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最小氣”的師長,20元只批19元,全師的余糧卻夠吃三年!

陳冠任 2024-04-13 20:07:33

抗戰中,在新四軍,與恢宏大氣的代軍長陳毅相比,3師師長黃克誠,卻顯得小氣多了。在他的部隊中,軍裝沒有小翻領,上衣下面的兩只口袋也取消了,軍帽的帽檐也比別人薄。被人稱爲“最小氣的師長”。

黃師長的“小氣”,很多人是領教過的。

8旅有一批12歲至15歲的小偵察員。1941年到了冬天,他們卻沒人身上只有一件單衣,北風一吹,個個凍得瑟瑟發抖。但是,他們機靈、勇敢,多次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一天,漣東縣三區區長薛位五來駐地看望他們,發現9個小鬼衣著單薄,一個個凍得臉色發青,有的還不停地咳嗽、流鼻。薛區長這才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心疼地看著這些小鬼,沉思了一會,對小鬼李恒甫說:“明天黃師長在北沙召開部隊幹部和地方幹部的聯席會,到時候你就說有情要直接交給黃師長。只要你能想辦法進入會場,我就可以幫你們向黃師長反映一下情況。”

第二天,李恒甫如約趕到會場。看到李恒甫進來,薛區長馬上向黃師長介紹:“這是李恒甫,他帶著一群小鬼在搞情報,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就是條件太艱苦了,快過冬了,都還穿著單衣裳。”

黃師長認真地聽著薛區長的介紹,又看了看李恒甫身上的衣服,稍作思考,開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請漣東縣政府二科發給李恒甫同志19元錢,以置辦冬裝。

李恒甫懷揣著黃師長寫的便條,心裏甭提多高興了。可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爲什麽黃師長批給我的是19元錢,而不是20元錢呢?結果,他回到駐地,大家興奮地商量做棉衣的事。算來算去,怎麽算都不夠每人做一套的。

恰好有個叫倪學富的小鬼,他的母親剛好來了部隊,也參加了大家的討論。最後,在她的建議下,他們到當鋪去買了一些過期了沒人贖領的衣服,拆洗後再拼湊起來做冬衣。後來他們又從當地比較開明的紳土家裏要了一些舊棉絮,經過一番東拼西湊、縫縫補補,才每個人都開心地穿上了棉衣。

黃克誠爲什麽只批19元錢而不是20元錢呢?

大家的結論是:“小氣。”

但是,正是黃克誠認爲19元錢可以解決的問題絕不用20元錢,“小氣”的他又獲得了一個稱號:“特別會過日子的師長”。即使是在1941年,全國各個抗日根據地經濟最困難的時期,黃克誠3師的余糧,卻足夠全師吃3年(見李春華回憶文章《19元和九條棉衣》)。

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說:“‘眼鏡客’黃師長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真是很有遠見啊。”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爲什麽追隨毛澤東》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爲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政治軍事暢銷書榜第九名(如圖)。

1 阅读: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