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仁愛寬厚?其實他收拾起妹夫和外甥來,一點也不手軟

冰安聊曆史 2023-02-10 07:53:00

前言:仁宗,是一個獲得儒家高度評價的廟號,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的所作所爲,符合他們代言人的一切標准。話題拉回明朝,相較于強勢的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以文弱或者准確地說”胖弱“著稱的仁宗朱高熾,自然很合文官們的胃口。

這位皇帝登基伊始,就開始暗戳戳地爲建文年間的“奸臣”平反,將他們被發賣爲奴的家屬全部宥罪爲民並且給還田土。永樂年間因言獲罪而被發配充軍的人,也全部免罪爲民。從朱高熾的這些舉動來說,也稱得上是仁愛寬厚。

仁宗朱高熾劇照

但是對于一個皇帝來說,權力就是他的逆鱗,任何敢于觸碰這一點的人,都會遭到清算。比如朱高熾登基之後,就對兩位親妹妹出手,狠狠地收拾了一把自己的妹夫和外甥。

朱家姐妹們的站隊

太宗朱棣一共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分別爲:長子仁宗朱高熾、次子漢王朱高煦、第三子趙王朱高燧,長女永安公主、次女永平公主、第三女安成公主、第四女鹹甯公主、第五女常甯公主。至于所謂的朱棣第四子朱高爔只見諸于《明史》,未曾在《明實錄》中出現。

永樂朝的時候除了征漠北、收安南、下西洋、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等一系列大手筆以外,還有一條始終貫穿其間的鬥爭性:奪嫡之爭。老二漢王、老三趙王都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而在這近二十年的爭鬥中,朱老四的家的幾位公主能獨善其身嗎?顯然不能。其中永安、鹹甯和常甯三位公主,是太子的支持者。而安成公主和永平公主,分別是漢王和趙王的支持者。朱高熾在繼位之後,自然也對自己的姐妹做出了區別對待。

朱棣一家全家福

永平公主

當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的長女和次女都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被封爲郡主,其中次女封永平郡主,儀賓李讓,留守左衛指揮同知李申之子。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封國北平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稱“奉天靖難”。當時除了三個兒子外,兩個女婿也幫著老丈人出了大力。尤其是李讓,不但率領府兵拿下北平都司都指揮使謝貴,還在偷襲大甯、血戰白溝河兩場大戰中立有戰功。當時建文帝以李申的性命作爲要挾,要求李讓反正。在遭到拒絕後,朝廷不但殺了李申,還將李家全族老小發配充軍。真可真是“嶽父造反,老爹遭殃”。

其父申,官留守左衛指揮同知。惠帝欲誘致讓,曰: “讓來,吾宥爾父。”讓不從,力戰破平安兵。帝遂殺申,籍其家,姻族皆坐死或徒邊。—《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靖難成功之後,永平郡主在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進封永平公主,李讓也由儀賓進封驸馬都尉。當年五月,在一衆靖難功臣的一再力請之下,李讓被封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驸馬都尉、富陽侯。歲祿一千石,子孫世世承襲,給诰券。

朱棣劇照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八月二十六日,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驸馬都尉、富陽侯李讓就不幸去世,史書中對他做出了很高的評價“闿爽平直,好文下士,有譽于時”。朱棣既欣賞于這位女婿對自己的忠誠和能力,又痛心于他的英年早逝,下旨追封李讓爲景國公,谥恭敏。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正月,朱棣讓自己的親外孫李茂芳襲封富陽侯。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北伐班師途中駕崩。八月初三日,禮部制定了大行皇帝喪禮,其中有一條是在京文武官員要備好斬衰服在本衙門宿歇,另外還特點強調了一點: “不飲酒食肉”。

八月二十八日,六科給事中梁盛等人對一大票皇親國戚和文武高官提出彈劾,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成國公朱勇、定國公徐景昌、富陽侯李茂芳、後軍都督同知梁銘、戶部尚書郭恣、禮部右侍郎郭敦等人,在居喪期間“不宿公署,飲酒食肉,恬無戚容”。

