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後福建號一路狂奔,動力系統測試焦點,拖船被遠遠甩在身後!

白某觀文史 2024-05-04 19:17:40

在蔚藍的海平線上,隨著晨光初破雲層,2024年5月1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福建號航空母艦,在萬衆矚目中,伴隨著拖船的輕柔牽引,緩緩駛離了母港的懷抱,踏上了首次海試的壯闊征程。這一刻,不僅標志著我國在海洋科技與軍事實力上的又一裏程碑,更是亞洲乃至全球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個嶄新篇章。

福建號,這艘滿載排水量達到8萬噸的龐然大物,不僅是亞洲首艘達到這一級別的大型航空母艦,其背後蘊含的技術突破和戰略意義更是非凡。在波濤翻滾的大海中,福建號猶如一座移動的海上城市,它的甲板上裝備著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這在常規動力航母中實屬罕見,彰顯了我國在高科技艦載機起降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同時,艦上配置的32面各具特色的相控陣雷達,構建了一張密不透風的信息網,極大地提升了對周邊環境的態勢感知能力和艦載機的快速反應能力,使得福建號成爲目前全球範圍內最爲先進的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從2022年6月下水,到次年的首次海試,福建號的建造速度令人矚目。相比美國海軍的福特號航母,後者從下水到海試曆經近四年的時間,而福建號僅用不足兩年便完成了這一跨越,這不僅展示了我國造船工業體系的強大,也映證了我國在航母設計與建造領域的飛速進步和高度自信。在與美國百年航母建造經驗的對比之下,我國的後來居上,無疑是技術實力和國家意志的雙重勝利。

福建號的首秀,動力系統測試成爲了海試的核心焦點。隨著拖船的逐漸撤離,福建號仿佛脫缰的巨龍,瞬間釋放出澎湃的動力,留下一道道清晰可見的航迹,將伴隨的拖船遠遠抛在身後,無法望其項背。這不僅僅是對動力系統的初步驗證,更是我國自主研發全電推進技術的一次成功展示。

不同于傳統動力航母依賴蒸汽驅動螺旋槳的方式,福建號利用全電推進系統,將蒸汽輪機産生的能量完全轉化爲電能,直接推動螺旋槳,實現了更高的能效轉換率和更爲靈活的動力分配,同時也大幅降低了運行時的噪音,增強了隱蔽性。

全電推進技術的應用,爲福建號帶來了諸多優勢:其一,系統的緊湊設計爲航母內部騰出了更多寶貴空間,有利于優化布局和增加艦載設備;其二,更寬泛的調速範圍顯著提高了艦船的機動性能,無論是高速追擊還是低速巡航都能應對自如;其三,噪音水平的降低,減少了聲納探測的可能性,提升了生存能力;最後,充足的電力供應爲艦上配備的30余部雷達和電磁彈射系統提供了堅實保障,確保了艦載機的高效運作和航母整體的戰備狀態。

在續航能力方面,福建號同樣展現了卓越性能。盡管作爲常規動力航母,其續航能力與核動力航母相比曾引發外界擔憂,但采用全電推進系統的福建號,最大續航能力達到了約10000海裏,即約18500公裏,遠超山東艦和遼甯艦的經濟航速下8000海裏的續航裏程。

這意味著,在無需額外補給的情況下,福建號能夠獨自或率領艦隊橫跨各大洋,執行遠海作戰及戰略部署任務,覆蓋從東太平洋到印度洋,從南太平洋到中東、歐洲的廣泛區域。加之我國海軍擁有的強大遠洋補給體系,福建號航母戰鬥群的全球部署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福建號的成功海試,不僅證明了其作爲現代化戰爭中的重器,具備了維護國家領海安全、捍衛海洋權益、保護海上貿易航線等核心使命的實戰能力,同時也向世界宣告了我國在航母建造領域的快速崛起。它不僅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更是一個起點,預示著我國在航母建造技術上將持續創新,向著更龐大、更先進的型號進發,最終實現對國際先進水平的超越,書寫中國海軍的新輝煌篇章。

總之,福建號航空母艦的誕生,不僅是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成果,也是對全球海洋格局的一次深刻影響。它所承載的不僅是軍事技術的革新,更是國家海洋戰略意圖的明確表達,是中國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承諾。未來的海面上,福建號將與更多中國建造的航母一同,守護著藍色國土,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來自東方的海洋力量。

5 阅读:2757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4:18

    現在不要吹,等他擊沉了三艘美國航空母艦的時候再鼓掌吧!

    空白 回覆:
    爲什麽不能吹,美國前幾年福特級航母服役的時候還吹福特級航母至少領先中國50年呢,現在才過去幾年呢,而且現在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器還沒完全搞定呢,美國人能吹,我們怎麽就不能吹
    用戶12xxx96 回覆:
    爲什麽是3艘而不是10艘?
  • 2024-05-05 19:06

    第一個圖片是福建艦嗎?一看就是滑躍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