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芷》看到皇帝劃傷阿撿的臉,才知憲王到底爲何謀反?

小茶評劇 2024-04-19 20:09:06

憲王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個決絕的方式來了斷自己,他說,與其日後忍受無盡的折磨,還不如給自己一個爽快。

如果在之前,我還不能共情他的所有,在他說完這句話後,我突然明白了,明白了他爲什麽要造反。

缺失的父愛

憲王其實一直都很羨慕顧晏惜,年少時,皇帝會手把手地教顧晏惜寫字,會和他一起寫字看書,會和他一起用午膳。

可是他呢,每一次都只能站在遠處靜靜地看著他們,皇帝對待他的態度永遠都淡淡的,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一點家人的溫暖。

即便是長大了,顧晏惜返京之後,皇帝面對二人買回來的膳食,也是只吃顧晏惜的,不吃他送的,好似顧晏惜才是他的親生孩子。

小時候缺失的父愛,長大後便成了執念,越是缺失什麽,就越想要證明什麽,越想要證明什麽,就越會發現自己缺少了什麽。

皇家本就無情,憲王錯就錯在渴望從一個薄涼、多疑、癡迷于權利的人的身上得到父愛,感受到溫暖。

先皇殺過兩個兒子,皇帝殺過三個兄弟,在顧家人的眼中,沒有親情,只有權利和地位,你越是想要和他親近,修複父子關系,他越會覺得你是有利可圖。

憲王一直以爲顧晏惜得到了他從沒有得到過的父愛,可顧晏惜真的得到了嗎?他也只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而已,只不過他是一把聽話的刀。

皇帝的手段

顧晏惜從北地回來的當天就被齊如海指認了,指認他是私鑄案的指使,說他在北地擁兵自重,想要回來做儲君。

這是一口天大的鍋,可這口鍋真的是齊如海給他背上的嗎?不是,是皇帝,這是皇帝和齊如海自導自演的一出戲,這出戲是以齊如海的命和憲王的聲望爲代價。

這出戲的目的有四:

其一,逼顧晏惜離開北地,如果他不願離開北地,就證明齊如海說的是真的,爲了免除皇帝的顧慮,顧晏惜只能離開北地。

其二,逼顧晏惜自證清白,齊如海說顧晏惜想要謀求的是儲君之位,顧晏惜要想證明自己的清白就必須得斷了自己當儲君的路。

其三,逼顧晏惜坐上七宿司使的位置,皇帝爲了逼齊如海改口,將齊如海這個七宿司使打死了,七宿司使空缺,顧晏惜便不得不坐上七宿司的位置,成爲皇帝的左膀右臂。

其四,打壓憲王的勢力,皇帝一句齊如海的話如今都不可信了,讓他人認爲齊如海指認顧晏惜的一事是憲王指使,從而打壓憲王的勢力,降低他的聲望,穩固自己的政權。

造反的催化劑

憲王原本並沒有造反的打算,是大皇子現在的處境折磨著他,是顧晏惜的話提醒了他,也是淩王的死刺激了他。

十年前,淩王妃的死翻出水面,是淩王害怕自己唆使周家造反的事敗露,害怕自己被皇帝猜忌,這才讓淩王妃葬身火海。

皇帝說顧晏惜是自己帶大的,他受了委屈,必須得爲他討回來,所以他特意設計了小太監送糕點一事,讓淩王處于恐慌之中。

等到王府中人對他都沒有耐心之時,再派人前往王府縱火,讓他葬身火海,這便是他爲顧晏惜討回公道的方式,殺了人家的父親。

皇帝殺死淩王的理由是給顧晏惜討回公道,可是真的只是爲了給顧晏惜討回公道嗎?不過是拔掉他自己心裏的一根刺罷了。

懸于頭頂的刀

真正殺人誅心的是,皇帝自己殺死了淩王爺,然後點名讓憲王去查探這件事,還必須得查出一個首尾來。

皇帝這樣的命令就是想要憲王知道整件事情的經過,告訴他,淩王是爲何會走到這個結局,他又是如何讓他死于無聲無息。

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告訴憲王造反的代價,想要警醒他不要步淩王的後塵,可是對于憲王來說,這樣時刻的提醒和警醒,就像是頭頂時刻懸著的刀。

他無時無刻不生活在這把刀下,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權利沒有到手一天,他就要提心吊膽過一天。

大皇子圈禁發瘋的境遇在前,顧晏惜告訴他齊如海指認他的真相在後,現在又是淩王的死去的真相,這些都是迫使他造反的催化劑。

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訴他,與其這樣艱難忍受,與其這樣惶惶不可終日,還不如放手一搏,還不如爲自己博一線生機。

皇帝的多疑與無情

憲王死後,皇帝表面傷心,但更多的還是在意憲王背後的權勢,想要將憲王一派的人從嚴處置。

他或許並不是因爲憲王的死而傷心,而是爲他的滔天的恨意而震撼,爲他即便是化作牲畜也不願再做皇家人而感慨。

在皇帝的記憶裏,憲王的小時候還是非常可愛的,因爲那時候的他對皇位沒有需求,他對這個兒子也沒有戒心,可是現在,一切都變了。

果真如顧晏惜所言,皇家看起來是個錦繡堆,實則是個白骨叢。

皇帝從來便是多疑與無情的,在他失去了一個兒子的情況下,見到了不願回宮的六皇子,他的決絕和狠辣仍舊不減,不僅將他從玉蝶上除名,還毀了他的容貌。

若只是不想認他這個孩子,直接將他從玉蝶上除名便罷了,爲什麽還要毀了他的容貌?一個八歲的孩子,他都免不了要猜忌。

他害怕這是他的脫身之法,他害怕他日後會積攢了實力“殺”回來,所以徹底斷了他回到皇宮的念頭。

結語

看到皇帝劃傷阿撿的臉,我才明白爲什麽憲王會想要謀反。

憲王的造反不全是對權利的渴望,也是對皇家親情的憎惡,是對虛僞的父慈子孝的厭惡,是對惶惶不可終日生活的一種控訴。

0 阅读: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