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實施的10項重點網絡(信息)數據安全數據銷毀策略

夢舞清愁 2024-04-15 15:21:08

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策略是指一套關于如何使用、管理和保護網絡信息系統及敏感數據的防護規則和准則,涉及企業網絡安全建設的方方面面,具體包括的組織的數字化系統、網絡、程序、設備、基礎設施、數據和內外部用戶等因素。對現代企業而言,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策略是一種幫助其更有效開展網絡安全工作的指導計劃,表明了組織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敏感信息和數據資産遠離安全威脅。

實施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的好處

實施穩健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對于組織確保敏感數據的完整性、保護組織遠離網絡事件以及滿足數字化發展中的合規要求至關重要。

一份精心設計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可以改善組織的網絡安全狀況,並帶來以下7個好處:

1. 設定清晰的網絡安全目標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爲員工提供了清晰的行動准則,以處理組織內的敏感信息。這有助于提升組織總體網絡安全意識,並減少無意的內部威脅因素。

2. 指導實施適當的網絡安全控制措施

通過確定網絡安全防護目標,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可以幫助組織的安全運營人員部署適當的安全解決方案,並實施相關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實現這些目標。

3. 更高效地響應安全事件

通過定義逐步的事件響應操作,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可以幫助網絡安全團隊主動解決潛在的風險和漏洞。因此,貴組織可以迅速響應安全事件,並減輕可能造成的後果。

4. 滿足IT合規要求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可以幫助組織遵守GDPR、SOX以及我國的《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標准和法律法規要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規中,均明確要求企業組織應該制定完善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

5. 加強用戶和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安全性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應該明確定義組織內每個用戶和第三方合作夥伴的角色和責任,幫助他們了解其在保護組織網絡安全方面扮演的角色和要求。策略還可以加強用戶和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感,從而增強問責制。

6. 維護組織的商譽

可靠的信息安全標准和實踐有助于贏得客戶的信任。通過實施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有助于減少組織發生網絡安全事件的數量,進一步提高客戶忠誠度,並打造組織品牌的良好形象。

7. 提高網絡安全運營效率

制定明確的策略可以幫助組織確保網絡安全保護工作的標准化、一致性和同步性。網絡安全團隊因此可以少較花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各種網絡安全問題。

高效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的關鍵特征

組織要制定一份切實有效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應該滿足以下關鍵特征:

1、基于充分的網絡安全風險評估

進行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有助于確定組織的關鍵資産、發現已有的安全風險和漏洞,並確定風險的優先級。

2、明確闡述策略的目的、目標和範圍

在制定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時,應該明確闡述策略的目的、目標和範圍,這樣可以提高員工的安全責任意識,了解爲什麽實施的目的、手段和規程以及適用對象。

3. 界定網絡安全責任

每個網絡(信息)安全策略都應該表明由誰來制定策略,誰負責更新策略,是否與組織的安全目標保持一致,以及誰負責實施所需的安全規程。

4. 准確定義重要的安全術語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的受衆通常是要面對很多非技術人員。爲了避免歧義,制定者應該確保策略能夠讓所有用戶都易于理解,而所有重要的技術術語都需要清晰簡明。

5. 切合實際的管理要求

在實際應用中,過于複雜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可能難以實施。因此,應該制定切合實際、易于理解又適合組織特定需求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同時,還應該確保策略的需求適用于組織的網絡安全戰略,員工擁有實施策略的手段和技能。

6. 定期更新與優化

爲了應對現代網絡安全趨勢和挑戰,組織應定期審核和更新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由于技術、安全挑戰及其他因素不斷變化,針對針對特定問題的安全策略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更新。

7. 公司管理層的支持與參與

沒有組織領導的支持,任何網絡(信息)安全策略都可能失敗。因此,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充分了解組織的總體安全需求,有助于在所有員工當中落實安全策略。

8. 建立報告機制

有效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應包括明確的准則,指導員工如何報告安全事件和可疑的政策違規行爲。這有助于及時識別和解決安全問題,盡量減少潛在的破壞。

9. 滿足法規遵從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必須考慮相關行業法規和數據隱私法律的要求。了解這些要求有助于組織依法經營,並實施適當的措施來保護敏感信息。

10. 符合組織的業務要求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應該兼顧穩健的安全性和高效的業務流程支持。每個策略都應該體現組織的風險概況,並與整體安全策略相一致。因此,一份高效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應該優先保護組織最寶貴的也業務資産,並降低與組織業務運營最相關的風險。

10項重點網絡(信息)安全策略

下面列出了對所有類型的組織都有益的常見網絡(信息)安全策略:

1. 可接受使用策略(Acceptable use policy)

目的:定義使用組織信息的可接受條件。

適用對象:訪問組織中計算設備、數據資産和網絡資源的所有用戶。

可接受使用策略(AUP)可以向員工解釋如何處理組織的數據資産、計算機設備及其他敏感資源。除了可接受使用外,策略還規定了禁止的操作。

AUP可能針對互聯網使用、電子郵件通訊、軟件安裝、從家裏訪問公司網絡等方面有單獨的策略聲明。

2. 網絡系統安全策略(Network security policy)

目的:概述實施、管理、監控和維護企業網絡數據安全的原則、程序和准則。

適用對象:組織的所有用戶和網絡。

網絡系統安全策略(NSP)爲安全訪問組織的計算機網絡和防範互聯網上的網絡攻擊制定了准則、規則和措施。借助NSP,用戶還可以描述組織的網絡安全環境及其主要軟硬件部件/組件的體系結構。

3. 數據安全管理策略(Data management policy)