朱棣駕崩劇照

仁宗將涉案公爵、伯爵、都督、尚書等高官全部宥免,侍郎以下官員則付法司論罪。但是定國公徐景昌和富陽侯李茂芳卻被單獨拎出來,打發去國子監念書。這兩人身份特殊,一個是仁孝皇後的侄子,一個是大行皇帝的外孫,如此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據史書的記錄,當時仁宗對外甥李茂芳罵得那叫一個狠:

奉欽依李茂芳他父死早了,無人教訓,不知禮義。吏部去了冠帶,戶部住了祿米,還做公侯稱呼,著去國子監司業處讀書十年。成人時還他爵祿,不成人爲民。—《功臣襲爵底簿》

妹夫李讓雖然死得早,但是妹妹永平公主可活得好好的,朱胖胖這麽罵外甥,只不過是指桑罵槐而已。僅僅一個月以後,李茂芳就被追奪诰券,廢爲庶人,而且仁宗還放出一句狠話: “李茂芳他也成不得器了”。不但如此,就連李讓所受的儀賓、驸馬都尉,封富陽侯、追封景國公並追封三代诰券,都被朱胖胖回收過來,一把火燒了個幹幹淨淨。

朱棣、朱高熾劇照

那麽仁宗爲何要對妹妹一家如此痛恨呢?《仁宗實錄》和《明史》都直截了當指出是因爲永平公主母子當初參與謀逆的緣故。

仁宗即位,以茂芳母子在先帝時有逆謀,廢爲庶人,追奪其父讓並三代诰券毀之。—《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我們要注意一點,永平公主一家在靖難後一直待在北京,從未搬去南京居住。那麽她們母子所能夠參與的謀逆,也只能是發生在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的趙王朱高燧之亂。當時趙王府護衛指揮孟賢打算先毒死朱棣,再矯诏廢太子爲庶人,然後立趙王爲帝。這場政變雖然最終未遂,但從朱高熾登基後對永平公主一家的報複來看,當時的事態應該非常嚴重。

趙王在北京待了近四十年,在此地的根基之深,遠非仁宗可比。故而朱高熾在登基伊始,先拿妹妹和外甥開刀,其意圖自然在于敲山震虎,警告弟弟朱高燧。見識到大哥手段的趙王此後主動申請就藩,總算爲自己爭取了一個善終的結局。

趙王朱高燧劇照

安成公主

朱棣靖難成功之後,燕王妃徐氏帶著三個女兒來到南京。其中第三女在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被封爲安成公主,以後軍左都督宋晟第四子宋琥爲驸馬都尉。而第四女則在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封鹹甯公主,以宋晟第六子宋瑛爲驸馬都尉。宋家一門二驸馬,可見朱棣對宋晟的重視程度。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宋晟因功進封西甯侯,而在他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去世後,就由驸馬宋琥襲爵。其實宋晟有一個長孫,但其父宋瑄當年在靈璧之戰爲建文帝效忠而死,朱棣自然不會把爵位給宋瑄的兒子。

皇帝不但讓女婿襲爵,還讓他接過宋晟的班,佩平羌將軍印,充總兵官鎮甘肅,節制陝西都司及行都司。驸馬的歲祿是二千石,西甯侯的歲祿是一千一百石,一般只能從高單選,但永樂皇帝大筆一揮,認爲宋琥吃個雙份也是應當的。

丁亥,戶部尚書夏原吉言: “驸馬都尉宋琥歲支祿米二千石。今琥襲封西甯侯,其祿米一千一百石,舊無通支事例。”上曰: “二祿皆其應得者,其悉與之。”—《明太宗實錄卷八十六》

宋琥墓出土國寶文物:釉裏紅梅瓶

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宋琥奉旨回京,此後他雖再未執掌兵權,但卻和一直在南京厮混的漢王朱高煦眉來眼去,打得火熱。而朱棣依然保持了對這位女婿的信任,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皇太孫大婚之時,出任正使的正是宋琥。而當南京大祀壇天庫發生盜案之後,又是宋琥奉旨督五城兵馬進行捕賊。

