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一位曆經三朝,得到善終的異姓王,朱棣:我沒把他當王爺

江舸 2024-05-14 19:14:25

在明朝建立時,朱元璋便將分封制作爲明朝重要的制度組成部分,許多宗室和功臣相繼被封王,這些人也承擔著守衛明朝邊疆的重要職責。

但之後隨著執政時間的增加,朱元璋對皇權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其對于異姓王的忠誠産生了懷疑,之後陸續對他們進行了處理。

到洪武末年異姓王基本都被朱元璋除去,這也成爲了人們指責其殘害功臣的重要證據。

但在明代也有得以善終的異姓王,那就是明成祖朱棣冊封的忠勇王金忠,那麽此人爲何能夠獨善其身,他的王位和明朝初年的異姓王是否是一樣的呢?

忠勇王金忠原名也先土幹,是蒙古的貴族之後,其六世祖也先不花在元世祖在位時官至太保,後又被封爲恒陽王,是元朝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子孫在之後也都成爲了元朝的高官。

也先不花出生的時候元朝已經滅亡,其憑借著出色的軍事能力和過人的智慧在蒙古地區擁有了極高的聲望,他長期活躍在鞑靼、瓦剌兩個部落之間,雖然其名義上受到北元太師阿魯台的節制,但幾乎已經成爲了一股獨立的勢力,明朝人一般將其稱爲“王子”。

靖難之役後不久,明成祖將明朝的國都由南京遷往北京,這讓明朝和蒙古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起來。

爲了穩定邊境朱棣多次禦駕親征,在和蒙古的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也先土幹知道自己不是朱棣的對手,便主動向朱棣稱臣。

朱棣對他的做法十分欣賞,將其封爲都督,還不時賜給他寶物錢財。

阿魯台得知此事後認爲也先土幹有可能聯合明朝威脅自己的地位,便開始處處限制也先土幹的發展,也先土幹知道大漠中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就有了歸順明朝的想法。

永樂二十一年,朱棣發起第四次北伐,但在此之前蒙古方面已經得到了明軍即將出征的消息,之後他們選擇避而不戰,朱棣帶領軍隊在大漠中搜尋無果,這令他感到分外焦急。

就在明軍抵達上莊堡時,得知明軍動向的也先土幹率妻子部屬來降,朱棣得知後大喜,因爲這足以緩解大軍勞而無功的尴尬處境。

爲了表示對也先土幹的重視,他不但親自爲其取了漢名“金忠”,還賜予其忠勇王的封號,此外還給了他和部衆大量的金銀財寶。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金忠的封號中有“王”字,但這更多是對其異族領袖身份的認可,並不代表其在明朝政治序列中的真實地位,在舉行宴會的時候他的座次也被明確記錄爲“在列侯之下”,這和明朝初年的幾位異姓王差距甚遠。

在金忠投降之後,有所斬獲的朱棣便決定班師回朝,在路上他一直將金忠留在自己的身邊,向他咨詢蒙古各部落的情況,金忠將自己知道的情報和盤托出,這讓其收獲了朱棣的信任和喜愛。

次年金忠爲表忠心,同時也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主動提出率兵前往漠北討伐阿魯台,恰好此時西北地區傳來邊警,朱棣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任命其爲先鋒發動第五次北伐。

在這次戰鬥中金忠表現得十分積極,其帶領先鋒部隊從邊境一直深入到白邙山,但始終未能發現阿魯台大部隊的蹤迹,朱棣無奈之下只能下達了撤兵的命令。

按理說作戰不利的金忠應該受到明廷的冷落,然而在朱棣死後,明仁宗還爲金忠加授了太子太保的頭銜,並允許其領取雙份俸祿。

其麾下的將領也受到了特別的優待,比如金忠和他部將的子嗣,均能夠直接繼承他們的爵位和官職。

而明仁宗之所以會做出如此選擇,其實和當時明朝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關系,在朱棣一朝明代多次發動北伐,雖然這讓明朝的邊境局勢安定了下來,但也讓明朝和蒙古各部落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緊張。

連年征戰之下明朝的財政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如何改善與蒙古各部落之間的關系成爲了明仁宗需要解決的問題。

金忠作爲曾經蒙古部落中的風雲人物,其號召力成爲了明仁宗得以利用的工具,通過優待金忠及其部屬,明仁宗能夠讓蒙古貴族看到明廷對蒙古的懷柔態度,這將對民族關系的緩和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明宣宗即位之後,其對于金忠也十分重視,除了加封金忠爲太保之外,在出征時也將金忠帶在身邊,當時兀良哈率軍寇邊被明宣宗親征擊退,金忠申請帶領三千人追擊兀良哈。

隨軍的大臣幾乎都不同意他的請求,他們擔心金忠會帶著這些士兵返回蒙古,但明宣宗對金忠的忠誠深信不疑,批准了他的請求。

最終金忠俘虜了幾十名蒙古士兵還帶回了數百頭牛羊,這讓宣宗非常滿意,將其比作自己的金日磾。

當然這只是明宣宗對金忠的恭維,畢竟憑借三千人取得這樣的戰果也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戰績,但這顯示了明宣宗對蒙古將領的重視,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蒙古貴族前來歸降,因此此時的金忠事實上依然是明廷的“政治櫥窗”。

而且從金忠申請出征後明廷其他大臣的態度上看,以其爲代表的少數民族官員在明廷的地位並不算高,雖然他有著忠勇王的封號,但是並沒有實際的權力和地位,在明廷的政治影響力非常微弱。

這樣的一位異姓王自然不會像明初的那些功勳一樣讓當權者心存忌憚,況且其還有政治“吉祥物”的作用,明宣宗自然不會對其做任何處理,其最終也得以善終。

金忠雖然是明朝第一位善終的異姓王,但是其爵位和傳統意義上的王位並不一致,這並不能說明明朝皇室放松了對外廷群臣權力的控制,金忠所謂的“第一”不過是曆史巧合罷了。

——●◯參考資料◯●——

1、朱麗霞:《明朝對“達官”的管理與優遇》,中州學刊,2019年12期;

2、高彥君:《明朝對蒙古的政策及影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