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的八大思維

觀世傳真俠 2024-03-18 08:28:49

張洪興

比爾蓋茨,是一個傳奇,這個曾經的世界首富,現在的慈善巨匠,用他的智慧和魄力書寫了一段無人能及的人生曆程。 遠大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技術才能是成功的關鍵。他善于把握機遇並能夠將其轉化爲商業優勢是他成功的重要條件,他還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和合作夥伴,這些人爲微軟公司的成功貢獻了巨大貢獻,他關注員工福利和社會責任也是企業成功的重要要素。比爾蓋茨不斷超越自我,有八大思維,值得人們思考。

一 自覺改差思維

主動改過,改掉自己的差項,弱項,是成功的基礎。

習慣和慣例是非常強大的。它們每天都在幫助我們,釋放我們大腦中的空間,使我們從無數的決策中解放出來。但不是每個習慣都是優秀的習慣,不改變糟糕的習慣會阻礙你邁向成功。

發現自己總是把事情拖到了最後一刻才去處理?比爾·蓋茨年輕時也是如此。在哈佛大學讀本科時,這位微軟(Microsoft)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是一個嚴重的 "拖延症患者"。(兩年後,蓋茨退學了)。他告訴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

"這就是我的狀態:一個不到最後一刻都處于無事可做的人。"

他說,這時他的很大的弱點

當這位現在的億萬富翁第一次進入商業世界時,他接受了一次發人深省的現實檢查。在商業領域,必須遵守最後期限,重視及時性。"蓋茨說:"沒有人會稱贊我,因爲我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鍾。

最終,他試圖永遠改變這種習慣,變得更像他在大學裏認識的那些 "總是有條不紊、准時到場 "的學生。

蓋茨說,他的改變計劃仍在進行中,但他承認,"拖延不是一個好習慣"。

認識到了不足,就要主動改掉,很快,他不再拖延,改掉了這種不足。

二 自我管理思維

比爾·蓋茨堪稱是他這一代人裏面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締造的微軟也成了世界上成功的公司之一。他在不到40歲的時候就成了世界首富,如今他失去了這個頭銜,那是因爲自1996年以來他開始大手筆做慈善。

比爾·蓋茨雖然失去了世界首富的頭銜,卻成爲一位受尊敬的慈善家。他不僅承諾捐出至少一半的微軟資産,而且還鼓動了幾十個億萬富翁來與他同行。他內心最懼怕的是什麽?是疾病嗎?

在紀錄片《比爾的大腦內幕》中,比爾·蓋茨他說最害怕的是自己的大腦停止工作。不是說因爲疾病造成的,而是表示人們主觀放棄,不再學習和思考。

“我不想讓我的大腦停止工作,”蓋茨說。

許多人搞不好自我管理,缺乏反思精神,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這就缺乏了主動作爲的動力。

比爾·蓋茨用自己的行爲展示他是如何驅動自己的大腦努力工作的。

比爾·蓋茨認爲,保持大腦工作的重要方法是認真對待你的工作。無論你做什麽,夢想新的想法,或領導一個團隊,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給大腦最好的運動。

有條理、高效工作並非易事,比如說,生活中大多數人幾乎都不能按時完成自己清單上的所有任務,但是我們可以訓練自己,練習創造模式和運動記憶,這意味著當你在某件事情上做得更好時,你實際上會投入更少的思考。它變得自動化,這意味著你有時間去做新的事情。

不斷創新是他重要的自我要求。他的許多貢獻都是在尋找一種更好的系統和方式來爲人類服務。

例如,在紀錄片他談到了蓋茨基金會的一個項目,該項目旨在爲貧困社區提供廁所,那裏的人們死于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這些疾病是由生活在人類排泄物中的細菌傳播的。

建廁所並不高難,但在一個沒有管道和電力的地方,你必須創造一種新的方式來完成一些平常人認爲理所當然的事情。你可能沒有建造一個更獨特或是高科技的廁所,但是你需要不斷思索,如何建成一個對當地人有幫助的廁所,這個東西怎麽能變得更好呢?”這就是讓你的大腦工作的最好方法。

三 上山思維

比爾蓋茨說:“在你完全到達某處之前,你得先在路上”

有些東西,要先幹起來再說。等到一切准備充分了,再上山砍柴,柴已經沒有了。

1973年,英國青年科萊特和比爾。蓋茨,一起在哈佛大學念書,大二那年,比爾。蓋茨找到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科萊特覺得這個主意太荒唐,拒絕了比爾,蓋茨的邀請。

