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服的朝鮮,卻主動將中國三人寫進教科書,還爲一人樹立銅像

心動一夏 2024-04-10 10:07:27

以國家爲單位縱觀國際舞台,半島北部上的那個國家,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除了國內各項制度獨特,對外的態度也非常獨特:交好的國家沒幾個,敵視的國家卻很多。

當然他們也不是無緣無故敵視別人,主要是和半島南部有曆史遺留糾紛,導致以美利堅爲首的西方陣營經常爲難他。

對比半島北部也沒慣著他們,采取了非常強硬的對外策略。給人傳達的意思就是我誰都不怕,也誰都不服。

也正因如此,說起半島北部上的那個國家我們第一印象是強硬,對所有國家都強硬,且敬而遠之,包括曾經幫助過他們的我們。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主動將中國三人寫進了教科書,還爲一人樹立了銅像。

這麽做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三個人做的事情,讓半島北部感到敬佩。而這三個人分別是偉人、周老、彭老總。

之所以將彭老總寫進教科書,是因爲彭老總做的什麽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沒錯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指揮志願軍打跑了聯合國軍。

二戰結束後,原先屬于日本殖民地的半島,以北緯38度線劃分後,南部劃歸了美國,北部劃歸了蘇聯,並分別扶持雙方建立了各有特色的政權。之後,雙方都想自己的政權統一半島,然後就爆發了軍事沖突。

軍事沖突初期,半島北部占優,率先挺進了南部。對此南部背後的美國坐不住了,然後就帶著聯合國軍介入了戰爭。聯合國軍介入後北部無力抗衡,一路節節敗退。

要知道半島北部與我國領土接壤,在這種情況下,北部如果徹底被美國支持的南部合並,那麽也就意味著美國勢力將和我國領土接壤,這對于我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于是我們就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

這次戰爭最終是我們打退了聯合國軍,讓我們免于了領土接壤的風險,也讓朝鮮免于了被吞並的危機。也就是說我們救了北部,對此作爲這場戰役的總指揮彭老總,自然就被北部寫進了教科書。

那如果說彭老總是軍事上的表現打動了北部,偉人就更高一級了。偉人是在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上的表現都打動了北部。首先,北部遭遇危機時,面對強敵和國內疲憊,是偉人力排衆議選擇了出手。戰爭結束後,面對國內經濟也不算好的情況下,又在經濟和建設上給予了北部阻力。這在當時的背景下,無疑是對北部很大的支持,也是極具魄力的表現。

也因此後來北部才會將偉人寫進教科書,並且爲偉人樹立了銅像。

最後一個被北部寫進教科書的人,就是周老了。周老是在外交上的表現,打動了北部。還是朝鮮戰爭,當時美國爲首的南部陣營,直接參與戰爭的就有十幾二十個國家,更別說在國際上表示支持的了。反之,北部就比較慘了,也就中蘇支持北部。

在這種情況下,周老作爲當時的北部一方,在國際舞台上面臨孤立無援的局面。但是周老沒有退縮,而是進行了大量的努力,爲北部博取了不少認同感,爲之後的和平談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當年周老也多次出訪北部,和其領導人有過多次接觸,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周老才會被北部寫進教科書。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