朱棣駕崩後,朱高熾讓太監王貴通率領下西洋下番官軍赴南京鎮守,其中有一條注意事項是: “外事同驸馬都尉、西甯侯宋琥計議而行”。永樂二十二年九月,已經在北京控制住局面的朱高熾先是讓宋琥守備南京,放松其警惕心。隨即又以“先帝山陵之期已近”的理由,讓他“馳驿前來”。收拾完富陽侯,現在輪到西甯侯了。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正月,宋琥被削去爵位,追奪诰券,廢爲庶人。西甯侯一爵,由其弟鹹甯公主驸馬宋瑛承襲。據《名山藏》的記載,當年宋琥私通漢王,宋瑛一家倒常常接濟太子,因此朱高熾繼位之後才會對宋家“雷霆雨露”各不相同。安成公主一家有多慘呢?連田莊都被皇兄沒收給了宋瑛。

仁宗居守時琥通漢庶人,而鹹甯公主友笃,數以財濟仁宗乏。仁宗即位,奪琥侯與瑛,盡收所置舟車田莊畀鹹甯公主,令其兄弟不得往來。—《名山藏卷之六十一·臣林記永樂臣二》

仁宗朱高熾劇照

結語:仁宗以皇太子的身份監國二十年,政治手腕早已爐火純青。他心中非常清楚兩個弟弟漢王和趙王以前給自己下了多少絆子,爲了朝局穩定,必須要對漢黨和趙黨進行打擊。所以朱高熾在登基伊始,先以“大不敬”的罪名收拾了支持趙王的外甥富陽侯,再將妹夫西甯侯調離南京之後予以廢黜,說實話並沒有什麽大問題。

但是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畢竟是親妹妹,仁宗的所作所爲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比如永平公主,你廢掉外甥也就罷了,爲什麽連已經死了二十年的妹夫李讓也不放過?李讓當年協助你鎮守北平,應該和漢王沒有特別多的交集吧?又比如安成公主,你廢掉妹夫也不是不行,畢竟爵位給了另一個妹夫,總算對得起宋家。可是爲什麽把公主一家自己置辦的不動産也送給宋瑛,而且嚴令其兄弟不得往來?這樣的話,安成公主一家怎麽生活呢?

仁宗不仁,至少對他的親妹妹來說是這樣的。隱忍多年,一朝得勢立刻露出猙獰面目,這位大哥實在太可怕了。

5 阅读:3673
评论列表
  • 2023-03-10 17:49

    當初給使絆子,大權得握後不清算還供著嗎

    淺池 回覆:
    朱高熾是和朱高煦爭皇位,幾個公主只是戰隊,但是朱高熾沒對朱高煦下手,卻對妹妹和外甥下手,不是欺軟怕硬嗎
    牛欄大學 回覆: 淺池
    妹妹外甥是外人又沒啥權力,明白嗎
  • 2023-03-01 20:05

    明朝後期是由封建社會轉型資産社會,資産階級代表東林黨是最大的勢力,保皇派魏忠賢也僅能維持皇權的苟延殘喘,崇祯沒了魏忠賢的幫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會抛棄。崇祯的罪過是跟虛君的時代潮流對抗,輸光了還甯死不南遷,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如果能南遷到資産階級大本營,皇權雖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資本社會的進階。

  • 2023-04-17 21:50

    殺了他妹夫和外甥就不仁愛寬厚了?

  • 2023-04-23 16:30

    心慈手軟能做老大

  • 2023-04-14 02:16

    仁宗幾死于漢、趙二王手中,誅之又恐爲天下責難,只以安撫爲要。故罪外甥、妹夫以斷倆王之臂助,爲子孫計也得痛下殺手!

  • JAY 3
    2023-04-16 14:04

    你這話說的,如果是漢王,趙王奪位成功了,仁宗一家恐怕一個活口都不剩,既然當初做了仇敵的幫手,就別怪人秋後算賬了

  • JAY 2
    2023-04-16 14:11

    這些貴戚很多都是兩頭押注,大兒子幫建文帝,兩個兒子幫朱棣,一個兒子幫漢王一個兒子幫太子,兩頭下注,哪邊贏了都有一邊能享受富貴

  • 2023-03-10 08:10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 2023-03-11 07:01

    他們一家子又沒關系,他們自己對殺對老百姓有多大直接影響嗎?

  • 2023-04-28 09:35

    除了朱允炆讓他爺爺給弄的,說狠狠不起來,毀了

  • 2023-05-02 10:50

    仁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