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肖國慶勸和兄弟感情時說“同情心”,道透人際關系的真相

妧晨 2024-02-11 18:58:13

文|妧晨

注:本文根據原著立論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國慶說:“還能說你什麽?無非就是把你那天講給我們聽的事,替你講給他倆一遍。咱們這種青年,誰活得都不順心,但願他倆也是有同情心的。”

周秉昆被調派到醬油廠做出渣工的時候,曹德寶和呂川誤會他是走後門的。

于是,二人才對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十分的仇恨他。

所以,三個人的關系,一度鬧得很難看。

直到,肖國慶和孫趕超二人出面說和,秉昆三人的人際關系危機,才這樣被解除。

當秉昆問國慶怎麽說和時,國慶才便說出了上面的那席話。

而當我領悟到:這句話裏的關鍵詞——“同情心”時,我才頓悟了人際關系的秘密。

而這三個字,當真鞭辟入裏,道透了人際關系的真相!

“上坎”相遇,推心置腹

秉昆被水自流二人托付送錢給鄭娟後,在回光字片的半路上,遇到了肖國慶和孫趕超一行人。

因爲塗志強槍斃的緣故,周秉昆離開了木材廠,這讓肖國慶和孫趕超心裏十分不舒服。

所以,這次的相遇,他們就直接打開了話匣子,道出了心底的憋悶和不愉。

而就是這一次推心置腹的話,讓周秉昆收獲了意料之外的友誼:

自己與肖國慶、孫趕超在木材加工廠時關系也不是多麽鐵,可自從在“上坎”的坡下偶然見著了他倆,說起了自己一些不願對外人說的事,他倆現在已口口聲聲說是哥們兒了。

聽到自己的好哥們兒在出渣車間被曹德寶和呂川欺負,國慶等人立刻決定幫秉昆解決問題,而買年豬時,幾個人在肉店門口相遇,就有了緩解關系的機會。

在國慶等人推心置腹——講出周秉昆的難處和不幸後,曹德寶和呂川終于接受了這個新朋友,並對過去的行爲感到羞澀和愧疚。

周秉昆問國慶:

“你跟他倆說我什麽了?”

國慶說:“還能說你什麽?無非就是把你那天講給我們聽的事,替你講給他倆一遍。咱們這種青年,誰活得都不順心,但願他倆也是有同情心的。”

一句“同情心”,終究是把周秉昆和國慶,甚至是秉昆與曹德寶、呂川的友誼真相,給說盡了。

原來,讓肖國慶和曹德寶等人,真正放下心中的芥蒂和刁難的真相,只是一個詞——“同情心”。

因爲同情周秉昆的遭遇,國慶二人心生了感歎和仗義,他們決定幫助秉昆解決麻煩。

而這份同情心背後的獲得感和價值感,卻又是國慶二人奮不顧身——去幫助秉昆的動機。

因爲他幫助周秉昆,收獲的是幫助他人的成就感、比得過他人的價值感,甚至是比較之下催生出的強大感(當然,這種優越感從不是負面和惡意的,只是一種人與人的交往中,都會有的比較心態之産物)。

而它背後的真相,則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投射”。

把內心的心理狀態和看世界的角度,通通都投射到他人身上,進而産生了同情心。

所以,他人的存在,才成爲了我們看清自己的那面鏡子。

而看懂了這個真相後,我才懂了“同情心”對于人際關系,有多重要了!

人際關系的真相

秉昆偷偷去給鄭娟送錢後,其實,他內心也有掙紮和害怕——他害怕被別人發現,甚至受小人迫害。

但是,當他這樣想後,他卻堅覺地下定決心了——幫,一定要幫!

爲什麽呢?

他進而想到了鄭娟——自己爲她所做的事不可告人,若被韓偉遭遇到的那類小人所知,必定會使自己陷入某些麻煩……既然對,他心裏又一次決定了——那就應該做下去!何況,自己答應了鄭光明那個盲少年,自己要配那盲少年的一跪啊!至于做下去會給自己帶來什麽麻煩,就不多考慮了吧!考慮來考慮去的,太累心了!

這份沉默中的情意,甚至是甘願冒險的情意,來自周秉昆內心真正的善良和敦實,卻也是他深刻同情鄭娟後的義無反顧。

就像他這樣想的一樣:

老百姓在人世間的生活真是不容易啊,誰家一不小心就會出不好的事,一出不好的事往往就束手無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份推心置腹,秉承著的,也是一種“投射”:

自己如果遇到同樣的問題,會不會也會難過痛苦、受盡磋磨呢?

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爲她付出一點自己的力量。

所以,周秉昆用一份對鄭娟的同情心,給予了自己對鄭娟的幫助和善意,甚至成爲了不顧一切的傾囊相送。

可見,人際關系真正建立的命門,不是其他,就是一份同情心背後的獲得感。

因爲周秉昆把自己“不願往外說的秘密”,說給了肖國慶和孫趕超,這份信任背後,是肖孫二人對秉昆走有了“他也不容易”的同情心,他們從這份同情心裏,生發了“自己比之于他還不錯”的獲得感,而這份心態,才促成了周秉昆三人的友誼。

而如今來看,周秉昆的那一番思考:

兩個與自己關系並不是多麽好的工友,已經不在一個廠了,忽然就與自己關系好起來。怎麽就好起來了呢?他還沒想明白。

沒明白的周秉昆,和對他抱以同情心的肖國慶和孫趕超,也是在用自己的內心,去投射到外部的世界。

他們這樣的投射心理,徹底暴露了人際關系建立起來的最深刻內核——“比得過他人後,産生的優越感心”和“同情他人並奉獻後,得到的價值體驗”。

人與人之間的交情和友誼,都是建立在“這段關系能否得到價值”的基礎上的,同情他人,就有優于他人的自信心和幫助他人的獲得感,這本就是一種情緒價值。

自然,我們從中可看清關系背後的真相了。

所以,幫助周秉昆解決人際矛盾的國慶二人,他們對周秉昆的幫助,就是基于理解和同情的心理;而周秉昆對鄭娟的照拂,也是如此。

當我看透這個真相後,我才懂了:

人際關系建立起來的真正內核——得到價值和産生同情。

而國慶的那句“同情心”,終究把人際關系的真相,給說得透透的!

我是妧晨,一支筆寫書影世界的現實真相,用溫柔包裝果敢,用成長寫透現實,願我的文字,能夠給予一點點看破世界的途徑,我將不勝榮幸!

願我們雖如朝露,卻都敢向陽而“升”!

0 阅读:8

妧晨

簡介:專注當下情感問題,世界寒冷,讓我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