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爭!美國對中國電車加征100%關稅,中國打碎特斯拉幻想

論芸有事 2024-05-15 03:59:29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合適位置

前言

自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與中國對立,頻繁采取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限制。

舉例來說,前段時間美國財政長再次炒作中國“産能過剩”以及“中國支持俄羅斯”爲借口,在一些領域對中國進行打壓,阻礙發展。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計劃大幅提高中國電車的關稅,甚至還打算大幅度提高對中國礦産、太陽能和電池的稅率,以阻礙中國電車的銷售。

那問題來了,美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這種做法,到最後真的起到實質性作用了嗎?

中國新能源開“卷”全球化

今年初有一個視頻在網絡上熱傳,一個網友拍到了一位司機開著一輛比亞迪秦,乘客的車牌號是7980,司機一臉茫然。

爲了緩解尴尬,司機問乘客要去哪裏,結果乘客說要去比亞迪4S店買一輛價值79800元的新秦。

聽到這個回答,司機應該是無語了,他辛苦打工兩年才掙了七萬多,結果一眨眼,車價直接降到了79800元。

當這個視頻曝光之後,瞬間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已經買了這款車的車主感到很苦惱,沒買的網友則紛紛開起了玩笑。

不過,開玩笑歸開玩笑,自從比亞迪秦PLUS上市以來,這款A級的小轎車,可謂爲憑借著高性價比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特別是今年三月份比亞迪大幅降價的行動中,秦PLUS成爲了汽車市場的焦點,上市首周訂單量達到了23590輛。

這不僅展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也見證了整個産業的全面升級,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張,全球汽車市場已進入新能源時代。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已經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但隨著中國新能源行業的蓬勃發展,美國似乎感到有些不安。

“換道超車”!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04-28 13:24·光明網

畢竟,前不久美國政府在《通脹削減法案》上對中國采取了嚴格措施,而現在又頒布了新的規定,這行爲了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封殺”!

中工網2024-05-10:拜登被曝最快下周宣布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等征收新關稅,中方:美方錯上加錯

三番兩次的“挑事”

按照當前的市場環境而言,全球新能源電動車市場,無疑成爲中美兩大強國爭奪的焦點。

當年賈亭躍抛下樂視跑到美國造車,但堅持造成十年也沒有超過特斯拉,也沒有在美國有一席之地。

反觀我們中國,比亞迪在國外一舉成名,銷量不在話下,小米su7也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認可,還有理想等品牌。

隨著我國電動汽車的崛起,也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直接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對電動汽車購買補貼一事,對我國設置了嚴格的申請條件。

根據公告規定,如果電動汽車的電池組件來自被視爲“競爭對手”國家,比如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的企業制造或組裝,那將不再符合最高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條件。

雖然這對美國一些車商來說,這看起來是一個利好消息,但美國本土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卻對此不以爲然。

美財長再炒作所謂中國“産能過剩論” 反遭質問---2024-05-12 11:17·澎湃新聞

因爲他們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制造汽車,完全依賴中國制造的原件進行組裝,如果這個條件不符合標准,那麽估計超過90%的人將無法獲得7500美元的稅收抵扣。

然而,美國對中國的限制似乎還不滿足于此,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裏,又頒布了一項新規定,繼續“針對”中國。

5月10日,根據美國財經媒體報道稱,拜登政府准備提高對中國新能源産品的關稅,其中包括對中國生産的電動車關稅將增加約4倍,從25%提高到約100%。

此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嘩然,畢竟這次關稅提高的比例實在是太大了,就連美國經濟學家都開始擔心:過高的關稅可能會引起中國的“報複”行動!

不得不承認,這位學者倒是有些自知之明,但這樣的做法最先將受影響的並不是中國的汽車企業,而是特斯拉。

畢竟,中國的汽車市場並不完全依賴美國,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全球化,而特斯拉則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和産業鏈。

衆所周知,在最近兩個月的時間裏,馬斯克兩次訪問中國的主要目的是宣傳全自動駕駛系統,盡管有一定的進展,但真正將其應用到中國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磨合。

然而,美國當前在新能源市場上“一刀切”的做法,可以說這是在挑戰中國的底線,那面對這種情況我國又將采取什麽措施呢?

