賞雪,將蔡锷藏在車裏,出了北京城。

還有一種說法來源于蔡锷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這同學回憶說:

1915年11月10日,蔡锷給祖母辦80大壽,在錢糧胡同大擺宴席,蔡锷的同僚們都應邀出席。蔡锷跟客人們打了一個通宵的牌,到次日七點牌局才散場。那些監視蔡锷將軍的密探跟著硬是熬了一夜,此時早就睜不開眼了。蔡锷又到位于新華門的總統府辦事處,故意在那兒給小鳳仙打電話,約好中午12點吃飯。密探們見這種情形,監視更加松懈,蔡锷將軍隨即趁他們不備離開了北京城。

而根據梅蘭芳先生秘書的回憶,在1951年的那次會面中,小鳳仙自述的版本是這樣的:

那天是雲吉班長班的生日,院子裏人來人往,我給老蔡找了一間北屋,他背向窗面對穿衣鏡,大衣皮帽挂在衣架上,圓桌面上放著懷表,爲的是可以算准鍾點,老蔡坐在那兒喝酒,可以從穿衣鏡裏看見偵緝隊和外面的動靜,我們還把窗上的紗簾去掉換上了紙卷簾,故意把它卷上去,這樣外面的人可以通過玻璃看見屋裏的動靜。老蔡估計去天津的車將要開了,就站起身來往外走,假裝去解手,趁著院中亂哄哄出了雲吉班直奔車站。他走的時候衣帽仍在衣架上,懷表也沒有拿走,偵緝隊以爲他小解完就要回來的。接著,劉媽就把紙簾放下,這樣外面的人就弄不清屋裏的人是否還在,這些都是事先布置好的。

如此看來,無論是蔡锷同學的說法,還是小鳳仙本人的說法,蔡锷將軍逃出北京的過程都遠沒有“美人攜走蔡將軍”那樣富有戲劇性。

《建檔偉業》中的小鳳仙

坊間流傳的蔡锷與小鳳仙的種種纏綿悱恻、驚奇刺激的故事都是怎麽寫出來的呢?

那些故事的成型時間大都是在蔡锷將軍去世以後。當年蔡锷將軍討袁護國,在老百姓心中聲望極高。他去世之後,朋友在紀念文章中簡單提到了小鳳仙這個人,再加上先前的一些市井傳言,民間娛樂業迅速嗅到了商機。

一百多年前娛樂業蹭熱點的力度絲毫不亞于今天。

他們很快把這事兒誇大編排成了戲劇。不久之後,各大城市的戲院紛紛出來蹭蔡锷去世的這個熱點,各種戲曲是爭相上演。

小鳳仙在其中的戲份也是越來越重,就逐漸形成了咱們今天印象裏“英雄美人,七尺之軀,以許國再難許卿”的故事藍本。

蔡锷將軍在日本去世的消息傳回國內,舉國皆驚。

蔡锷將軍在日本去世入殓時的情景

時任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爲蔡锷舉行國葬,小鳳仙也悄悄地去參加了祭奠,並留下兩副挽聯,一副說: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另一幅說:

九萬裏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夢;

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顔色亦千秋

從此以後傳奇名妓小鳳仙消失在了大衆的視野裏,也留下了無數亦真亦假的傳說。直到80年後,一名記者叩響門扉,才再度揭開了那段塵封的曆史。

小鳳仙與蔡锷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