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不亮西邊亮,日本車企賺取“潑天富貴”的秘密

新汽車 2024-05-14 16:51:20

編譯|楊玉科

編輯|葛幫甯

出品|幫甯工作室(gbngzs)

豐田汽車淨利潤327億美元、本田汽車達72億美元、馬自達13.7億美元、日産汽車28億美元——2023財年,日系企業都賺取了“潑天的富貴”。

這一財年裏,豐田汽車(含大發和日野)創紀錄地生産1120萬輛,比2022財年增長4.5%,零售量攀升5%,達到1110萬輛。營收增長21%,至2981億美元,營業利潤達到354億美元。

本田汽車全球銷量411萬輛,增長11%。營業利潤飙升77%,達到88.7億美元。收入增長21%,達到1312.9億美元。

馬自達銷量增長12%,達到124萬輛。營業利潤飙升76%,達到16.6億美元。收入增長24%,達到319億美元。日産汽車全球銷量340萬輛,增長4.1%。收入增長20%,至839億美元。營業利潤增長51%,達到38億美元。營業利潤率從去年的3.6%提高到4.5%。

日本汽車制造商的此番盛景,一方面得益于日元疲軟的背景,另一方面則是混合動力汽車的功勞。

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等日系企業在混合動力技術和商業方面都具有優勢,將其作爲一種更實用的過渡方式。

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混合動力汽車消耗的電池材料更少,其電池尺寸通常只有前者的10%。另一方面,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售放緩,也一定程度推動了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但在中國市場,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品牌紛紛祭出“電比油低”的利器,日系車企銷售陷入困境,增長乏力。

今年前4個月,豐田汽車在華銷量49萬輛,同比減少9.3%。本田汽車終端累計銷量28萬輛,其中4月新車銷量同比減少。日産汽車(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爲22.2萬輛,同比仍處于下降之勢。

豐田汽車:4大要點和5個風險時也,運也,命也。上任第一年,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Koji Sato)便交出了史上最佳業績。

5月8日,佐藤恒治在財報會上表示,將從火熱的擴張中降溫,將現金資源投資于供應商、經銷商、員工,和從電動汽車到軟件等下一代技術。

放緩是佐藤恒治今年早些時候提出的暫停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實現創紀錄的産銷量後,重組並保持長期盈利。

今年年初,豐田汽車決定向供應商支付更高的價格,然後,它給日本工人漲了25年來最多的一次工資。4月,豐田汽車決定利用創紀錄的利潤,改善經銷商的工作條件,在受通脹壓力的經濟中支持商業夥伴。

但佐藤恒治警告道,預計今年銷售增長將降溫,美國的激勵措施可能增加,利潤可能略有下降。

來看看豐田汽車業績的四大要點和五個挑戰。

——第一個要點:再投資。

豐田汽車准備將豐厚的利潤重新投入到長期可持續發展中。

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豐田汽車將斥資約25.1億美元,改善供應鏈的人力資本,包括在供應商、經銷商和自己的辦公室及工廠內,支持加薪和改善工作條件。

豐田汽車將增加研發和資本支出,向“增長型”技術傾斜,包括電氣化、氫和其他碳減排動力系統,以及軟件定義的汽車和人工智能。豐田汽車擬向這些領域注資112.4億美元,比2023財年增加33億美元。

——第二個要點:預期黯淡。

上述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侵蝕2024財年業績。

豐田汽車預計,2024財年營業利潤將下降約20%,至284億美元。全球汽車零售量下降1.3%,至1095萬輛。淨利潤將下降30%。淨利潤率將從11%降至7.8%。

——第三個要點:混合動力車持續。

豐田汽車將繼續依靠標志性的混合動力技術。

2023財年,豐田汽車售出約370萬輛混合動力車,比前一年的280萬輛增長32%。混合動力車占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前一年這個數字是26%。

這一趨勢將持續。豐田汽車預計,2024財年,混合動力車銷量將增長25%,達到470萬輛,或將占全球總量的42%。

豐田汽車首席財務官Yoichi Miyazaki說:“混合動力汽車在北美市場賣得非常好。”

