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0後河北人,在英國創業卻受制于越南人,一箱子錢被人拎走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5-15 20:46:56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807位真人故事

我是張文,旅英29年,目前55歲,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心理治療博士學位。

幸福的原生家庭是我堅實的後盾,支持我步履不停,探索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先後兩次放棄教師鐵飯碗,獲得兩個碩士學位,然後在英國和北京創立2家留學咨詢公司。

從事留學服務27年,至今已幫助上萬人實現留學夢想,並搭建了中英文化教育和商業投資橋梁。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年過五旬,我仍在繼續努力,考入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我拍攝英國教育宣傳片)

1969年,我出生于河北省興隆縣,家裏有哥哥姐姐,我是老三。由于與哥哥姐姐的年齡差距較大,我在家中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照顧。

我的父母都在政府部門工作。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經濟師,家庭氛圍民主又開明。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我們兄妹三人的教育投入了極大的心血和精力。

知識改變命運,是父母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鼓勵我們多讀書。我們家裏有一個巨大的書櫃,裏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

父母深知身體健康是追求夢想的堅實基石,他們以身作則帶動我們兄妹三人強身健體。

(小時候的我)

從我五六歲開始,父母就帶著我們晨跑。無論外面是漆黑一片還是氣溫寒冷,我們一家人都會准時起床,一起出門跑步,迎接新的一天。這樣的家庭運動不僅強健我的身體,更培養我堅韌不拔的意志。

這個習慣我一直保持至今,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堅持跑步,每次大約跑五六公裏。

我們家是興隆縣第一戶擁有電視的家庭。那時候電視還是稀罕物,每到晚上,鄰居們就會聚集在我們家,有的甚至站在院子牆上,只爲一睹電視節目的精彩。逢年過節這份熱鬧更是達到了頂點。

自幼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早已習慣家中常有客人的熱鬧場景。我常常靜靜地坐在一旁,聆聽大人們討論各種社會話題。

這些對話在小小的我心中蕩起了大大的漣漪,激起我對外面世界的好奇。

(18歲的我在承德)

幸運地是,爸爸經常出差都會帶上我。有一次,父親作爲興隆縣水利局的局長帶我去北京出差,還體驗了翻滾過山車,那種刺激和興奮的感覺至今難忘。

興隆縣離北京並不遙遠,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從一個小縣城來到繁華的大都市,那種強烈的視覺和心理沖擊是難以言表的。

這些旅行讓我開闊了眼界,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走萬裏路”的道理,也讓我心生向往,渴望將來也能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和工作。

雖然那個年代物質不豐富,但我在精神上得到了豐富的滋養。我爲能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感到無比幸運。正是這種堅實的家庭基礎,賦予了我勇氣和力量。

它讓我明白,無論外面的世界多麽複雜,有多少挑戰,我都有一個堅強的後盾,支持我去探索、嘗試,並實現自己的夢想。

(利物浦大學MBA畢業典禮的我)

我的學業成績一直以來都不錯。高中畢業我考入承德師專,母親雖然對我的錄取結果有些失望,但並未多說什麽。

我也沒有因此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努力。師專畢業後,我有機會在一個衛生學校擔任教師。盡管這份工作穩定,但我渴望更大的舞台,決定繼續深造,最終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

深愛不語。父親私下告訴我,母親雖然不舍我離家,但她內心深處其實非常驕傲,也支持我的決定。

研究生時期,錢媛老師(錢鍾書之女)是我的導師。她的課堂生動而富有魅力,講解內容如同流水般自然流暢,讓人如沐春風,讓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也讓我的英語水平大大提升。

(我在加拿大)

1991年,24歲的我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北京服裝學院當教師,日子平穩而安逸。

可是這樣的日子越長,我內心就越不安。

這種一眼望到頭的日子並不是我想要的,我還年輕,渴望更多可能性。

因此,我開始考慮出國留學,並爲之做准備。我在西單的“女人街”開設一家服飾店,並且加入旅行社開始帶團出遊。

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我積累了一定的資金。1995年,在承德火車站和父母痛哭分別之後,我帶著一萬多英鎊的積蓄,勇敢地踏上了前往英國的旅程。

到達英國後,我在利物浦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並住在學生宿舍裏。當時,中國留學生並不多,在我就讀課程的100多人中,只有三個中國留學生。大多數是英國本地學生以及來自“亞洲四小龍”國家的留學生。

(我喜歡中式服裝)

因爲英語水平較好,剛到英國時,我適應相對順利。但身在異國,對家的思念仍同潮水般洶湧。

在那個通訊手段有限的時代,與家人的聯系大多只能通過書信來維系,電話因費用昂貴而顯得格外珍貴。每當收到父母的信件,我總是激動不已,視若珍寶。我也會定期寄信回家,偶爾附上照片,向他們展示我在英國的生活,分享異國的新鮮體驗和文化差異。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上的壓力不斷向我襲來。我開始在餐館打工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從晚上6點幹到午夜12點,每晚能掙20英鎊。

