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豆瓣8.8分、帶火新疆遊,“返鄉劇”成新風口?

娛樂獨角獸 2024-05-16 22:53:48

作者| 李尋歡

編輯| 赤木瓶子

“願你能通過我的眼睛和情感,體會到遙遠的阿勒泰角落裏的一些寂靜、固執的美好。願能爲你帶來快樂。”在自序裏,李娟曾這樣形容自己對《我的阿勒泰》的期望。這樣的期望,這本散文集早已達成。鑒于原著的高口碑,新的考驗和壓力,理所當然給到了改編自該散文集的同名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最終,這部由愛奇藝微塵劇場與央視聯合推出,青年導演滕叢叢執導,馬伊琍、周依然、于適領銜主演的迷你劇,交出了一份堪稱完美的答卷。

《我的阿勒泰》一經開播便沖上各大平台的熱搜高位,不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直聳入雲的雪山等自然風光,還是四季轉場、終年放牧的風俗文化,亦或者草原少年與文藝少女的青蔥戀情,都給觀衆帶去了別樣的感覺。豆瓣開分8.5,大結局後不降反增,逐步攀升到8.8,穩坐今年華語劇第一把交椅。

劇集收官後,部分觀衆甚至出現了“戒斷反應”,喊出了“阿勒泰,沒有你我可怎麽活啊”的口號。至于沒從“賽博吸氧劇”中回過氣的觀衆,更是直接開啓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讓#阿勒泰旅遊##想去阿勒泰的心達到巅峰#等話題在多個平台熱度不減,帶火了新疆遊。《我的阿勒泰》爲何收視口碑雙豐收?再次上演“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它,是否代表著影視+文旅的新可能?

《我的阿勒泰》:給疲憊的觀衆帶去治愈感

“我好像潮濕的腐木,曬到了陽光。好明媚,好治愈,看著好想流淚。”打開《我的阿勒泰》的豆瓣頁面,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條被豆瓣網友們點了五千多次贊的短評,而“治愈”一詞,也是各大平台的網友們聊到《我的阿勒泰》時的高頻詞。

對劇外的觀衆來說如此,對劇中形形色色的角色來說同樣如此。周依然飾演的李文秀,深愛著大城市的無限可能,但學曆與情商都不高的她,在大城市打工幾年後,仍然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她愛好的文學、去聽的講座、寫下的瑣碎文字,都成爲服務員同事們的笑料。她以爲領班高曉亮對自己很好,但轉眼就發現,就連自己的“遣散費”他都要貪墨,而且還相當理直氣壯。于適飾演的巴太,一心想要在馬場工作,但醉酒後凍死在路邊的哥哥、改嫁心切的嫂子、想讓他回家繼續進行遊牧生活的父親,都是還在馬場的他無法解決也無法舍棄的牽絆。就連大大咧咧,行事頗有俠氣的張鳳俠,也沉湎于丈夫逝世的悲痛中無法自拔。但當他們正向撞上帶有現實煙火氣的阿勒泰,一切都改變了。張鳳霞引導著歸家的女兒與牧民們相處,教她獨特的生存法則;李文秀認真踐行“去愛,去生活,去受傷”的作家守則;巴太漸漸讓父親不再強求傳統,而是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

正如金庸《白馬嘯西風》裏的李文秀與哈薩克人展開了一場場情與欲的角逐,《我的阿勒泰》裏的李文秀也與哈薩克少年巴太不期而遇,兩人同所有年輕男女一樣,經曆相遇、捉弄、誤會、道明心意和心生芥蒂。

月光打在巴太臉上的下一刻,于適輕輕用哈薩克語唱出“月光搖曳在地面上,周圍開始泛起模糊的光”,此情此景,此時此夜,觀衆也情不自禁流下了熱淚,爲李文秀和巴太的重逢感到欣喜,並感慨這部劇“後勁也太大了”。