相比之下,豐田汽車2023財年僅售出11.7萬輛純電動汽車。2024財年,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增長46%,達到17.1萬輛。

——第四個要點:2026年電動汽車拐點。

佐藤恒治認爲,電動汽車還沒有准備好進入黃金時段,基礎設施不足以支持它的廣泛使用,電動汽車的增值主張對主流客戶而言,仍然不夠有吸引力。

但這種情況可能在2026年後發生變化,豐田汽車確保屆時會准備好,且以豐田方式提供純電動汽車。

豐田汽車正在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架構,其中包括重新設計的平台和電池系統。這些技術將在雷克薩斯上首次亮相,去年的東京日本移動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上,其概念車進行了預覽。

大量新服務將被解鎖。豐田汽車將通過更好的軟件和人工智能來增加汽車的附加值。“制造電動汽車的方式也將經曆一次大規模轉變,目前的生産邏輯不再有效。”佐藤恒治說,“汽車設計將徹底改變。”

豐田汽車的持續盈利還面臨五大風險。

——第一個風險:醜聞。

豐田集團一直受到令人尴尬的質量醜聞的困擾,這些醜聞迫使公司停産和暫停銷售,同時也損害了公司的聲譽。

豐田卡車制造子公司日野汽車2022年因僞造排放認證而被揭發,此後,日野被指定與戴姆勒旗下的日本卡車制造商三菱扶桑(Mitsubishi Fuso)合並。

去年12月,豐田的微型車子公司大發被發現在側碰安全測試中作弊。大發不得不停止所有車型的出貨。

今年1月,豐田汽車停止10款車型全球發貨,原因是豐田自動織機公司提供的發動機馬力和扭矩測試不當。

——第二個風險:野蠻增長。

豐田將醜聞歸咎于近年來的迅猛增長,這種近乎野蠻增長消耗了産品開發和車輛測試資源。

高管們表示,豐田將在本財年有意暫停生産,重新審視生産節點。這些措施包括暫停在日本的工廠,重新評估流程。

——第三個風險:日元疲軟。

極度疲軟的日元兌美元彙率跌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兌其他全球貨幣彙率也在下跌。

豐田汽車從中受益。2023財年,其汽車出口量達到208萬輛,是2012年以來的第二高水平。前三個季度,日元走軟爲豐田汽車增加約27億美元營業利潤。自那以來,日元進一步走弱,給豐田汽車帶來更多意外之財。

日元大幅升值可能在2024財年劃上句號,但如果日元走強至曆史高位,豐田汽車可能也不得不放棄部分利潤。

——第四個風險:中國的挑戰。

中國是很多國際汽車制造商的短板,因爲中國購車者更傾向于國內品牌和電動汽車。在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豐田汽車的表現比其他日本同行要好,但它也在苦苦掙紮。2023財年前三季度,豐田汽車在華銷量微升2.1%,至150萬輛,營業利潤萎縮。相比之下,同期北美銷量增長17%,達到220萬輛,營業利潤飙升11倍。

爲提振在華業務,豐田汽車在北京車展上推出兩款電動汽車。bZ3C是與比亞迪共同開發,而bZ3X是與廣汽集團合作開發。

——第五個挑戰:電動VS混動。

2023財年,豐田汽車售出116654輛純電動汽車,這個數字是前一年銷量的3倍多,而2020年電動汽車銷量爲零。但與全球電動汽車領軍企業相比,這一銷量仍然很小。

批評人士質疑豐田在電動汽車領域起步緩慢,稱其有落後于競爭對手的風險。豐田汽車在電動汽車盛行的中國表現平平,就是一個證據。

但豐田汽車利潤的突飛猛進,很可能就得益于其猶豫不決的做法。相比之下,更爲激進的福特汽車電動汽車業務部門上季度虧損13億美元。

目前,由于混合動力業務的蓬勃發展,豐田汽車可以掩蓋任何電動汽車的赤字。

本田汽車: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本田汽車正在調整下一代電動汽車策略。其方式是,采取垂直整合戰略,將從電池、軟件到汽車生産的一切都納入公司內部,以控制成本。

