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核聚變到鐵就停了,那麽鐵之後的元素是怎麽來的?

宇宙時空探索 2024-03-07 16:43:00

天文學家們在探索宇宙演化的過程中,曾遇到過不少瓶頸。他們發現恒星通過核聚變只能産生比鐵更輕的元素,因爲恒星核聚變到鐵元素就停止了。但現實中存在很多比鐵更重的重元素,這些重元素是怎麽來的呢?

通過深入探索,天文學家們發現,重元素的出現與宇宙漫長演化過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按照現代主流理論,我們的宇宙誕生于138億年前的大爆炸,也就是所謂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初期,溫度是非常高的。

隨著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也開始不斷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高能光子會有一定幾率碰撞産生一對正反粒子。按道理講,最終所有正反粒子都會湮滅産生高能電磁波,但實際情況是,大約每十億對正反粒子發生湮滅,就會有一個正粒子很幸運地保留了下來,而這樣的正物質粒子組成了我們的物質宇宙。

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形成了基本的粒子,氫還有少量的氦,也是最輕的兩種元素,兩者的占比達到了99%以上。當然並不是說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無法形成,其實也是可以形成的,只是它們不夠穩定,很快又會裂變成氫和氦原子。

那麽,那些更重的元素到底是怎麽來的呢?

簡單來講,兩個字:恒星。恒星堪稱元素的“煉丹爐”。

恒星的演化過程,其實就是星際雲在引力作用下,不斷聚集的過程。星際雲物質的不斷聚集,意味著質量和引力不斷增大,結果就會導致核心溫度越來越高,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核聚變。

拿我們的太陽來講,太陽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度,核心區域的物質形態並不是我們常見的氣態,液態或者固態,而是第四種物質形態,等離子態,說白了就是自由奔跑的“粒子湯”,原子核,電子,光子到處亂串。

千萬不要以爲1500萬度的溫度很高,實際上單憑這樣的溫度,並不能讓太陽核心發生核聚變,需要大約一億度的高溫,才能引發氫聚變成氦。

但是,太陽實際上一直在上演著核聚變,這不是前後矛盾了嗎?

實際上並不矛盾。雖然1500萬度的高溫不足以引發核聚變,但在微觀世界裏,存在一個神奇的現象:量子隧穿效應。這個效應到底什麽意思呢?

通俗來講就是,需要一定能量才能發生的反應,即便是能量不足,在微觀世界也有一定的概率發生反應。

具體來講,太陽核心的自由粒子雖然沒有足夠的能量進行核聚變,但還是有一定概率發生核聚變,只不過這個概率非常低罷了。量子隧穿效應表明,微觀粒子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裏獲取極高的能量,這對于宏觀世界來講是不可思議的,但在微觀世界是可以發生的,也是量子力學中能量與時間不確定性的具體表現。

雖然量子隧穿效應在微觀世界發生的概率很大,但架不住太陽質量很大,微觀粒子更多多得不計其數,所以再低的概率,架不住龐大的粒子數量,最終也會成爲一個大概率事件,通過量子隧穿效應發生核聚變的絕對粒子數量也是很龐大的。

但是,“太陽質量很大”其實也是相對的,太陽質量很大足以引發核聚變,但並不足以一直讓核聚變持續下去。隨著核燃料不斷減少,核聚變規模會逐漸降低,當氫消耗殆盡後,氦會繼續聚變,聚變成更重的元素。

而如果氦也消耗完了,接下來就會是碳,氧,硅,一直到鐵元素。但要想聚變到鐵元素,也需要極大的質量,太陽的質量是不夠的。

而鐵元素是恒星核聚變過程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是爲什麽呢?

