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ctDNA基因突變:結直腸癌患者生存預測的新指標

百姓健康頻道 2024-05-10 16:36:40

【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讀:本研究通過循環腫瘤DNA(ctDNA)檢測進行的負向超選擇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有助于識別那些最有可能從帕尼單抗治療中受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

結直腸癌(CRC)是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mCRC的治療選擇對患者的生存率有著重要影響。在治療mCRC的過程中,基因突變對于預測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期起著關鍵作用。盡管已有研究揭示了KRAS、NRAS和BRAF等基因突變與抗表皮生長因子(EGFR)治療抵抗性之間的關聯,但如何更精准地預測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期,仍是當前研究的重要挑戰。此外,原發腫瘤的位置(左側或右側)對治療決策的影響也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臨床醫生的關注。

2024年3月,《Nature Medicine》雜志發表了一項題爲《Baseline ctDNA gene alterations as a biomarker of survival after panitum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重點研究了循環腫瘤DNA(ctDNA)基因變異作爲預測mCRC患者在接受抗EGFR單克隆抗體Panitumumab和化療後生存期的生物標志物的可能性,爲上述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項預設性探索性生物標志物分析,旨在評估ctDNA基因突變與接受帕尼單抗(panitumumab)聯合化療的mCRC患者療效結果之間的關聯。研究包括了733名RAS野生型mCRC患者,他們提供了基線血漿樣本以供ctDNA評估。研究使用了定制的基于下一代測序(NGS)的面板來檢測與mCRC相關的基因突變、擴增和重排。

研究結果

ctDNA基因突變與OS和PFS的相關性結果顯示,ctDNA基因突變狀態與mCRC患者的總生存期(OS)密切相關。具體而言,ctDNA未檢測到基因突變(即負向超選擇)的患者,接受帕尼單抗聯合mFOLFOX6治療的中位OS爲40.7個月,而接受貝伐珠單抗聯合mFOLFOX6治療的患者爲34.4個月,風險比(HR)爲0.76,表明帕尼單抗治療組的生存期更長。

在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負向超選擇的患者在接受帕尼單抗治療時,PFS與貝伐珠單抗治療組相似。然而,在ctDNA檢測到基因突變的患者中,帕尼單抗的PFS相較于貝伐珠單抗治療組更短,這表明ctDNA基因突變狀態可能是預測PFS的一個重要因素。

ctDNA基因突變與治療響應率的相關性數據顯示,在左側原發性腫瘤的患者中,帕尼單抗聯合mFOLFOX6治療的響應率爲83.3%,而貝伐珠單抗聯合mFOLFOX6治療的響應率爲66.5%,這表明帕尼單抗治療組的響應率顯著更高(OR, 2.52; 95% CI, 1.61–3.98)。在右側原發性腫瘤的患者中,盡管樣本量較小,帕尼單抗治療組的治療響應率也表現出類似的趨勢,爲71.4%,而貝伐珠單抗治療組爲66.0%(OR, 1.29; 95% CI, 0.51–3.37)。

在整體負向超選擇的患者群體中,帕尼單抗治療的響應率爲81.5%,貝伐珠單抗治療的響應率爲66.8%,帕尼單抗治療組的響應率同樣顯著更高(OR, 2.19; 95% CI, 1.47–3.29)。

ctDNA基因突變與腫瘤位置和可切除率的相關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發現右側結腸癌患者的ctDNA基因突變率較高,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然而,即使是在右側結腸癌患者中,負向超選擇的患者也顯示出較長的OS和PFS,以及改善的治療響應率和腫瘤縮小深度。

結果顯示,負向超選擇的患者在接受帕尼單抗治療時表現出更高的可切除率。在左側原發性腫瘤的患者中,接受帕尼單抗治療的患者的可切除率爲19.8%,而接受貝伐珠單抗治療的患者爲10.6%,統計學差異顯著(OR=2.10,95%CI 1.23–3.66)。在右側原發性腫瘤的患者中,盡管樣本量較小,帕尼單抗治療組的可切除率也表現出類似的趨勢,爲14.3%,而貝伐珠單抗治療組爲14.0%。在整體負向超選擇的患者群體中,帕尼單抗治療的可切除率爲18.9%,貝伐珠單抗治療的可切除率爲11.1%。

總結

上述結果表明,通過ctDNA檢測進行的負向超選擇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有助于識別那些最有可能從帕尼單抗治療中受益的mCRC患者。此外,ctDNA檢測爲液體活檢提供了一種微創且可能更全面的方法,用于識別與EGFR抑制劑抵抗性相關的基因變異。

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物標志物檢測方法,有助于個性化醫療的實施,使得治療更加精准。ctDNA作爲一種液體活檢手段,爲那些難以獲取腫瘤組織樣本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此外,這項研究強調了ctDNA基因突變狀態在預測抗EGFR治療反應中的重要性,可能會改變臨床實踐中的治療決策過程。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驗證這些發現,並探索ctDNA檢測在mCRC治療決策中的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Shitara K, Muro K, Watanabe J, et al. Baseline ctDNA gene alterations as a biomarker of survival after panitum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Nat Med. 2024 Mar;30(3):730-739.

編輯:十六

二審:清揚

三審:應泉

排版:半夏

封面圖源:Pixabay

0 阅读:22

百姓健康頻道

簡介: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辦的電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