向更加垂直的供應鏈轉變,使本田汽車研發支出達到創紀錄水平。

5月10日,本田汽車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Mibe Toshihiro)在公布財務業績時說:“我們在電氣化方面,尤其是電池方面,稍微改變了戰略。我們正在轉向垂直型系統,以維持全面的電氣化業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內化這些技術,軟件也必須得到本田自己的支持。”

一個典型案例是,就在上個月,本田汽車宣布在加拿大投資110億美元,用于電池和電動汽車生産。

三部敏宏透露,將在年度業務報告中提供更多這一戰略的細節。

無獨有偶,福特汽車也試圖在其架構下生産從橡膠到玻璃的所有産品。隨著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對電動汽車模式的建立——這家電動汽車巨頭能通過垂直組織自己的供應鏈來控制成本和技術——這種方法正在複蘇。

在歐洲,雷諾集團、沃爾沃和Stellantis等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生産電機和電池。

與此同時,本田汽車還計劃提高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向下一代全電動汽車轉變提供資金。這一轉變對于本田汽車到2040年,逐步淘汰內燃機的計劃至關重要。

本田汽車是首家在美國推出混合動力汽車的汽車制造商。2023財年,它在全球銷售約8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本田汽車希望2024財年將這個數字提高到120萬輛,到2030年,隨著逐步淘汰內燃汽車,其全球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到200萬輛。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將有更多能力産生現金,向電氣化過渡投入資金支持。”三部敏宏說。2023財年,本田汽車在研發方面的預算支出,達到創紀錄的76.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3%。

本田汽車正在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平台,計劃從2026年開始在美國等市場上市。這款名爲“0系列”的平台,在今年的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亮相。

盡管起步相對緩慢,但它對本田汽車成爲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重要參與者的計劃至關重要。

2023年,本田汽車在全球銷售了19115輛電動汽車,低于前一年的22256輛。迄今爲止,本田電動汽車銷量大部分來自中國。直到上個月,該公司才開始在美國銷售與通用汽車聯合開發的Prologue跨界車。

雖然在過去一年裏,日元對美元貶值14%。不過,本田汽車並沒有像其日本競爭對手那樣從中受益。

多年來,本田汽車對全球制造業務進行了重組,實現本地化生産,以使其免受彙率波動的影響。結果是,本田汽車在美國銷售的所有汽車中,只有2%屬于進口,其余都是本地生産。

2024財年,本田汽車預計全球銷量保持在412萬輛水平。

日産汽車:內田誠給業績打“B”

盡管日産汽車未能實現目標,但首席執行官內田誠(Makoto Uchida)給自己打了個“B”。他說,他沒有達到關鍵的銷量目標,不應該得到“A”。

5月8日,日産汽車公布2023財年業績,內田誠用一份好壞參半的成績單結束了第一個中期計劃(Nissan Next)。

2020年5月,內田誠公布Nissan Next計劃,目標是營業利潤率達到5%,2024年3月31日前實現約540萬輛全球銷量。

但到2023財年,日産汽車全球銷量下滑至340萬輛。這比計劃開始時日産汽車490萬輛的銷量明顯下降。

不過,日産汽車的營業利潤率提高到4.5%,雖然未達到5%的目標,但至少扭轉了日産汽車一開始的虧損。

內田誠認爲,日産汽車最大的進步是提高全球銷售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即使銷量萎縮,日産汽車仍設法提高了利潤。

內田誠說,他的表現還配不上最高分。“我不確定是不是B,但肯定不是A,”他說,提高産量是下一步的關鍵,希望2024財年,全球銷量增長7.5%,達到370萬輛。

北美是這一增長的關鍵引擎。而推動這一增長的將是一系列更新的産品,包括重新設計的Kicks跨界車、Armada、英菲尼迪QX80和下一代Murano跨界車。日産汽車還將通過提高墨西哥小型車Versa和緊湊型車Sentra的産量,來挖掘經濟適用車型日益增長的需求。

3月底,日産汽車公布了名爲“Arc”新三年路線圖。內田誠希望將全球銷量提高100萬輛,部署磷酸鐵锂和固態電池,並將下一代電池電動汽車成本削減30%。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Automotive News、Reuters、Fortune、Bloomberg報道,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0 阅读:96

新汽車

簡介:有品質的汽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