鐵元素是最穩定的元素,因爲鐵的比結合能最高,什麽意思呢?就是說,要把鐵原子核掰開或者利用其他原子聚合成鐵元素,需要的能量是最高的,當然也是最困難的。

具體來講,比鐵更輕的元素,聚變時都會釋放能量。雖然理論上鐵原子核也能聚變,但需要極大的能量,需要的能量比聚變産生的能量還要多。

也就是說,比鐵元素更重要的元素,發生核聚變時釋放的能量是小于吸收的能量的。這也是爲什麽我們會說“恒星核聚變到鐵元素就死亡了”,因爲我們通常所講的恒星肯定是要釋放能量的,而鐵元素之後不但不能釋放能量,還需要吸收能量,當然就不能稱爲恒星了。

能夠看出,理論上講,只要有足夠的能量支持,恒星聚變到鐵元素之後,仍舊能夠繼續聚變下去。但要想讓鐵元素發生聚變,需要的能量是超乎想象的。需要極其猛烈的宇宙大事件,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

第一,超新星爆發。當恒星的質量超過太陽質量8倍以上,在恒星走向死亡的過程中,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釋放出超乎想象的能量。短短幾秒鍾釋放的能量可以達到太陽一生釋放能量總和的上億倍!

如此超強的能量足以引發鐵元素繼續聚變下去,形成金銀鉑等重金屬元素。

第二,中子星碰撞。恒星死亡之後,通常會留下致密的內核,像我們的太陽死亡之後會留下一顆致密的白矮星。而如果內核的質量大約1.44倍太陽質量,內核在引力作用下就會坍縮爲中子星,當內核質量大約3倍太陽質量時,會坍縮爲黑洞。

中子星是僅次于黑洞的恐怖天體,它們通常成對出現,圍繞彼此運行。當兩顆中子星發生碰撞時,也會釋放出超強能量,聚變形成更重要的元素。

這就是重元素的由來,也體現了宇宙的神奇。如今我們地球上的各種重金屬,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佩戴的各種黃金首飾,至少都擁有46年以上的曆史,甚至比太陽的曆史更長,因爲很多重金屬都是第一代原始恒星死亡之後産生的,而我們的太陽已經是第三代恒星了!

完!

24 阅读:10791
评论列表
  • 2024-03-26 13:49

    兩個中子星碰撞,得到的不是一個更大的中子星,而是漫天星渣,地球就是混合了大量星渣的

    老乖 回覆:
    中子星是非常規星體,得不到束縛會爆炸的,還星渣,你可以理解中子星是最高等級的物質,爆炸後才會形成我熟知元素周期表內的物質。
  • 2024-03-10 23:37

    各種重金屬至少都擁有“46年以上的曆史”,對自媒體小編的這類寫法,早已見怪不怪了。

    用戶11xxx27 回覆:
    理解萬歲[點贊][點贊][點贊]
    cbhua 回覆:
    網絡上錯字漏字是標配,我也經常這樣,盡管都很仔細了。
  • 2024-03-13 11:11

    簡單的說:怼出來的

    用戶13xxx00 回覆:
    那要是碰撞出來的呢
  • 2024-03-18 08:01

    [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專家利害,親自去太陽核心看了,原來這樣的![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Final Fantasy 回覆:
    科學家被你說成專家,你是腦子裏塞滿專家了[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哞魔王 回覆:
    你又沒進去過,你又怎麽知道內部在核聚變,光不出來呢[打臉]難道你夢遊去了?
  • 2024-04-03 23:28

    最高等級的物質。。。這是啥?中子星,顧名思義,就是完全由中子構成的。也就是一個沒有電子的超級原子核,一旦引力減弱,就會裂變,直到成爲元素周期表上的穩定原子

    哞魔王 回覆:
    你也說了是沒有電子的超級原子核,那裂變從哪來的電子
    過來看看 回覆: 哞魔王
    中子裂變 => 質子+電子
  • 2024-03-17 19:00

    太複雜專業了,還是想想一日三餐怎麽來吧[笑著哭]

  • 2024-03-11 18:42

    重元素不是中子星碰撞形成的,而是超新星爆發形成的。

  • 2024-03-08 10:05

    [鼓掌]

  • 2024-04-05 10:03

    強行聚變再慢慢裂變!

  • 2024-05-11 23:37

    這麽說地球上的鋁很钛都比鐵多?