工作中也遇到過歧視以及不友好,我感到憤怒和不公。轉而一想,這些困難和挑戰只是一時的,它們並不能定義我的未來。

我的目標和夢想遠比眼前的困境更加重要。但凡打不到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這種積極的心態幫助我渡過那段艱難的時期。

(穿上鍾愛的旗袍,在米其林餐廳就餐)

在英國攻讀MBA期間,我開始探索商業機會,嘗試國際貿易,卻因合作夥伴問題未能成功。

無心插柳柳成蔭,越來越多的人找到我,希望我能幫助他們的孩子實現英國留學夢。在那個時代,英國留學並不像現在這樣普及,沒有新東方、環球雅思這樣的大型留學服務機構。

我意識到,留學咨詢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我決定把握這個機會,開始專注于英國留學咨詢服務。

完成碩士學業後,我全身僅剩300英鎊。我開始拼命打工,並積極尋找工作機會。然而,當時英國的就業市場對于國際學生並不友好,很難找到願意雇傭並提供工作簽證的公司。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決定自主創業,注冊自己的留學咨詢公司,就像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跨過泥濘,才能擁有戰勝風浪的能力。

(我參加曼徹斯特年度十公裏賽跑)

1997年,我初出校門,因爲資源有限,于是求助一位越南人協助注冊公司,以保持工作簽證。這種依賴關系讓我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拿捏和控制,自己辛勤創業的成果也被拿走很多。

有一次,他甚至拿走了一箱子的錢,這讓我感到非常無奈和沮喪。同時,我也意識到必須改變,擺脫依賴他人的不利局面。

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我的客戶群體日益擴大,不僅普通家庭尋求我的幫助,一些國內名人和明星的子女也成爲我的服務對象。

作爲英國留學服務行業的先行者,我在該領域樹立了良好的聲譽。

在那段時間,我開始頻繁往來于中國和英國之間,並在國內家中設立辦公室,著手將業務擴展到國內市場,並開始獨立掌控財務。

(我坐飛機飛往韓國)

隨著英國業務的減少,我的越南合作夥伴在英國的收入也受到影響,他開始尋找其他賺錢途徑。而我則全身心投入到國內市場拓展中,2011年,我在北京成立公司,運用在英國積累的經驗和資源,爲更多學生提供留學咨詢服務。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我成功獲得了英國綠卡,這爲我在英國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大的穩定性和自由度。獲得綠卡後,我徹底結束與越南人的合作關系,開始獨立運營自己的業務,包括中英文化教育、體育商業投資等。

期間,我還出版了兩本書:《如何正確踏上赴英留學之路》和《感受英國》。

通過書籍的傳播,我能夠幫助更多人去了解英國,同時也爲我的留學咨詢服務吸引更多的客戶。這些經曆讓我認識到,專業知識和真誠分享是贏得客戶信任和業務成功的關鍵。

(我在韓國)

直到今天,我已經在留學領域深耕了27年,見證了英國留學服務行業的發展和變化。我的堅持和努力得到了回報,不僅幫助無數學生實現他們的留學夢想,也爲自己創造了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

這段經曆證明,通過不斷探索和抓住機遇,我們可以在意想不到的領域找到自己的道路並取得成功。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少合作夥伴和公司因爲各種原因而倒閉。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的公司能夠堅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口碑和客戶的信任。

客戶的正面反饋和推薦成爲我們最寶貴的資産,通過他們口口相傳,我們的業務得以持續增長。這種基于信任的推廣方式,比任何廣告都來得更加有效和持久。

(我在瑞典)

然而命運無常。疫情期間我經曆了好友的離婚和母親去世,這些事件給我帶來深深的痛苦和失落感。

成人的世界,靜靜崩潰,默默自愈。在2021年,52歲的我考入愛丁堡大學攻讀心理治療博士學位。

攻讀心理治療博士學位,不僅是爲了讓我能夠更好地處理和走出失去母親的陰影,更是出于一個強烈的願望——幫助他人。我希望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于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以及我在留學業務中接觸到的孩子們。

在留學咨詢行業工作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中國學生在國外面臨的心理挑戰,如焦慮、考試壓力、種族歧視、文化沖突、學習方式差異和家庭關系問題等。

我正在進行相關研究,並提出“現實與理想間隙綜合症”這一概念,以描述中國留學生的特定心理狀態。作爲留學顧問和心理咨詢師,我希望我能爲中國留學生們提供支持和幫助。

(我在貝爾法斯特)

心理學習預計需要七到八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畢業的時候我將近60歲。但這又有什麽關系呢?人生就是要不留遺憾,找到想做的事情,然後勇往直前。

我很認同心理學上的這句話,我們童年的劇本往往由父母繪制,每個人的起點或許不同,但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書寫更美好的人生。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當我們讀過很多書,我們就不會將自己囿于生活的雞毛蒜皮,也不會困于一時的人生低谷。

當我們走過很多路,見過高山的巍峨,沙漠的廣闊,見過各種風土人情,我們就會發現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問題其實輕如浮雲。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願我們每個人步履不停,一路向前。

【口述:張文】

【撰稿:平平】

【編輯:曉柒】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