目的:定義維護組織數據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措施。

適用對象:所有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系統,及相關系統的訪問用戶。

數據管理策略(DMP)規範了組織數據的使用、監控和管理,明確規定以下幾方面:收集哪些數據?如何收集、處理和存儲數據?誰有權訪問數據?數據位于何處?何時必須刪除數據?DMP有助于組織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並確保組織符合GDPR、《數據安全法》等數據保護標准和法規。

4. 訪問控制策略(Access control policy)

目的:定義用戶管理對關鍵數據和系統的訪問權方面的要求。

適用對象:訪問組織敏感資源的所有用戶和第三方。

訪問控制策略(ACP)描述如何明確、記錄、審核和修改對組織內數據和系統的訪問。ACP通常包含用戶訪問權限的層次結構,並定義誰可以訪問什麽。組織應該考慮圍繞最小特權原則構建ACP,只向用戶提供其工作職責所必需的訪問權限。

5. 密碼管理策略(Password management policy)

目的:概述安全處理用戶憑據的方法和要求。

適用對象:擁有組織賬戶憑據的所有用戶和第三方合作夥伴。

密碼管理策略(PMP)規範了組織中用戶憑據的創建、管理和保護。PMP強制要求用戶采用良好的密碼習慣,比如足夠的複雜性、長度、獨特性和定期輪換。PMP還可以規定組織中誰負責創建和管理用戶密碼,以及組織應該擁有哪些密碼管理工具和功能。

6. 遠程訪問管理策略(Remote access policy)

目的:定義明確遠程訪問組織數據和系統的安全管控要求。

適用對象:從公司網絡外部訪問組織基礎設施的所有用戶和設備系統。

如果員工經常遠程辦公,組織的遠程訪問需要特別注意。爲了避免從不安全的個人設備和公共網絡截獲網絡數據,組織應該制定遠程訪問策略(RAP)。遠程訪問策略能夠加強通過遠程網絡、虛擬專用網絡及其他途徑訪問組織數據的安全規程。

7. 第三方供應商風險管理策略(Vendor management policy)

目的:規範一家組織的第三方風險管理活動。

適用對象:所有訪問企業數據和系統的第三方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其他利益相關者。

第三方供應商風險管理策略(VMP)可以幫助組織進行第三方信息安全風險管理。VMP規定了貴組織如何識別和處理可能帶來風險的供應商。它還概述了防止第三方網絡安全事件發生時的優先處置措施。除了直接降低第三方風險外,VMP還可以描述貴組織應如何核查第三方的IT基礎設施符合貴組織的網絡安全要求,從而解決供應鏈安全風險問題。

8. 移動存儲設備管理策略(Removable media policy)

目的:概述組織內使用USB設備的規則以及防止移動存儲設備泄密相關的安全事件防護措施。

適用對象:使用可移動介質的所有用戶。

移動存儲設備管理策略規範了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USB設備,比如閃存設備、SD卡、數碼相機、MP3播放機和可移動硬盤等。該策略旨在降低因使用便攜式設備而危及IT系統和泄露敏感數據的風險。除了確立正確使用可移動介質的規則外,還應考慮實施專用軟件解決方案,以增強組織的USB設備安全。

9. 網絡安全事件響應策略(Incident response policy)

目的:規範組織在網絡安全事件發生時的響應機制和流程。

適用對象:組織的安全運營人員及其他所有利益相關者。

與網絡安全事件響應計劃相似,網絡安全事件響應策略概述了組織在發生網絡安全事件時應采取的行動,爲各類可能的事件列出了詳細的響應方案。這種類型的策略還明確了處理事件的角色和職責、溝通策略以及報告流程。網絡安全事件響應策略還可能描述恢複活動,側重于遏制事件,並減輕負面後果。它還可能包括事後調查程序。

10. 網絡安全意識和培訓策略(Security awareness and training policy)

目的:明確組織提高員工安全意識方面的要求,並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

適用對象:安全運營人員及負責網絡安全意識培訓活動的人員。

如果員工缺乏了解,制定再多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和規則都無濟于事。安全意識和培訓策略旨在提高員工的網絡安全意識,解釋遵守信息安全策略的原因,並對員工開展常見網絡安全威脅方面的教育。該策略定義了組織如何開展培訓、培訓的頻次以及誰負責主持培訓活動等。

網絡(信息)安全策略應用實踐

爲了有效實施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建議組織采取有條不紊的應用方法,並按照以下幾個關鍵階段逐步推進:

1、評估風險

這個階段需要識別和評估組織的信息資産、潛在威脅和漏洞。風險評估有助于了解現有的風險態勢,並確定安全措施的優先級。

2、概述策略

基于風險評估結果,可以了解制定網絡信息安全策略的總體需求。組織可根據確定的範圍和所要實施的網絡信息安全策略類型,考慮概述所有可能的規則、規程和准則。

3、實施策略

一旦制定了策略,就應該付諸行動。這個階段包括成立專門的團隊以負責實施策略,規定如何遵守策略方面的章程,以及實施安全控制措施以減輕已識別的風險。

4、傳達策略

做好策略傳達工作對信息安全策略的成功應用至關重要。因此,要讓每一個員工、承包商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了解當前網絡信息安全策略及重要性,以及各自在遵守策略方面的責任。

5、關注效果

組織應該及時評估已實施的安全控制措施和策略,這包括審查日志並進行審計,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性缺口或需要改進的方面。策略本身也應定期審查和更新,以確保其在不斷變化的威脅環境中保持效果。

0 阅读:0

夢舞清愁

簡介:提供銷毀和處置,爲IT圈服務,伴CIO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