    一萬年太久 回覆:
    那鋁跟钛怎麽這麽貴?氦氣也挺貴
    雲卷雲舒 回覆: 一萬年太久
    人工費貴啊。钛提取困難
  • 2024-03-22 05:25

    超星星爆炸[笑著哭]

  • 2024-03-26 13:45

    超新星。。。抛出的是外殼的輕元素,沒有核心的重元素,解釋不了超鐵元素的來曆,尤其是地球這樣大比例的超鐵元素的含量

  • 2024-04-02 00:51

    [捂臉哭]明天吃什麽?怎麽去上班?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呲牙笑][得瑟]

  • 2024-04-03 23:30

    中子星與原子態物質相遇,會吸引俘獲,發生核聚變。

  • 2024-04-03 23:49

    中子星與同質量中子星相遇,在兩個中子星質心連線的中點處的引力爲零。當兩個中子星足夠靠近時,兩個中子星都會因爲引力不足而開始發生核裂變,即中子星爆炸,産生各種大小的中子星碎塊並繼續裂變,直到裂變成元素周期表上的穩定原子

  • 2024-04-13 17:47

    像地球那樣的鐵質核心以及地殼地幔的元素構成,地球之前會不會也是一顆恒星?步入老年以後又經過億萬年演變失去絕大多數氣態質量,其固態核心才演變成幾十億年前的原始行星狀態?

    玄元子 回覆: 哞魔王
    你看看木星以及土星這種大型氣態行星,當太陽進入晚年膨脹大量氣體逃逸,他們有沒有可能憑借龐大引力獲得足矣點燃核聚變的龐大物質?特別是木星內核溫度一直都在提高,當上述條件達成,木星有沒有可能成爲新恒星?
    哞魔王 回覆:
    照你這麽說,以前太陽系不叫太陽系,叫地球系呗,其他行星都圍著地球轉,地球就是這個星系的恒星,然後經過漫長時間聚變,從氣態變成了固態,從恒星變成了行星,然後星系又出了一顆新的恒星太陽,于是所有行星就又圍著太陽轉了是吧,你自己聽著扯淡不扯淡
  • 2024-05-17 18:22

    萬事不決問引力

  • 2024-05-18 02:04

    我覺得宇宙大爆炸不可能,如果是宇宙大爆炸,力只會往四面八方推出去,根本就不會出現有月球圍繞地球轉。只會都往一個方向飛,才有可能是宇宙大爆炸

  • 2024-04-13 16:54

    廣東話“你識條鐵”!(因爲聚變到鐵就是盡頭了)表示你很厲害!什麽……全部都懂的意思![摳鼻]

  • 2024-03-26 14:24

    好奇宇宙大爆炸之前物質什麽狀態?又是怎麽形成的?

  • 2024-03-26 12:38

    看著好像……大概……懂了……,但是想想又不知道是啥,腦瓜子疼,睡覺吧……

  • 2024-04-14 00:07

    用螞蟻的知識探索人類的世界

  • 2024-05-16 17:26

    爲什麽磚家認爲恒星中心沒有足夠的能量進行重元素核聚變?

  • 胡扯

  • 2024-03-12 11:20

    每十億組正反粒子對撞會有一個正粒子幸存,那是不是說明正粒子攜帶的能量是略大于反粒子的,不然怎麽會只有正粒子幸存?

    不安靜 回覆:
    人間正道是滄桑?邪不勝正?正義凜然?幹點正事兒?肯定是正能量滿滿的大!爲什麽呢?因爲這是一個反推題,先有正粒子存在組成物質了,然後推測每十億組正反粒子對撞會有一個正粒子幸存!你把現實和推測搞反了
  • 2024-03-18 20:48

    很有深度的文章,那麽我們開始思考吧,明天早餐吃什麽?

    用戶11xxx27 回覆:
    你說的沒錯。但是!!!!!如果只考慮明天的早餐或者一日三餐,我們也許還生活在原始社會,更是一日或許幾日一餐,你說呢[得瑟]

宇宙時空探索

簡介:用通俗的語言诠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