四年後,比爾,蓋茨開發出了32bit財務軟件的試用版,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再次邀請大學剛畢業的科萊特加盟,但是科萊特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再一次謝絕了邀請,十年後的1983年,科萊特成了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退學的比爾。

蓋茨這一年進入美國fubusi雜志億萬富豪排行榜,直到1995年,科萊特認爲自己已經完全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這一年,比爾。蓋茨成了世界首富。

科萊特精心准備好了一切,卻早已經失去了寶貴的時機,比爾。蓋茨果斷停學創業,贏得了最佳的發展時機,及早實現了輝煌的成功。

他在接受caifu雜志采訪時說,我只是感覺自己應該創業了,當然那個時候有些盲目,我對自己的創業成功沒有把握,但我感覺我的做法是對的,那就是,該創業的時候,不能因爲自己的某個條件沒有具備就要等待,事實上,要等到哈佛大學畢業再創業,那麽現在世界首富肯定不是我。

是的,比爾,蓋茨沒有大學文憑,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世界首富,想一想,我們就沒有理由妄自菲薄,一味等待了。

無論是追求事業,愛情還是財富,只要有一個念頭,一絲沖動,一點興趣,我們就應該立即上路,條件是否具備其實無關緊要。不具備的條件還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去完善和彌補。

四 前瞻思維

良好的前瞻思維,是比爾蓋茨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還在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對同學說過這樣的話:“與其做一棵草坪裏的小草,還不如成爲一棵聳立于禿丘上的橡樹。”小小年齡就有這樣不同尋常的思維能力和理想。

當別的學生還沉浸在唱歌、跳舞等揮霍青春的娛樂活動中時,蓋茨就有了對人生的感悟,他曾經在筆記中寫道:“一個人的一生就好比一場盛大的赴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信守承諾,諾言就是要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人的生命就是一場正在燃燒的大火,一個人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要從這場大火中去搶點什麽東西出來。”

13歲的他,就成爲西雅圖湖畔中學門前一群玩耍打鬧孩子的領袖,那時他就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他不僅擅長數學,更喜歡編程。

大家都覺得編程枯燥無味,可他玩得非常溜,有一次讓他給湖畔中學編寫學生座次排序軟件時,他偷偷使了一點手腳,使全班只有他一個男生周圍坐滿了女生。

他還喜歡鑽研計算機的安全系統,對于計算機安全防護系統來講,通常是固若金湯的,可這難不倒思維獨特的蓋茨,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進入別人的計算機系統,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長著一副娃娃臉的中學生,竟然是一名黑客。

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從來不應付了事。有一次老師布置了寫一篇關于人體器官特殊作用的作文。

他非常認真地查閱資料,一口氣寫了30多頁。還有一次,老師要求寫一篇短篇幅的小故事,蓋茨竟寫出了長達100頁的神奇又曲折的故事。他這種不按常理又刻苦鑽研的精神,爲他後面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讀哈佛大學時,他就開始了他特立獨行的創業之旅,爲第一台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別人都在爲畢業而沖刺,而他卻毅然退學去搞他的創業計劃。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議,紛紛說他是一個瘋子。

他認爲,計算機將會很快出現在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基于這種信念,他和他的好友保羅一起創辦了微軟公司。

事實證明,蓋茨的前瞻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成就了他。

蓋茨爲了確保他的微軟公司永遠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時刻保持創新。1994年,微軟重點推進教育工作,爲8歲至14歲的青少年,開發出增進智力發展和培養實用計算機技能的軟件包,以此來替代那些有暴力傾向和侵略行爲內容的軟件。

這是一項非常正確的決策,當時的軟件開發都集中在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上,而他一反常規,開發這種教育軟件,在暴力事件不斷增長的世界裏,他的這款産品更打動人心。蓋茨的這次決策讓他的微軟公司在市場上做到了名利雙收。

隨著視窗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市場的日趨飽和,蓋茨又開始尋找新的創意,他發現商用應用軟件市場的前景會非常廣闊,正是這一市場給微軟帶來了非常豐厚的利潤。

五 借勢思維

一些事情的成功,是許多合力的結果,善于借勢,是聰明人的選擇。

最成功的人也有不擅長的事情,就連億萬富翁慈善家、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也一樣。

