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彭總首戰大捷殲敵1.5萬,毛主席親改戰報:殲敵6千!

南齋孤風中 2024-02-22 21:17:54

新生的兩朝,盤踞朝鮮半島南北,統一之夢轉眼破滅。

金日成仗蘇威風。

李承晚倚美自重,野心膨脹如浪濤,急不可當。

三八臨時分界線,成了劍拔弩張的邊境,雙方頻繁試探,火星四濺。

時至1950年6月,朝鮮戰火終釀成形。

在蘇聯軍事顧問與裝備扶持下,朝鮮人民軍跨過分界線,一路高歌猛進,氣勢如虹。

短短3天,攻下漢城。

下一步南下,統一半島已近在咫尺。

彌漫已久的戰爭,即將迎來結局之際,卻因爲意想不到的勢力介入而激起千層浪。

美國總統杜魯門判斷形勢,毅然派兵介入。

並大舉幹涉中國內政,出動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成功登陸。

原本如日中天的北朝鮮人民軍,遭遇慘敗。

極端冒進的美軍,還多次空襲中國東北邊境城市丹東,幾乎將戰火引燃到中國境內。

丹東市區,被炸得千瘡百孔,部分村民不幸喪生。

空襲帶來的恐慌與傷痛,令中國人民無法容忍。

中國與朝鮮地緣相鄰。

唇亡齒寒的古訓,猶未絕響。

一旦讓美軍占據三八線以北,那麽鄰國就會徹底淪爲美帝的傀儡。

中朝邊界,也會布滿敵軍炮口。

這場看似遙遠的國戰,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邁過鴨綠江

1950年10月19日,洶湧澎湃的鴨綠江在秋陽下波光粼粼。

“出發!”

隨著彭老總一聲令下,4個軍、3個炮兵師。

共26萬人悄無聲息地登上朝鮮岸邊,隱入夜色之中。

入朝前,毛主席和彭老總,分析敵我態勢。

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狡猾多謀。

太平洋戰爭中“蛙跳戰術”,剛剛的仁川登陸,都是麥克阿瑟主導。

這位五星上將備受美國上下吹捧,自負心極強,目中無人。

正因如此,志願軍這次必須以迅雷攻心之勢,給予這個剛愎自用的將軍迎頭痛擊,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毫無防備的敵人,頓時落入下風。

我軍一舉擊斃和俘獲1.5萬余名聯合國軍官兵。

消息傳來,部隊歡呼雀躍。

能和老美正面剛的機會難得,這一仗志願軍無疑是打了漂亮的開門紅。

彭老總的臉上也露出了少有的欣慰笑容,他爲戰士們感到莫名驕傲。

然則勝利的喜悅,很快消退。

彭老總意識到,這只是敵人的第一反應。

志願軍的輕武器難以和敵軍裝備相比,一旦美軍清醒過來集結反擊,我軍將處于極爲被動的境地。

“停止追擊!”

彭老總毅然下達了令人意外的命令。

部隊在距離聯合國軍後方要地,僅20公裏的清川江北岸停下了步伐。

這是老將軍設置的精妙陷阱,他決心要將輕敵的美軍,再一次誘入死地......

做戲就要做足,三把火

彭老總放了三把火:

首先:“電令各軍,在主動後撤十幾公裏,放棄一切形式的阻擊、反擊,必須大步後撤!”

爲增強撤退的真實性,部隊嚴格遵照老將軍的指示:大踏步後撤的同時,沿途留下工兵器具、破損裝備。

其次,釋放幾名美軍戰俘,營造倉皇而去的假象。

與此同時,毛主席全力配合這出大戲。

原本准備對外公布的志願軍首戰殲敵1.5萬人的捷報被召回,數字改爲殲敵6000人。

我軍有意壓低戰果和實力,迷惑敵人,使其更有恃無恐地踏入敗局。

志願軍只待誘敵分散兵力,迂回——分割——圍殲”,就能再次給予敵人重創!

