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個宣布解散的國家:百姓燒掉房屋逃到鄰國,全國成空城

寶寶說過去 2024-05-15 21:00:58

世間沒有什麽事情是一成不變的,唯一永恒的事物唯有變化,在瞬息萬變中,天下不止是沒有不散的宴席,甚至還有會自行解散的國家。

在劇變之中,就算是看似不可動搖的國家也有可能忽然間土崩瓦解。

在今年1月,就有一個國家宣告他們決定自行解散,而這個國家名叫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卡拉巴赫這個國家的政府、軍隊、警察等等社會部門蕩然無存,舉國成了一座空國,全國民衆燒掉屋子後,爭先恐後地逃離了家園。

沒有內亂,也沒有被外敵占領,一個好端端的國家究竟是遭遇了怎樣的厄運,會忽然便從世界版圖之上消失不見呢?卡拉巴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它的解散對于複雜萬分的國際政治局勢來說,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被抹除的邊境之國

卡拉巴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邊境之國,建立在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邊境,同時也恰好處在歐洲與亞洲之間的邊境之上,他們所占據的這片土地還有一個更爲人所熟知的名字,也就是納卡地區,即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這個全稱的縮寫。

曆來,邊境便是戰火易燃之地,納卡地區也是如此。

長期以來,這片土地的歸屬權存在有明顯的國際爭議,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兩國長期彼此之間爭鋒相對,其根源便在于納卡地區。

從自古以來的角度來說,這個土地屬于亞美尼亞所屬,然而在蘇聯解體後分家産的過程中,這個地區卻因此前被蘇聯劃歸爲阿塞拜疆的緣故,被分到了阿塞拜疆的名下。

國與國間,從來都是寸土不讓的,一塊爭議之地自然是不折不扣的紛爭之源。

事實上,卡拉巴赫這個國家的存在,便是這種爭議的一種體現。

1988年,納卡地區正式出現了要求將該地劃歸回亞美尼亞版圖之中的請求,引起了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兩族的矛盾升級。

此時已然是蘇聯解體的前夕,如此地內讧自然也是再度讓蘇聯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少了一塊支撐柱。

此後,該地正式宣布自立爲一國,卡拉巴赫共和國便是如此成立的。

此事從蘇聯解體前夕鬧到了蘇聯解體之後,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也便在上個世紀90年代進行了第一次武裝較量。

由于蘇聯解體之初,各個原蘇聯加盟國各自都缺乏實力的緣故,在俄羅斯等國的調停下,亞阿戰爭最終以談判解決而宣告結束。

卡拉巴赫共和國便也得以長期存續了下來,繼續作爲邊境之國而存在于南高加索的版圖之上。

就像是夾縫中生長出的樹木那樣,在矛盾與沖突之間繼續保持著國家的存在。

雖然,國際社會上承認該國主權的國家少之又少,但在21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卡拉巴赫共和國倒也難得太平,並未再招惹來新的腥風血雨,直到槍聲再度打破了這片土地的甯靜。

2016年,阿亞兩國在邊境上發生了邊境武裝摩擦,造成了十余人傷亡,此後矛盾逐漸升級,2020年,戰端最終還是在納卡周邊再度重啓,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大戰。

與蘇聯解體之初不同,這一回的阿塞拜疆找到了土耳其這個新靠山,由于土耳其是北約成員的緣故,阿塞拜疆自然也便得以搞到不少的北約式裝備,這使得他們在這場軍事對抗裏漸漸占據了上風,並控制了更多的土地,改變了地區局面的平衡。

2020年後,阿塞拜疆也一直對亞美尼亞保持著咄咄逼人的架勢,令軍事實力處于下風的亞美尼亞整日裏惴惴不安了起來。

如今,卡拉巴赫共和國之所以宣布解散,其根本原因便是樹倒猢狲散。

既然亞美尼亞都快撐不住了,與其等著阿塞拜疆的大軍打進國門,不如趕緊舉國跑路,保命要緊。

當然,卡拉巴赫共和國在2020年便已經是搖搖欲墜了,之所以會苟延殘喘般地又支撐了3年多的時間,而不是在納卡沖突時立馬關門大吉,此事則另有緣故,與俄烏戰爭之間有著較爲直接的關系。

俄烏戰爭的蝴蝶效應

如果東歐沒有發生俄烏戰爭,那麽,或許高加索地區的卡拉巴赫便不至于消失。

雖然看似兩個地區相距甚遠,然而局勢之間卻是能夠互相影響的。

畢竟2020年的納卡沖突最終之所以能夠平息,俄羅斯派出的維和部隊可以說是起到了居功至偉的作用。

此前,高加索國家之中的格魯吉亞便因膽敢挑戰俄羅斯,而在2008年遭到了一場暴揍,因爲有了這個前車之鑒的緣故。

面對就連勸架也要采取武力勸架手段的大黑熊下場說和,哪怕是有土耳其作爲靠山的阿塞拜疆也不得不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水准了。