蓋茲說,他的弱點是不擅長處理雇人和管理的問題。蓋茲說:我總是得找人來幫忙……打造團隊。

打造團隊與擁有正確願景同等重要,你先有了偉大願景,卻不可能把每一項相關技能都做到完美,你需要好團隊來幫助你。

如果你雇用了對的人,他們帶來的經驗寬度與創造力,能幫你磨煉你的視野,並化爲戰略與戰術。

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和背景,造就我們想說解方的不同方式,以及更好的産品、服務。如果你的團隊在性別、族裔和其他特征上都很平衡,就能在思考上具備足夠的多樣性。

蓋茲也說,他對銷售、會計等領域沒有像工程那樣的熱情。蓋茲表示:如果你對某件事沒有熱情,你或許就沒辦法擅長那件事,所以我們找了很多人來。

他告訴《CNBC》:我喜歡找來一個在各個不同領域比我更聰明的團隊。

六 技術解決問題思維

2008年從微軟引退後,比爾·蓋茨得到媒體與大衆的關注,較從前少了很多。但他沒有放慢工作節奏,而是更專注于通過蓋茨基金會推進公益事務,在重新發明廁所、消滅小兒麻痹症和改造核能等公益難題上更加努力。

每當遇到問題,他會首先考慮能否用技術創新解決。面對公益難題時,他也這樣嘗試。

“所有生命價值平等,我們是致力于消除不平等現象的樂天行動派。”蓋茨基金會2000年成立後,比爾·蓋茨和梅琳達承諾,將微軟大量資源,對社會進行回饋。此後,蓋茨基金會平均每年花費近50億美元,投資于公益項目。

比爾·蓋茨在《世界發展報告》上讀到,每年有300萬父母失去死于痢疾的孩子。在許多落後國家,人們隨地排便。未經處理過的排泄物形成汙水,滲入飲用水,造成水源汙染。

生活中,很少慈善基金會關心廁所和下水系統方面的環境衛生,這方面缺乏技術創新。

按照傳統思維,蓋茨基金會可以選擇給貧困國家和地區,重新做供水系統、鋪設管道,同時建好汙水處理廠。但這種解決方案不僅需要負擔高昂建設費用,也需要當地很多能源和水源。

對科技創新抱有強烈自信與興趣的比爾·蓋茨,選擇了更考驗智慧的解題思路:尋找能夠運用創新思維的人,重新發明廁所、改造汙水處理方式。

蓋茨基金會出價近700萬美元,發起一項廁所發明競賽。參賽者必須在沒有水、電力、化糞池的情況下,讓廁所運轉。在競賽中,許多人提出精彩創意。

幾年後,這些想法已經制作成模型産品。比如一種馬桶用螺旋裝置,把尿液和糞便分開,燃燒廢物産生的能量爲螺旋裝置供能,所産生的副産品只有一點灰燼。

同時,比爾·蓋茨找到機械工程師彼得·賈尼基,希望後者能改造汙水處理設備。彼得所在的工廠,制造飛行級別的航天航空零件。他和團隊經過18個月時間,建造出一個不需要外部電源和水源,最終副産品只有電力、灰燼以及飲用水的汙水處理廠。

如今,在非洲國家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歐姆尼處理器已經能夠處理城市三分之一的糞便汙水,並提供幹淨的飲用水。

但遺憾的是,新型廁所依然成本昂貴,平均每個成本需要5萬美元。大幅降低成本,還是有待解決的難題。

2006年,好友“股神”沃倫·巴菲特將價值310億美元的股票捐給蓋茨基金會,這讓比爾·蓋茨感到責任重大。

世界爲挽救數十萬人的生命,在消滅脊髓灰質炎病毒、消除小兒麻痹症方面,花費了數億美元,但收效甚微。蓋茨基金會加入這場戰鬥,投入幾十億美元致力于消滅脊髓灰質炎,但比爾·蓋茨低估了任務的艱巨性。

尼日利亞小兒麻痹症高發。蓋茨基金會在當地開展行動初期,就遭遇瓶頸。僅僅一年時間,當地病例就翻了近三倍。

即使是疫苗接種者允許進入的地區,兒童仍然會得小兒麻痹症。在一個地區發現、消滅脊髓灰質炎病毒後,小兒麻痹症又在其他地區出現,“幾乎就像打地鼠”。

這讓人感到困惑。蓋茨基金會的團隊開始利用技術手段,剖析其中原因。原來,疫苗接種者要走訪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但他們手中的地圖,由英國人1945年繪制。不同地區交界處的居民,在注射疫苗時往往會被遺漏。