麥克阿瑟這個老謀深算的戰神,太平洋戰爭期間出奇制勝,戰功赫赫。

他習慣高高在上。

曾把瘋狂蠻橫,裝備精良的日軍都打的哭爹喊娘,

更何況是當時剛剛建國,積貧積弱的中國軍人?

因此,當收到志願軍主動撤軍的報告後,麥克阿瑟立即飛赴前線視察,意在親自證實追擊的可行性。

然而此時的鴨綠江畔,早已空蕩蕩。

志願軍的身影,只剩遺棄的折疊式鐵鍬。

麥克阿瑟斷定,志願軍不過是裝備落後的臨時部隊,人數不過6、7萬,已經在聯合國軍的反擊下丟盔棄甲。

因此毫不猶豫地下令全線追擊,意圖一舉殲滅殘敵。

而此時,他已身陷圈套,只等著再一次栽跟頭。

正如一句經典之語:

“美國佬,現在還不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什麽。”

這一次,我們終會讓這個剛愎自用的五星上將明白,中國軍隊絕非他想象中的軟弱之輩!

顯然,麥克阿瑟此時還蒙在鼓裏。

集合5個軍,13個師,3個旅、一個空降團,一共22萬人的兵力,分東西兩線全面推進,誓要一雪前恥!

而此時,毛主席的眼光,早已聚焦到了長津湖。

西線志願軍,只有42軍兩個師,或面臨腹背受敵的境地。

東線,又悄然來了15萬志願軍戰士。

他們同樣秘密渡江,保證行蹤全無泄露。

這支部隊,即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

他們跋山涉水,曆經風雪。

最終于11月26日,在朝鮮東部長津湖完成會師。

短短10天,大部隊行軍300裏,路過冰天雪地的高山峻嶺。

食宿極爲艱苦,補給僅靠運輸隊點點滴滴遠距離運送,仍堅持嚴格隱蔽、僞裝行動方向。

他們冒著風雪爬上險峻的雪寒嶺,爬下峭壁陡峽的死鷹嶺。

沒有豐富的軍需裝備;

行軍中無法獲得補給;

唯一擁有的,就是一顆爲了祖國和人民獻身的堅定之心。

多年後,美國軍史學家古爾登仍大受震撼:

“以任何標准來衡量,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都是非凡初中的,根據一個文件記載,3個師從鴨綠江的滿洲一邊的西北角安東出發,用16~19天的時間行軍286英裏,到達北朝鮮東部的一個集結地域;另一個師在18天裏,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平均行軍18英裏。”

人貴有志,千裏來戰!

1953年11月25日清晨。

凜冽的北風卷著殘雪,將38軍陣前的荒山嶺裝點得鐵青。

遠處,火光沖天,槍彈四縱橫,戰火再起!

這就是等待已久的總攻擊號令——

西線,兵器交錯,硝煙彌漫。

我軍的攻勢如破竹,南朝鮮第7、第8師應聲崩潰。

土耳其旅潰不成軍,6師只剩殘部苟延殘喘。

即使是聯軍的精銳也難逃厄運,騎1師重創,美2師、美25師死傷慘重。

戰場上遍地炮火,殺聲震天。

統計組彙報數據,此戰我軍殲敵2.3萬人,繳獲 500多門火炮,100多輛坦克,2000多輛軍用車輛。

無數敵軍像丟棄玩偶般扔下武器,四散奔逃。

此時麥克阿瑟才驚覺,自己面對的不是什麽“志願部隊”,而是一支經過血與火洗禮、身經百戰的中國正規軍。

東線戰場上的第9兵團。

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了陸戰1師、“北極熊”旅等美軍主力,殲滅敵軍1.4萬人。

這兩翼對敵組合拳,讓聯軍陷入混亂潰退。

一場大捷,徹底改變了朝鮮局勢。

人貴有志,千裏來戰!

我們誓死捍衛每寸河山,誓與和平無期。

這個來之不易的勝利,要獻給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