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上萬招不到人?我國三大行業陷入“用工荒”,年輕人爲啥不幹

秘聞娛超 2024-05-20 08:19:43

最近,"用工荒"這個詞頻頻出現在新聞頭條。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即使月薪上萬,一些行業仍然很難招到合適的員工,尤其是年輕人。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難道高薪就不吸引人了嗎?

事實上,這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經濟原因和年輕一代職業觀的變化。

一、高薪難覓人才,三大行業爲何深陷"用工荒"?

在過去一年裏,房地産、制造業和餐飲業等行業盡管開出上萬元的月薪,卻仍然遭遇"用工荒"的窘境。

以制造業爲例,盡管工資水平不斷上漲,許多工廠仍舊招工難、留工難。

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工作強度大、環境相對惡劣、發展空間有限。

如房地産行業項目制的工作性質,經常需要跟進開發進度加班加點;

制造業流水線上的工作往往單調重複、靈活性低;

餐飲業的工作時間與常人作息相反,壓力大、強度高。

除了工作本身的原因外,這些行業遭遇"用工荒"也與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

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實體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

企業對成本的控制更加嚴格,一些崗位的工資漲幅有限。

地産調控趨嚴,建築市場降溫;餐飲業競爭激烈,中小企業生存不易。

宏觀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了一線崗位的吸引力,年輕人更傾向于選擇朝陽産業和新興行業。

此外,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也是重要原因。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大學教育。

他們期望從事與專業相關、有發展前景的工作,而不甘心從事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

農村青年大量進城務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工荒"。

但從長遠來看,隨著農村老齡化加劇以及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程度提高,"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將逐步減少,不會從根本上扭轉"用工荒"的局面。

二、新世代勞動者崛起,年輕人擇業有"新三觀"

在"用工荒"的背後,是整整一代年輕人職業價值觀的轉變。

他們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希望擁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陪伴家人。

哪怕工資略低一些,也願意選擇彈性工作制或朝九晚五的工作。不

少年輕人表示,如果時間和精力全部被工作占據,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

個人發展空間和成就感的獲得,是年輕人另一個重要的擇業標准。

與上一輩"生存型"的就業觀不同,他們更看重工作是否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是否能學到新知識和技能。

許多年輕人甯願入職初創企業,從基層做起,也不願意去大公司做"螺絲釘"。

他們渴望實現自我價值,而不僅僅滿足于獲得穩定收入。

此外,年輕一代非常重視企業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契合。

他們鍾情于扁平化管理、開放包容的工作氛圍,向往"996"之外的生活方式。

對他們而言,一家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在環保、公益等方面是否有所作爲,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他們更傾向于選擇與個人價值觀一致的雇主,而不是將就妥協。

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在"用工荒"中勝出,必須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不斷完善薪酬福利體系和發展通道,爲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

同時,企業也要積極實踐社會責任,用行動回饋社會,傳遞正向價值觀,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加入。

結語

"用工荒"的出現,既有經濟轉型和結構性矛盾的原因,也反映了新生代勞動者就業觀念的轉變。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産等行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創新用工模式;

另一方面,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將爲年輕人創造更多適合的就業崗位,緩解"用工荒"的壓力。展望未來,個人與企業的雙向選擇將成爲常態。

0 阅读:22

秘聞娛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