後來,利用高清衛星圖像,算法和更強大的計算機,團隊繪制出精細的地圖。尼日利亞的疫苗接種進入了關鍵地區和階段,當地的女性也非常踴躍、勇敢地參與進來。罹患小兒麻痹症的人數直線下降。從2008年798個直線下降至2010年的21個。消滅病毒的目標指日可待。

但也就在2010年,恐怖分子阻斷了前進道路。那年9月,50名武裝分子襲擊了尼日利亞北部的堡夕監獄,放出近150名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成員。博科聖地控制了村莊和公路,限制人員進入與信息流通。

難以想象的事件逐一發生,炸彈炸死了疫苗接種工作者,保護工作者的警官中槍身亡,兩名恐怖分子用一名4歲兒童做誘餌殺害了志願者……

2013年,就在人們提醒比爾·蓋茨,消滅病毒的努力已經失敗時,他飛往阿布紮比,宣布重大消息:蓋茨基金會和一些機構聯合體計劃在6年內消滅病毒。

爲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要繼續投入近60億美元。基金會每個項目都需要資金,比爾·蓋茨不得不向朋友求助,巴菲特繼續慷慨提供了支持。

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最終往往通過技術創新來改變。不過,公益領域的課題,並不是憑技術就能得以解決。取得突破走向成功,還是以失敗告終,還未可知。

七 未來憂患思維

比爾蓋茨具有世界眼光,對一些世界性難題表現出了比較輕憂患意識。比如疾病問題,氣候變化問題,核能利用問題,並力求解決這些問題

生活中,比爾·蓋茨會根據關注的主題找一系列圖書閱讀。其中,能源與氣候,是他常年研究的話題。他讀《能源和文明》等圖書,會做很多筆記。

煤礦、天然氣和石油等初代能源的使用,會排放二氧化碳,引起氣候變暖。除了電力生産和交通運輸,制造業、建築業、農業等,都在産出溫室氣體。而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技術,暫時無法起到替代作用。

“在你完全到達某處之前,你得先在路上,但是沒人聲稱有應對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比爾·蓋茨認爲,應改革所有的排放領域。他說服了一群投資者去尋找和加快研發降低碳排放的新技術。

比爾·蓋茨推測,在基金會資助的創新項目中,40%的項目最終能夠成功。但是,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于是他開始尋找現在就能奏效的方式,開始認真研究核能。

核能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當發生裂變反應時,會産生輻射物質。難點在于如何保證核能的安全性。比爾·蓋茨認識的一位發明家多維爾提出,大部分如今在美國存在的核電站,都代表著1960年代的設計和1970年代的操作。他們要革新核能方案。

他們找到不使用濃縮軸,最小化人爲失誤的解決方案。但需要非常複雜的模擬環境,去測試這一理念是否成熟。爲此,比爾·蓋茨投資成立了一家初創公司——泰拉電力,用以測試反應堆是否真的有效。

經過大量計算機模型的檢驗,這個創意讓人看到希望。新的設計方案極大降低了人爲錯誤的概率。幾年研究後,比爾·蓋茨和他的團隊准備建造第一個實驗核反應堆,向世界證明其可行性。

核能是一種規模經濟事業,比爾·蓋茨開始尋求合作。2015年,比爾·蓋茨和中國簽下了合作項目。一旦試驗項目成功,比爾·蓋茨會立即行動,在世界各地建造更多反應堆。屆時,世界將有一種新的發電方式,零溫室氣體排放,安全、經濟。

但中美貿易戰一朝打響,美國政府取消了本來允許與中國合作的協議,改造核能項目戛然而止。

他義無反顧:“那就是我應對一切問題的方式。因爲我有一把錘子,所以很多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面對鏡頭,比爾·蓋茨語氣笃定。

“有時候,你不得不說,我需要更加努力。”

八 不斷充電思維

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是比爾蓋茨不斷奮鬥的基礎和動力。

比爾·蓋茨是個如饑似渴的讀者。

據微軟的一位前雇員說,蓋茨經常在度假期間可以閱讀多達14本書。這位員工還補充說,蓋茨每小時閱讀量在150頁以上。

讀書是比爾·蓋茨的愛好之一,閑暇之余他還會在他的個人社交網站上分享很多讀書心得。他曾說:“我選書沒什麽特別的科學依據,也沒用數學方法”,這份書單裏的各類著作“只是我愛看的,讓我從新的角度思考的,還有能讓我讀得廢寢忘食的。”

從比爾·蓋茨推薦的圖書中可以發現,他對于具有宏大視野和前沿趨勢類的圖書尤爲關注,他關心“萬物是如何運作的”,關心“人類的未來走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