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直接原因探究

紅塵三千問 2024-03-27 08:51:42

隋朝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它前後只存在了37年。在我國長達兩千多年、朝代衆多的封建史中,隋朝本不可能留下奪目的身影,但如今人們對它的印象十分深刻,這與隋的跌宕起伏、精彩絕倫的王朝史有關。

隋朝一朝有兩位著名的皇帝,其一是開國皇帝明君隋文帝楊堅,其二是楊堅的兒子隋炀帝。隋炀帝的口碑不是很好,很多人把他看做昏君,事實上,隋炀帝確實做過不少昏庸無道的事,但他也有功績。

所以,隋炀帝是一個不能以一言而概之的曆史人物,他在位時期下令修建了北通涿郡、南達余杭的大運河,一般來講,明君爲整治水患會修提築壩,昏君爲享樂會興建宮殿、園林,少有皇帝會興師動衆的去開鑿一條河。

關于隋炀帝要修建大運河的原因有幾種不同的說法,那麽,這些說法是否都准確無誤?在這些說法中,到底哪條是促使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直接原因呢?

一、隋炀帝與大運河

1.隋炀帝修運河

隋炀帝名楊廣,《隋書》對他的外貌和智商的記載爲:“上美姿儀,少聰慧。”由此可見,隋炀帝是一個長相英俊、聰明的人,但,隋炀帝並非明君。

一個人的性情往往比他的智商更決定了他做什麽事。隋炀帝是個苛刻好猜疑、愛美色、貪戀享受且暴虐的人。

《隋書》說:“隋炀帝性多忌苛,齊王暕亦被猜嫌。”《隋書》記錄隋炀帝曾“密诏江、淮南諸郡閱視民間童女,資質端麗者,每歲貢之。”

《貞觀政要》則稱隋炀帝“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從以上的古籍記錄可對隋炀帝的性情以及他因不良性情而做的昏庸之事了解一二。

隋炀帝雖昏庸,但他並非一無是處,他開科舉、修運河這兩項事迹有利于後世各朝各代。

隋炀帝開運河的記載見于《隋書》:“辛亥,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四年春正月乙巳,诏發河北諸郡百余萬開永濟渠。”等史料。

2.隋炀帝修大運河幹什麽?

關于隋炀帝修大運河的原因大概有四種說法,第一種來自古代的兩本文學作品《開河記》和《隋炀帝豔史》。

這兩本書中寫有:“睢陽有王氣出,占天耿純臣奏後五百年當有天子興。”“耿純臣奏天子氣,蕭懷敬獻開河謀。”

綜合《開河記》、《隋炀帝豔史》的以上內容,可以得知:隋炀帝時,隋廷內負責占蔔天象、問卦國運前程的官吏向隋炀帝奏禀睢陽一地顯出了帝王氣,五百年後,睢陽將有異姓天子誕生,隋炀帝的臣子蕭懷敬因而建議隋炀帝興建運河以阻擋睢陽的王氣。

衆所周知,古人十分迷信,所以,《開河記》和《隋炀帝豔史》所說的隋炀帝修運河的原因貌似說得通,但是,細細想來,只爲不能確信的蔔官的言論就大張旗鼓的開運河實在有些令人難以置信。

而且,向隋炀帝啓奏的蔔官所說的異性天子五百年後才出現,不管隋炀帝多麽昏庸,他都不太可能爲五百年後且未必發生的事瞎操心、隨便啓動大工程。

另外,研究曆史事件以及曆史事件的因由要選取可靠的、經得起推敲的曆史資料,如《開河記》、《隋炀帝豔史》這類文學作品不能做研究曆史的主要資料。

在沒有正牌史學書籍記載情況下,根據文學作品的記載裏得出任何結論都不可取信,所以,隋炀帝爲滅異姓帝王氣而修大運河的說法是難被認可的。

關于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原因的第二種說法是:他貪圖享樂,想到揚州遊玩、賞美景。

隋炀帝未登基時,曾帶領軍隊征伐江南,成功後,他在地處江南的揚州當了十年左右的地方大吏,因此,揚州稱得上是隋炀帝的第二故鄉,隋炀帝對它有種特別的感情。

揚州風光秀美,傳說,當上了皇帝的隋炀帝總想著回揚州故地重遊一番,他尤其想觀賞揚州的瓊花。

曆史上,隋炀帝確實通過乘舟到揚州遊玩過,《資治通鑒》對隋炀帝遊揚州的記載之一爲:“上行幸江都,發顯仁宮,王弘遣龍舟奉迎。乙巳,上禦小朱航,自漕渠出洛口。”這裏的“江都”爲揚州的古稱。

從《資治通鑒》中還可知隋炀帝遊揚州的排場十分豪華:“共用挽船士八萬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舳舻相接二百余裏……旌旗蔽野。”

