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手術後菌群失調,法國律師來甯接受菌群移植

揚眼 2024-05-04 19:15:53

“Very good! Very nice!”說起此次來南京的治療經曆,愛麗絲(化名)如是說。

愛麗絲來自法國巴黎,多次減肥手術後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一系列症狀並深受困擾,此次專程來到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菌群移植治療,結果令她很滿意,于5月3日返程回國。

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跨洋來到南醫大二附院微生態醫學科,進行菌群移植治療,僅這個五一假期,就有三位病人,該院副院長張發明笑稱,這是一個“國際勞動節”。

三次減肥手術後,出現一系列症狀

愛麗絲今年43歲,是一名律師,曾經的她體重高達110公斤,爲了減肥,愛麗絲于2009年、2021年、2022年先後接受了三次減肥手術,包括胃束帶、胃切除和胃旁路,最後一次手術在迪拜完成,由一位世界名醫操刀。數次手術後,她的體重如願下降,身體卻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吃飯後會出現腹脹、腹痛、嘔吐,令人難以忍受,”愛麗絲介紹,她不能吃米飯、肉制品,不能喝牛奶,“只能吃點沙拉,還有一些天然的食物。”

這些症狀持續兩年之久,爲了治病,愛麗絲跑遍了法國多家大醫院,“Every where,”她自述看了15個醫生,但他們對此束手無策,無法給出好的解決方案,“開了一些藥,可吃完根本沒有用。”

無奈之下,愛麗絲求助網絡,通過美國臨床實驗注冊網站,她了解到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微生態醫學科張發明教授及團隊的菌群移植技術,進一步搜索相關信息,包括論文等學術內容,愛麗絲對于張發明的“專業水平和聲譽”産生信任,決定來到南京。

三次菌群移植後,症狀消失

4月底,愛麗絲從遙遠的法國來到南京,立即入住南醫大二附院J109病區,隨後張發明教授爲其進行了胃腸鏡檢查,“多次手術改變了其內部結構,增加了檢查的難度。”張發明用“水塘綜合征”來形容發生在愛麗絲身上的諸多症狀,“就像正常的路積了一個水坑,就容易藏汙納垢,愛麗絲的腸道裏也有這樣的‘水坑’,細菌在這裏生長、滯留,成爲反複慢性炎症的源頭,這些‘水坑’是改變胃腸道結構手術之後留下的,傳統方法難以解決,一些人因此而離開人世。”

針對這種情況,張發明團隊制定了菌群移植方案,“類似的複雜狀況,我們治療的病人很多,核心就是依靠經內鏡腸道植管術,完成全結腸腸道菌群重建,以此爲主戰場,改變全身的腔道黏膜免疫力,抵抗有害生物的危害,”此次治療,愛麗絲共接受了三次菌群移植。“這種全結腸重複移植途徑是我們爲醫學領域的原創貢獻,像愛麗絲這樣的胃腸道結構已經嚴重改變的情況,經口向肛門的方向給入菌群有風險,相反,經肛向口的方向就安全。”說起治療過程,愛麗絲表示“很簡單,沒有痛苦”,她用“Zero(零)”來形容痛苦程度。而移植後身體上的改變也令愛麗絲感到驚喜,“腹脹、腹痛、嘔吐的症狀沒有了,特別輕松”,對于此次在南醫大二附院微生態醫學科的治療經曆,她表示“Very good!Very nice!”同時由衷感謝醫護人員對她的悉心照料。

發明核心技術,惠及世界各地的病人

張發明介紹,作爲重建腸道菌群最有效的手段,菌群移植主要治療“菌群失調相關疾病”,可大致概括爲三種類型:急性炎症,如難辨梭狀芽孢杆菌感染;慢性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慢性低度炎症,如2型糖尿病導致的肢體麻木和疼痛。“我們發明了兩項核心技術:經內鏡腸道植管技術和洗滌菌群移植技術,解決了重複移植的途徑和菌群移植的安全性兩方面的剛需。這些技術已經成爲國內外指南推薦的技術。以此爲抓手,我們創建微生態醫學科,打破傳統的臨床醫學學科框架,‘破圈’去救治那些傳統看來無藥可治的病人。”

近年來,隨著菌群移植技術的不斷進展,南醫大二附院微生態醫學科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像愛麗絲這樣來自異國他鄉的病人,“僅這個五一假期,病區就有三位,另外兩位分別來自美國和伊朗。”5月份還預約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等境外的4名病人。另據悉,還有一些到美國就醫的華人,遵照美國醫生的推薦,專程來南京就醫。

5月3日,結束一個療程的愛麗絲啓程回國,3個月後,她將再次來到南京複查並接受第二個療程的治療。

通訊員 陳豔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圖/顧頤菲 張燕

校對 陶善工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