馬斯克的“時間管理”有多厲害?兩次訪華的行程可見一斑---2024-04-30 13:05·極目新聞

特斯拉幻想破滅

衆所周知,在電動車領域,中國一直主張多樣化競爭,依靠自身實力來取得競爭優勢,而不是依賴虛假的手段。

前幾天,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再次就中國汽車出口發表了看法,暗示美國可能會采取極端措施,禁止進口中國制造的聯網汽車。

作爲對霸權行爲的回應,我們也不會任由別人欺人太甚,直接會采取了相應措施來維護自身利益。

據《中國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暫時未完全批准特斯拉FSD在華的全面推廣,只允許其在中國國內進行測試和示範。

媒體:中國或支持特斯拉測試“無人駕駛出租”,但暫未完全批准其FSD在華全面落地---2024-05-08 09:08·環球網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不依靠你們美國用戶就能生存,但你們特斯拉必須得依靠我們中國市場,如果中國未能給予特斯拉足夠的支持,那馬斯克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根據資料顯示,特斯拉四月的銷量是62167台,與三月份相比直接同比下跌了30%,反觀我們國內的品牌呈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比如,小米su7,比亞迪等等。

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應該首先考慮的是,該如何支持特斯拉,確保美國唯一的電動汽車企業能夠生存下去。

而不是以“維護國家利益”的名義,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中國汽車出口施加壓力,讓特斯拉成爲中美鬥爭的犧牲品。

畢竟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方面從中受益,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這實在是缺乏大局觀!

但話又說回來,這樣的迷糊行爲確實是符合美國政府的一貫作風,那爲何在世界上比我國發達的國家也不少,反而是我國屢次成爲美國針對的對象呢?

增加關稅的背後

需要強調的是,中美之間的關系最初並不像現在這樣惡劣。

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中美關系甚至處于一段“蜜月期”,遠遠沒有後來那麽對立,更沒有故意诋毀對方的情況。

“零和”是歧途 合作爲正軌——從中美經貿交往史看貿易戰--2019-06-19 06:32·中國經濟網

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這個沉睡的巨龍似乎就開始釋放其潛力,將經濟實力和建設速度飛速增長。

隨之而來的是中美關系的逐漸惡化,甚至一度陷入破裂,當然,這一切並非是中國的主動挑釁,而是由美國的種種行爲所致。

從那時起,美國開始在國際舞台上抹黑中國的名聲,並與其盟友進行政治對抗。更重要的是,他們憑借在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優勢,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和技術封鎖。

尤其是拜登上位以後,三天兩頭就會爆出一個關于“針對”中國改革的政策,什麽子虛烏有傳聞,又或者是利用其他國家幹涉我國內政。

就以美國最近宣布加征100%關稅爲例,他們這麽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阻止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更多的意圖還有其他方面。

根據《人民日報》的說法是,拜登政府的這種加征關稅手段,與其說是一種經濟手段,倒不如說是美國群衆傳遞一個信息,爲了爭取幾個月後的選舉 。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爲在之前的美國演講中,特朗普曾表示,如果再次當選,他將會對中國汽車加征100%的關稅。

拜登政府看到這一點後,不等特朗普再次上台,就先行采取了這一措施。這樣做不僅是對特朗普的一種打擊,也是在拉攏美國汽車企業及相關利益方的選票。

特朗普發出新威脅,這次指向中國電動汽車--2024-03-17 21:38·直新聞

還有一點就是,以目前的美國而言,電動車市場熱情正在消退,在這個時間點加征關稅,幾乎不會對銷售和售後服務領域的就業産生太大影響。

也可以向歐盟傳遞一個信號,畢竟我國電動汽車對准的是整個國外並不單單只對准美國,此時美國亮出了自己的態度,其他追隨美國的國家自然而然也就表明態度。

結語

美國的一刀切做法顯然不可取,任何決定都存在利弊,當初引進特斯拉到中國建廠,旨在推動國産汽車的發展。

如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遭到了美國的反對,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遭受慘重打擊!

0 阅读:0

論芸有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