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萬元,一天工作4小時,“不繳社保,也不用納稅”?這個職業火了!專家:或涉嫌打“擦邊球”

長城網 2024-05-17 22:40:29

月薪4萬元,一天僅需工作4小時左右,包吃包住,豪車相伴,偶爾還可以出國旅遊——如果有這樣一份工作擺在面前,你是否心動?

最近,一種名爲“兒童成長陪伴師”的職業在社交媒體上受到熱議。它以新奇、小衆、高薪等話題被廣泛討論,主打一個“陪伴”——陪孩子學習、運動、玩耍,在陪伴中觀察孩子的習慣並引導調整。

在各大招聘平台上,招聘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帖子不在少數,需求方中不乏家政公司,包括北京中青家政有限公司、阿姨到家等。

▲截圖來源:招聘平台

多名兒童成長陪伴師稱,目前市場上對于這行的需求非常旺,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尤其是北京、江浙滬、珠三角等地區需求較大。雇主一般多爲中産群體,找陪伴師有些是因爲自己開公司太忙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

然而,目前人社部尚未對這個職業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分類。由于缺乏官方規範,市場上可能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有專家提醒,如果打著“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幌子做學科教育,屬于打擦邊球,是決不允許的。

月薪動辄數萬元

部分人可月入10萬元

據中新經緯,近期,記者關注到,“兒童成長陪伴師”這一職業在社交媒體上火了。業內人士稱,根據地區和家庭等情況不同,兒童成長陪伴師月薪在5000元至四五萬元不等,部分甚至能達到10萬元一個月。

下午三點,王丹丹和司機一起開車去上海某國際學校接雇主家的雙胞胎孩子回家,在車上王丹丹就開始給孩子進行“知識面的拓展”。

王丹丹的工作被稱爲“兒童成長陪伴師”,工作時間是周一到周六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半,這份工作讓她在上海月入四萬,如果算時薪則更爲可觀。

▲受訪者王丹丹供圖 圖片來源:中新經緯

進行“知識面拓展”是她的工作內容之一。“比如傳統文化方面,我會給孩子做四大發明的知識拓展,也會一起去嘗試做小手工類,讓他們感受傳統文化。”王丹丹說。

“網上說工作收入上不封頂太誇張了。”來自上海的辛辛(化名),是一位月薪4萬的“兒童成長陪伴師”。在這之前,她曾是一名有著十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培人”。截至目前,她只服務過一個家庭。

位于重慶地區的宋思雨告訴中新經緯,她的工作時間是周一到周五17點半到20點半,主要陪伴小朋友做幼小銜接的功課,輔導他拼音和算術,還要帶他做像踢球這樣的大動作戶外活動,有時會根據家長需求帶小朋友去擊劍、遊泳、羽毛球培訓班。宋思雨每月收入在5000-6000元。

“新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還是有區別的,在重慶其實很多家長對兒童成長陪伴師還有誤解,把我們等同于育兒嫂和家教,或者以爲需要接送到陪伴師家裏,其實我們是上門服務。”宋思雨說,他們的薪資也與服務模式和陪伴師個人能力有關。在重慶的住家陪伴師薪資在8000-18000元不等,住家陪伴師一般是單休。高薪資的陪伴師,家長往往要求會開車、英語口語好這些技能,但做飯、整理收納這些就不在工作範圍內了。

不過,也有人表示“傭人”的活兒他們也得幹。00後海歸苗苗不久前才選擇加入這個行業。在她看來,這份工作更像是去做傭人。她表示,除了輔導功課之外,自己還要負責兒童的起居工作。

“不繳社保,也不用納稅”

很多人雅思7分以上

成爲一名“兒童成長陪伴師”難嗎?據新聞晨報,記者首先以應聘者的身份體驗了一下求職過程。

記者在社交平台隨機檢索相關內容,與一家名爲“紅杉互惠家政”的機構在後台取得了聯系,隨後,該機構讓記者添加微信表示可以詳細溝通求職意向。

在和該機構工作人員微信聊天過程中,其主動透露“不繳納社保,工作地點是家庭,家庭沒有營業執照很正常,也不用納稅,薪資就是純到手的薪資”。

圖片來源:新聞晨報

當記者問到薪資的具體數額時,該工作人員起先表示起薪只有8000元,而面對記者質疑網上顯示的“高學曆可以月入上萬”“上不封頂”等詞是否爲噱頭時,工作人員立馬改口,稱起薪可以給到16000元左右,直接翻倍。

除此之外,“中介抽成”在這個行業裏也很常見。記者面試的另一家“菲凡國際家政”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抽成規則:“服務費是第一個月工資的20%,簽了合同,如果沒有做滿一個月,那就按實際工作時間占一個月的比例退還服務費。”

此外,記者在面試時發現多家機構要求求職者提供英文自我介紹視頻,一家機構更是直言這行學曆只是一方面,重要的還是看英語口語以及經驗。

作爲一家專門提供“兒童成長陪伴師”業務的公司,Laura向記者透露出他們的招聘標准:首先就是學曆,能接受的就是本科及以上,此外,英語口語能力也是必須,很多求職者雅思成績都在7分以上。

Laura告訴記者,“兒童成長陪伴師”賺的就是20%的人的錢,因爲這些人掌握著80%的財富,所以才能給“兒童成長陪伴師”開出高薪。此外,這份職業面對的孩子其實也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在2到10歲。”

專家:非官方認定職業

或涉嫌打擦邊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表示,兒童陪伴成長師目前並未列入人社部的相關職業目錄,因此並非一個官方認定的職業。該名稱可能由某些企業或個人自行使用,以滿足家長對于兒童成長陪伴的需求。由于缺乏官方規範,市場上可能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家長在選擇此類服務時需謹慎,避免上當受騙。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有些機構把學科培訓老師包裝成爲“兒童成長陪伴師”,實際上是在打擦邊球,對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進行學科培訓是現在教育部門明確反對的行爲,“不能將家政服務當作學科輔導,更不能代替親子陪伴。家政服務的職責、學校老師的職責和家長的職責,這三者之間不能混淆。”

他還指出,需要警惕家庭教育的責任異化,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親自陪伴,家長不能只通過花錢聘請“陪伴師”而忽略履行自己的家庭教育責任。“不能將家政服務當作學科輔導,更不能代替親子陪伴。家政服務的職責、學校老師的職責和家長的職責,這三者之間不能混淆。”

中國著名出國考試培訓專家、教學管理專家黃卓明則告訴記者,“兒童成長陪伴師”雖然是新生事物,但不能打著“兒童成長陪伴師”的幌子做學科教育,這是不能逾越的底線,不過可以承擔這個費用的家庭有限,目前來看影響範圍還是可控的。“名頭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家長對孩子的陪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新經緯、新聞晨報、公開資料等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