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當溥儀得知我國決定要抗美援朝,從棉服裏拿出乾隆禦章

書生愛麗絲 2024-02-23 18:08:27

作爲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從原來至高無上的皇帝身份,到後來撫順戰犯管理所得改造對象,他的經曆可謂是頗具傳奇色彩。

1950年,彭德懷臨危受命,帶著新成立不久的志願軍踏入了朝鮮戰場,爲支持人民志願軍,全國各地人民都想盡一份力量,有錢的捐錢,有物的捐物,而此時被關押在撫順戰犯所的溥儀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爲此他找到管理所裏的負責人,說他有一件珍藏了26年寶物,想捐給國家,隨即,溥儀拿出一件棉服,小心翼翼的從棉服的夾層中,取出了一個包裹,而這包裹裏面正是乾隆皇帝使用的印章——田三黃鏈章。

這枚印章不僅是乾隆皇帝的禦用之物,更是中國封建皇權的象征。它見證了清朝的輝煌與衰敗,曆經了數百年的滄桑。這枚印章由和田玉精心雕琢而成,章體呈“田”字形,分三行,每行刻一滿文篆書字,合爲“乾隆宸翰”四字。章上系有明黃绫帶,帶穿三孔,孔間镌刻“乾隆”、“惟精惟一”、“萬幾余暇”禦筆朱文三方玺。

溥儀與這枚印章的緣分始于他年幼登基之時。作爲末代皇帝,溥儀在紫禁城中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許多皇家珍寶,包括田黃三鏈章。

在被關押到撫順戰犯管理所期間,溥儀經曆了思想的轉變和人生的洗禮。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和責任,開始深刻反省自己的過去。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摒棄了過去的皇權思想,開始接受新中國的教育和改造。他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積極參與勞動生産,逐漸融入了新社會。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日子裏,溥儀開始寫下自己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在這本書中,他詳細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皇帝生涯以及被廢黜後的經曆。他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過錯和錯誤,表達了對曆史和人民的忏悔和反思。這本書的出版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也讓人們更加了解了溥儀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曆程。

經過改造和教育,溥儀逐漸成爲了一名合格的新中國公民。他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爲新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他進入文史資料研究會工作,爲研究和傳承中國曆史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晚年時期,他更是致力于撰寫自傳和回憶錄,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深刻的溥儀形象。

1967年,溥儀在北京去世,享年62歲。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了八寶山公墓,與衆多爲新中國建設做出貢獻的人們共同長眠在這片土地上。

如今,田黃三鏈章已經成爲了中國曆史上的珍貴文物,其價值不僅在于其曆史和文化意義,更在于它所承載的那段曆史和溥儀個人的傳奇經曆。這枚印章見證了溥儀從皇帝到公民的轉變曆程,也見證了他對曆史的深刻反思和對自己過去的忏悔。

8 阅读:412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