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胃重在腹部保暖、飲食適度,“老胃病”謹慎嘗春鮮

長城網 2024-04-20 19:40:52

隨著氣溫轉暖,春鮮紛紛上市,很多人忍不住嘗鮮心態,多吃了幾口,不想卻因此損傷了胃腸道。近期,醫院診室裏,胃脹、腹痛、腹瀉等患者多了起來。專家提醒,春天吃不好,當心腸胃“發脾氣”。

胃病易在春天反複

“人們常說的‘春鮮’,民間多指春天特有的可食用類的非家常類菜品,北方常見的如蕨菜、荠菜、蒲公英、小野蔥、榆錢、柳葉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李柏指出,中醫認爲,每個季節,無論人體還是植物,都禀受自然所賦予的相應特性。春天富有生升之氣,食用春鮮有助于增加人們的生機和活力,有利于緩解“春困”狀態,且此前人們在“貓冬”的過程中,綠色蔬菜攝入相對較少,春季適當食用新産的綠色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有利于胃腸蠕動和消化。

李柏認爲,春鮮雖好,但也應注意,尤其“老胃病”人群,更應謹慎食用。

春天與人體的肝髒息息相關,春天自然界木氣旺盛,相應人體肝氣也會旺。中醫認爲肝氣克脾土,脾胃功能弱的人如果肝氣太旺,脾胃也會受到傷害。因此,“老胃病”人群在春天病情更容易反複。

“在16日上午的門診中,20多個患者有一半以上胃食管反流、胃炎反複的患者,還有部分胃潰瘍反複的患者。”李柏指出,春鮮同樣富有“生升之氣”,吃春鮮會使人體的肝氣旺盛,脾胃功能強的人受益良多,但素來脾胃弱的患者可能會誘發或加重不適。因此,不建議“老胃病”人群過多食用春鮮,特別是野生類的菜品。很多非家常菜的春鮮偏性較重,例如蒲公英性偏寒涼,不適合胃腸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李柏建議,食用春鮮,盡量烹熟,可以與溫和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搭配家常米粥、小麥面等一起食用,注意食用時不能過量。對不熟悉的春鮮,建議食用前做足功課,了解食物的屬性、特殊的烹制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項等。

養肝護胃多飲溫水

“春季養胃,一般通過養肝而間接的養護脾胃。”李柏提醒,春季肝氣旺盛,脾胃虛弱的人也容易“上火”,且脾虛運化水液能力不強,很多人不喜歡飲水,還有部分人口幹自覺“上火”後,習慣服用牛黃類苦寒的“去火”藥,這樣反而加劇了對脾胃的傷害。應通過適當多飲溫水防“上火”,盡量避免進食寒涼食物或藥物。此外,要調節好心情,舒暢的情緒有利于良好的脾胃功能;也可以在保證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適當晨練,脾主肌肉和四肢,晨起運動也有利于脾胃的健康。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雪梅曾指出,春季養胃應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防寒:春天忽冷忽熱,不要讓腹部著涼,應隨天氣變化增加衣物,夜晚的時候更加需要蓋好被子,如果腹部過度受涼也會導致腸胃疾病的出現,引發胃疼。

按摩腸胃:用手指用力揉按胃部,堅持大約兩分鍾左右,可有效減少腸胃的負擔,操作方法爲,躺平後,左右腿逐漸緩慢地擡起45度,堅持3秒後放下,重複10次左右,可以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

戒煙戒酒:煙酒對腸胃會産生一定危害,經常抽煙會導致腸胃黏膜受到刺激,久而久之會形成胃潰瘍;飲酒則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如果一次性大量飲酒,可能引發胃出血。

清淡飲食:日常三餐盡量選擇清淡的飲食,遵循定時定量原則,不要選擇過硬或過燙的食物,以免損害腸胃健康。

飲食適量:食物進入胃內,對胃黏膜會造成一定刺激,雖然能夠促進腸胃蠕動,但也會增加胃蛋白酶的數量,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因此,胃潰瘍患者在日常飲食更要適度。

來源:新京報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