所以,阿塞拜疆並沒有急于在2020年向亞美尼亞正式攤牌,而是見好就收,卡拉巴赫從而得以踹過來了一口氣。

只可惜好景不長,俄烏戰爭的爆發徹底改變了這個地區原有的平衡。

自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的泥潭之後,俄軍明顯也便陷入分身乏術的處境之中。

于是乎,阿塞拜疆的手腳也便開始不老實了起來,又開始對納卡地區動手動腳。

2023年,阿塞拜疆居然悍然發動了一次武力襲擊,擊殺了俄軍的駐地副司令科夫甘上校。

公然地在太歲爺頭上動土,一刀刺向了俄羅斯的逆鱗。

此事真可謂非同小可。

擊殺一國高階軍官這種事情,幾乎等同于對一國正式宣戰,其性質的嚴重程度僅次于不宣而戰。

自2008年俄格戰爭後,高加索地區已然沒有什麽勢力願意冒險與俄羅斯一戰了,阿塞拜疆既然膽敢襲殺俄軍軍官,那便表示,他們已然決心在納卡問題之上,不惜代價要與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一較高下了。

然而,有趣的是,正當大家以爲此事肯定要“鬧大”的時候,這一次,無戰不敢戰的俄羅斯居然沒有坦然應戰,而是決定要忍吞下這個苦果。

這屬實出乎了人們的預料。

當然,這其實不難理解,畢竟俄羅斯如今羸弱的經濟實力已經不再允許他們將自己的軍事實力投放到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場之上了。

故而,俄羅斯此舉雖然反常,但其實也並不難以理解。

眼見戰熊不戰、熊吼已啞,阿塞拜疆也便更加肆無忌憚了起來,不斷在納卡問題上制造新的沖突。

屢忍難忍的俄羅斯也最終不得不選擇撤走了維和部隊。

這下子,卡拉巴赫的靠山的靠山也塌了山,徹底斷了援。

可見,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自強才是唯一的出路,無論是再牢靠的外部依靠,也會有靠不住的那一天到來的。

卡拉巴赫的消失,改變了納卡地區的勢力歸屬,使得高加索地區更加不太平了起來,這件事情的出現自然也爲國際局勢增加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暗藏危機的高加索地區

美國縱橫中東的那幾年,人們都把眼光投放到了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而俄烏沖突加劇化的這幾年,人們都把目光移到了東歐,如今又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區也逐漸開始成爲了新的“火藥桶”,那便是高加索地區。

烏克蘭問題是蘇聯解體與北約東擴共同造成的,而高加索問題則在蘇聯解體之後便已經出現了。

兩次車臣戰爭、俄格戰爭、納卡沖突這些發生在原蘇聯疆域內的大事件均發生高加索山一帶。

與一戰時的巴爾幹火藥桶一樣,高加索山脈附近是一個民族衆多,且政治勢力錯綜複雜的地區。

一心想要稱霸西亞的土耳其一直在借助阿塞拜疆之手做文章,曾輸給俄羅斯的格魯吉亞長時間以來也常常與西方國家之間眉來眼去,丟掉了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心中自然也在義憤填膺。

俄羅斯境內,曾經大鬧一場的高加索車臣民族雖已有許久未再生出新的叛心,然而“車臣王”卡德羅夫對于俄羅斯聯邦政府來說,也僅僅只能算是一個“聽調不聽宣”的半獨立軍閥。

一旦,日後西方國家對于俄羅斯的圍堵更加加劇,又或是俄羅斯自己的力量變得更加衰落,那麽這些勢力彼此之間自然極有可能再生新的戰端,一場潛在的大亂,自然也是難以避免的。

卡拉巴赫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起到了一個緩沖點的作用,對于高加索地區的國際局勢起到了微妙的平衡作用。

然而,這個平衡作用如今自然也是蕩然無存了。

過去,這個地區之中的國家仇恨本就極爲激烈,各方之間劍拔弩張本爲常態,如今就連最後的緩和余地也已然消失,那麽,國家對抗的加劇自然也便是難以避免的了。

自古,亞洲與歐洲之間的分界線便常常是四戰之地,高加索地區也毫不例外。

在一個戰火常燃的土地上保持和平非常困難,而要重燃戰火則非常簡單。

自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局勢總體來說還是更加趨向于和平的,相較于戰火紛飛的20世紀來說,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是一個和平的時代。

但,這並不意味著懸在人類頭頂的名爲“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消失不見,曆史的教訓仍然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結語

在文明史中,無數的國家政權都已沉沒在了時間的長河裏,國家的滅亡幾乎算是一種曆史中司空見慣的事情,然而在這個承平日久的時代,我們仍不免對卡拉巴赫這個國家的解散感到驚訝。

在任何一個時代裏,不確定性永遠是困擾著人們的麻煩,戰爭的隱患則是最可怕的一種不確定性。

或許,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而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若想要守護和平,唯有國家的自強一條正途是真正可靠的,除此之外別無他途,若要熱愛和平,那麽,我們首先便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作者:龍城海東編輯:夜雨聲煩參考文獻:納卡地區再次爆發沖突 俄軍幫助亞美尼亞軍人從包圍圈中撤出,揚子晚報最新證實:俄方維和部隊開始撤離! (baidu.com)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百度百科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