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設置特教組!南京市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今天開賽

揚眼 2024-05-12 21:56:47

5月12日,在南京市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的開幕式上,南京市盲人學校的學生許雅晴走上主席台,代表參賽選手莊嚴宣誓。這是盲生首次參加該項賽事,標志著南京市的機器人教育更加普惠,機器人競賽的組織工作更有創新性。

本次活動是由市教育局攜手市科學技術協會、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基金會共同主辦,南京市電化教育館(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承辦、南京市中華中學及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鼎力協辦。全市共有335所學校的4300名學生參加區級賽事,近2000名佼佼者脫穎而出,參加今天19個項目的角逐。

開幕式上,南京市中華中學校長朱征在致辭中表示,能夠協辦這樣的活動,看到各位同學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展現出無限的潛力和創造力,學校深感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中華中學一定落實好協辦任務,做好現場的綜合協調和保障,以細致、精致、極致的服務,確保賽事活動安全有序高質量進行。

南京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的核心驅動力,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深刻改變著教育的形態與內涵,需要我們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團隊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新型人才,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值得一提,今年大賽特別設置了特教組,來自南京市盲人學校和南京市聾人學校的選手共26人參加比賽,這也是盲生首次參加該項賽事。南京市電化教育館應用推廣部副主任馬睿說,這也是南京市推進融合教育的一大舉措,“每一個人將來都要對數字化、智能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每一個孩子都不能缺席。通過比賽,可以讓盲人孩子、聾人孩子明白數字化是什麽,同時讓他們感知未來世界是什麽樣的。盲生通過盲文摸取感受所有環節,可以實現搭建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但是他們通過摸取感知題目的設置,對他們來說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院吉愛紅教授的講座《仿生機器人,源生與應用》,將開幕式推向了高潮。他分享了團隊在仿生機器人昆蟲領域模仿昆蟲撲翼飛行和壁面爬行的功能研究成果。

比賽現場,選手們沉著冷靜進行程序調試,按照要求拼搭、調試設備,優化的程序完成指定的競賽任務。在機器人創意比賽中,同學們設計了智能快遞櫃、紫外線外賣櫃、溫度心率門禁等智能項目,爲美好生活添磚加瓦。來自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學的丁思博、嵇德軒組成“楓燕小分隊”,設計了一個貓窩,它可以通過超聲波傳感器記錄貓咪是否回窩,通過溫度傳感器控制窩內的風扇是否啓動,通過窩頂的太陽能電池板爲整個智能系統提供能量。“我覺得學習機器人非常有趣,自己和夥伴一起動手搭建、創造感覺很酷。”丁思博說。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秉承數字、智能、綠色的原則,從報名到評分的全過程都實現了無紙化,還爲家長貼心的提供了實時賽況播報、圖文並茂的直播和獲獎公布等服務,讓場外的家長也能身臨其境,共享活動精彩瞬間。

“未來已來,未來我來”,這不僅是本次競賽的主題,也是南京市對未來教育願景的生動诠釋。南京市以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爲載體,正持續推動教育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常態化的教師培訓、多層級的賽事體系,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競賽活動,不僅爲學生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廣闊舞台,更爲他們打開了通往世界頂尖學府的大門。南京市的中小學生機器人教育,已經成爲培養未來科技領袖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見習記者 王蕾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攝影 新華日報視覺中心 劉莉

校對 陶善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