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高層會晤前,韓國外長到北京打前站,中方當面提出5點要求

李傑新觀察 2024-05-15 16:51:57

圖爲趙兌烈訪華

5月13日,韓國外長趙兌烈與中國外長舉行會談。這是尹錫悅上台後,韓國首次派出外長正式訪華,距上次韓國外長訪問北京已過去6年半。所以,這次中韓外長的會談對兩國關系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這次會談在13日下午舉行,雙方就中韓關系,半島問題和國際局勢進行討論,並就將于月底在首爾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的日程安排進行協調商議。

從現場畫面來看,兩國外長並肩行走,笑容滿面,總體氣氛還是不錯的。關鍵就是雙方談了什麽。

據公開的信息來看,這次的會談,雙方都承認了兩國關系存在困難,中國外長不避諱的說,近段時間,中韓關系面臨困難和挑戰,這不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也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

隨後,中國外長又大致說了5點。

圖爲中韓外長會談

其一,中韓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應該追求和平共處。其二,兩國要相互尊重理解,消除誤解並增加相互信任。其三,韓國要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慎重對待涉台問題。其四,增加民意基礎,多發出客觀積極信息。其五,兩國應深化合作,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最後,中國外長又說到,希望這次韓國外長的訪問能爲中韓關系的改善發揮積極作用。

對此,趙兌烈的回應也很積極,他表示韓方希望通過各國平衡地發展關系,願意與中方增加互信,加強合作,盡可能避免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共同開啓中韓合作的新篇章。

趙兌烈的大致意思就是,韓國與美國加強關系,並不是要疏遠中國,中韓還是要多合作。重點就是“盡可能”的避免地緣政治的制約這句話,其中他所用的“盡可能”一詞,表現出了韓國的無奈。

近年來,中韓之間的互動雖談不上密集,但也保持著一定節奏。比如在2022年7月,中國外長出席20國集團會議期間會見了時任韓國外長樸振,雙方就雙邊關系,兩國合作進行了討論。同年8月,樸振訪問青島,展開了他任內的首次中國之行。此外在當年12月,兩國外長還舉行了視頻會晤。

圖爲韓前外長樸振

去年7月的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和11月份的中日韓外長會期間,中國外長和樸振也有過交流。

同時,在今年2月份現任韓國外長趙兌烈剛上任不久,中國外長就與其進行了電話交流。

由此可見,中韓之間還是保持著一定交流頻率,不過,這對于兩個有重要政治和經濟聯系的國家來說,這樣的高層交往頻率並不算高。這次趙兌烈的北京之行距離上次韓國外長到訪已經有6年半的時間,距離2017年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也已過去7年之久,至此之後,兩國之間的高官互訪就陷入停滯。

圖爲尹錫悅和拜登

究其原因,就是在尹錫悅上台後外交政策的轉變,奉行所謂的價值觀外交,不斷向美國靠攏,對中韓高層之間的交流造成很大阻礙。

而此次韓國在沉寂了6年之久後,高層重啓訪問北京,主要有2個原因。首先就是爲可能在本月底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晤做准備,這次韓國是輪值主席國,所以要進行各方面的協調和磋商,當好東道主的身份。

其次,就是韓國需要改善在經濟、外交、地緣政治等方面所面臨的壓力。4月份,韓國舉行了“中期選舉”,結果尹錫悅所在的黨大敗,共同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優勢。

尹錫悅落選的原因就是韓國疲軟的經濟和日益緊張的地區局勢,在不少韓國民衆看來,這都與尹錫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很大關系,

現在韓國內的一些輿論指出,韓政府與美日加強聯系,所得到的待遇並不理想,同時,中國也在積極的與其它西方國家恢複和加強溝通。由于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解決地區問題的關鍵,所以韓國內很多民衆都在呼籲政府能夠平衡外交,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

圖爲韓民衆抗議政府

同時,面對國內的壓力,韓國政府要想從內政的角度去解決,短期內很難有成效,而外交就成了一個突破口。

不難看出,此次趙兌烈訪華,說明韓國對華政策出現了微妙的轉變。有韓國媒體認爲,這有望成爲改善中韓關系的開端,並爲恢複兩國一度疏遠的高層交流提供契機。

那麽,此次趙兌烈訪華,到底能不能改善中韓關系呢?

衆所周知,自尹錫悅上台以來,由于實行親美政策,不斷配合美國打壓中國的發展,甚至還介入台海問題,中韓關系因此陷入低谷,兩國高層領導人也未進行互訪。從這一背景上看,這次趙兌烈訪華對于緩和兩國關系,加強互信有著重要意義。

圖爲韓國半導體

不過,介于美國的從中阻礙,中韓關系發展的走向仍需要謹慎對待。首先來說,基于戰略安全,科技發展等方面,韓國政府不太可能根本性的調整對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因爲韓國的高科技産業受到美國很大的管制,比如其半導體企業要想擴産、買設備等,都需要美國的批准。而在國防安全上,美國同樣掌控著韓國,就連軍隊的指揮權都掌握在美軍指揮官手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韓國政府並不能憑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總體上看,中韓關系如何發展,主要看尹錫悅政府的實際動作,如果韓國一邊繼續緊跟美國打壓中國,一邊又僅僅只通過口頭上的表態試圖改善對華關系,那麽就將事與願違。

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載!”人與人交往,誠信爲本,爲人處世,以義爲本,放在國與國的交往中也是一樣,只有帶著誠意,互相尊重,才能爲兩國關系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0 阅读:153

李傑新觀察

簡介:從事軍事戰略、安全形勢、武器裝備、海洋軍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