隋炀帝乘坐的龍舟則:“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上重正殿、內殿……皆飾以金玉,下重內侍處之。”

雖然隋炀帝確實走大運河水路到揚州大肆玩樂過,但,這頂多是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一個原因,並不是直接原因。

因爲,隋炀帝不僅大張旗鼓、極盡奢侈的去富饒的揚州遊玩,他還去過偏遠的西北地區,他在西北召見當地的衆多統治者:“其蠻夷陪列者三十余國。”

西北地區環境荒涼、惡劣,隋炀帝會去西北證明他特別喜歡四處巡遊,他不會單純的因爲只是想去揚州享樂就修建大運河,不然,他就不會去荒蠻的西北。

關于隋炀帝想觀賞揚州瓊花的事更是無稽之談,因爲,隋朝時瓊花還沒被人們所認知,它在宋朝時才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宋朝書籍《山房隨筆》是如此描述瓊花的:“揚州瓊花,天下祇一本,士大夫愛重,作亭花側,扁曰無雙。”

關于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原因的第三個說法是:他意圖維護、加強對江南的統治,此說法和上述的第二個說法相同,乃隋炀帝修大運河的一個原因,而非直接原因,因爲,隋炀帝修建的大運河不僅通江南還通往北方。

有關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原因的最後一個說法是他想借助大運河攻打高句麗,這才是他修大運河的直接原因。

二、炀帝爲運送糧草修大運河,隋朝大運河恩濟後世

1.爲戰開河

高句麗位于隋朝東北邊境外,它在西漢時建國,唐朝時滅亡,隋朝時期,高句麗統治者蠢蠢欲動意圖侵入隋朝國境,史載高句麗的統治者在開皇年間“帥靺鞨之衆萬余騎寇遼西。”

高句麗對隋朝的這次進攻雖以失敗告終,但它的統治者並沒有放棄,仍“動作邪說,心在不賓。”

隋炀帝對高句麗統治者的野心有所忌憚,想主動征伐高句麗,史籍中的相關記載爲高句麗“今乃不臣,別爲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

充足的糧草供應是戰爭勝利的基本條件,隋炀帝要征伐的是跨出隋朝國境的邊遠地區,他想打贏高句麗之戰更要保證好糧草供應。

隋朝時,江南盛産糧食,把江南的糧食運到北方足可滿足攻打高句麗的隋朝軍隊的口糧需求。

隋炀帝爲實現運糧目的,在南部大運河已修完的時候繼續修大運河的北部,他完全修完大運河後,便“下诏討高麗……诏總征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于涿。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镩手三萬人,于是四遠奔赴如流。”

到了五月,“炀帝至涿郡臨朔宮。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發河南北民夫供應軍需。”這時隋炀帝基本將征高句麗的軍隊調動完畢。

所以,到了七月,隋炀帝開始利用大運河爲軍隊運送糧草,他“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只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船隊前後長達千途裏,往還在路上的民夫經常有十萬人。”

正是因爲隋炀帝修完通往南方的大運河部分後繼續修大運河通往北方的部分,且他將大運河全線修完後便開始了對高句麗的征伐,並利用大運河運送糧草,所以,可以得出結論隋炀帝修運河的直接原因就是爲了在征伐高句麗時運輸軍隊所需的糧草。

2.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隋文帝修建大運河征用了萬千百姓做勞役,給隋朝的百姓們帶來了深刻的痛苦,有史料載連無知兒童都懼怕修河官吏:“隋將麻祜性暴酷,炀帝令開汴河,積威既盛,至稚童望風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來。童稚語不正,轉祜爲胡。”

盡管如此,大運河實際上卻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它溝通了我國南北方,使南北方的農業技術和農作物得以較順暢的互相傳播,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

在大運河沿岸,很多城市因大運河興盛起來,這些城市的手工業發達、貿易繁榮,居住在其中的百姓們擁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

總結:

大運河至今還在爲我國的南北交通發揮作用,以本文的分析來講,隋炀帝修建它主要是爲征伐高句麗服務,隋炀帝征伐高句麗沒有成功,大運河卻留了下來,它在隋朝以後的各朝代裏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隋炀帝是一個名聲差,同時頗具爭議的皇帝,按照他的習性以及他遊揚州的舉動,他修建大運河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爲了個人享受,但隋炀帝到西北方巡遊的舉動令他只是因爲想遊玩、享樂就修大運河的理由有些難成立。

另外,隋炀帝爲了斷他人帝王氣以及鞏固江南的統治而修大運河的說法也不夠正確,都可被駁倒。

研究曆史要敢于從各方面著手,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提出不同見解,相信人們還會不斷地對關于隋炀帝修建大運河的直接原因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隋書》

《資治通鑒》

《貞觀政要》

《資暇集》

《開河記》

《隋炀帝豔史》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