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台灣問題,需要幾艘航母?“唯武器論”想法很危險

劉勇教授 2024-03-08 10:05:20

簡介:和美國的對抗,航母不是首要的武器,不對稱戰爭仍然適合今天的中國。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導彈、核彈,才是首要的目標。

中國第四艘航母呼之欲出,我們應該對航母有什麽樣的期待?

航母對解決台灣問題有什麽樣的影響?

我們應該擁有多少艘航母才合適?

在3月6日當天,參加全國兩會的海軍政委袁華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外界有關中國航母建造,出現瓶頸的言論是謠言,中國在航母建造上沒有任何技術瓶頸。

至于第四艘航母是否會采用核動力,他則表示有關消息將“很快會發布”。

這番言論可以說是立即引起了國內各界的關注,此前下水的福建艦,將于今年正式步入海試流程,並且最晚也將在明年上半年服役。

在如今福建艦還沒有正式海試,就傳來了第四艘航母信息即將公布的消息。這表明,中國在海軍建設上顯然已經開始加速。

在3月5日當天,根據第十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提交的草案顯示,今年中國的國防支出預算將爲16655.4億元,相比去年增長了7.2%。

國防預算的增加基本也說明,今年將會有大批新裝備入列,第四艘航母的開建也可能包括在內,既然福建艦已經實際使用了電磁彈射,電磁阻攔等新技術,但在動力上仍采用常規動力。

在後續的第四艘航母上,中國可能將會將動力更改爲核動力,並且將航母的噸位進一步提升,實現對標甚至超越美國福特級的航母的目標。

也有說法認爲,一艘航母的建造時間非常久,尤其是使用了新技術的航母。

福建艦自2018年開建以來,耗時近5年時間才完成建造,雖然中間因爲方案大改,而耽誤了不少的建造時間,但數年的建造時間,再加上武器上艦,海試等步驟 ,一艘航母要正式服役至少要6年之久。

近年來全球局勢變化不斷加速,中國周邊海域更是挑戰不斷,爲了迅速形成戰鬥力,顯然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一個型號只建一艘航母。

因此未來的第四艘航母可能不會進行大改,在福建艦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建造一艘“姊妹艦”,就如同遼甯艦跟山東艦那樣。至于真正的核動力航母,則要等航母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再慢慢的建造。

不論哪種方案,基本都能夠順應中國海軍的發展需要,也能滿足在2035年之前,建設一支現代化強軍的目標。

我的觀點和很多觀點不一樣,我們有多少艘航母才合適?有人認爲要6艘,甚至是更多,甚至是要比較美國的航母的數量。

那麽首先我們要考慮,我們擁有航母的戰略目的是什麽,我們不是爲了稱霸全球,去侵略其他的國家,建設很多的海外基地。那麽美國他有這樣的需要,所以他才不惜那麽多的財政赤字,也要養十幾艘甚至是更多的航母編隊。

中國作爲一個以攻代守的,這樣的戰略目標,然後我們連自己認爲的海域,都沒有完全排除爭議,比如南海,比如東海,那麽我們建造航母再多,也就是6艘就夠用。

再多的話就沒有必要,因爲養一艘航母編隊,這個需要的錢非常之多,針對和美國的對抗,航母不是首要的武器,不對稱戰爭仍然適合今天的中國。

能夠發展更多的精准的,能夠有突防能力的導彈、核彈,能夠打到美國本土才是首要的目標,行有余力才建更多的航母。

那麽航母是不是一個型號要建很多艘?本人也有不同的意見。同一型號的航母,我們因爲發展的數量有限,我認爲還是不同的技術都建造來替代同一型號,來滿足數量,這樣的方案比較適合中國的國情。

另外航母對解決台灣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但不是必要的,不是硬性的。不是說沒有航母就沒有辦法解決台灣問題。

有航母我們的設定必須是美國不全力介入,就像說美國的航母到我們家門口,我們能夠給他擊沉一樣,我們的航母不可能被派到美國的家門口,我們派到家門口,也有被擊沉的危險。

甚至是美國揚言一旦發生戰爭,首先打擊目標就是中國的海軍,中國的艦艇,比如說航母、潛艇。

這樣我們在沒有更多的海軍基地,來分散我們的這些大型艦只的情況下,所以航母必須建立在,美國不敢攻擊我們的航母,不敢攻擊我們的海軍基地,或者是他們攻擊的時候,我們用對應的能力來進行威懾。

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大批量的建造,所以“唯武器論”對航母抱有更多更大的期待,這樣的想法是危險的,也是不必要的。

我們除了發展我們的現代化的武器,還要完善我們的戰略戰術,和堅定我們的戰鬥意志。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裏,謝謝再見。

0 阅读:97

劉勇教授

簡介:軍事學教授;作戰指揮學博士,戰役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