在一些懸浮的都市劇中,故鄉往往代表著面目模糊的故土、庸俗粗暴的鄉人以及無法擺脫的原生家庭,它們如影隨形,同留不下的大都市一樣,折磨著每一個懷揣夢想的打工人。但阿勒泰與那種已變成刻板印象和流量密碼的故鄉截然不同。如果說風吹草低見牛羊,那滕叢叢鏡頭下天高雲淡、雲卷雲舒的阿勒泰,則無疑能最大程度讓人抛卻一切煩惱,盡情舒展心靈,展現出人的真性情。

它像是一顆藥,能夠緩解失意且孤獨的都市打工人的疲憊感,給他們帶去或許短暫但絕對強大的治愈感。

“寒冷並不是全部,我還以更多的耐心展示了這寒冷的反面。那就是人類在這種巨大寒冷中,在無際的荒野和漫長的冬天中,用雙手拘起的一小團溫暖與安甯。”李娟在《冬牧場》中曾如此寫道。而張鳳霞、李文秀、巴太等人在阿勒泰所經曆的一切,無不印證著這句話的正確。裏面的確有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城市與草原的差異、代際溝通的困難,但更多還是遙遠草原上的甯靜曠遠、深山牧場裏的樸素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美好,這是人們在現代都市中很難體會的詩情畫意。劇集定格在李文秀與巴太的月下重逢,並沒有明確交代兩人是否會盡釋前嫌,走到一起,而作爲原創角色,觀衆也無法從李娟的散文集中找到明確的答案。但換個角度看,開放式結局能夠帶給觀衆更多想象空間,能選擇喜歡的敘事去想象並相信,也算是平淡生活中的小驚喜,也間接促使著他們爲《我的阿勒泰》在社交平台上奔走呼號,助推該劇踏上新的征程。

“返鄉劇”走紅,“一部劇帶火一座城”能否複制?

就體量而言,《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只有8集的精品迷你劇,但就類型而言,它無疑是近些年越來越火的“返鄉劇”。如果說前兩年的《故鄉,別來無恙》《去有風的地方》,是剛剛吹響國産返鄉劇的號角,那《春色寄情人》《我的阿勒泰》無疑又給返鄉劇添了一把火,讓業內會更加重視這一還算新潮的劇集類型。

《我的阿勒泰》開播于五一假期結束後的5月7日,吸引觀衆的不止是具有原生態美感的阿勒泰,還有經洶湧人潮對比,更顯可遇而不可求的甯靜祥和之美。該劇開播後,“阿勒泰”的百度搜索指數在一周內暴漲30倍,微信指數在一周內暴漲50倍。據攜程數據顯示,自《我的阿勒泰》在5月7日開播以來,阿勒泰度假産品旅遊預定量環比上月同期增長約370%,在並非阿勒泰旅遊旺季的5月,能讓阿勒泰擁有如此高的熱度,也客觀證明著影視+文旅擁有著無限可能。

阿勒泰地區的文體廣旅局副局長栗元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阿勒泰旅遊資源特別豐富,很值得大家來探索。但目前,接待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意識都有限,我們很急迫,想抓住機遇快速提升。”而在《我的阿勒泰》爆火之後,阿勒泰捕捉到了網友們的熱情,即將推出劇集打卡地等新的旅遊線路,比如在該劇的拍攝地哈巴河縣,可以遊覽劇中的張鳳俠小賣部、孤獨的樹、夏牧場,而在青河縣,則可以感受青格裏狼山的野狼生態文化。影視拍攝地被當作旅遊地標、熱門打卡地點,並非第一次發生。《後會無期》之于舟山東極島,《親愛的,熱愛的》之于三亞亞龍灣,《司藤》之于無錫惠山古鎮,都是值得一提的優秀樣本。但要說到“一部劇帶火一座城”,並非所有熱門影視劇都可以做到,它更像是優質返鄉劇的獨特能力。去年1月開播的《去有風的地方》,觀衆們第一時間的討論點都是劉亦菲顔值、劉亦菲與李現的CP感等顔值向。但當許紅豆陷入工作與生活的雙低谷,去大理雲苗村“有風小院”度假休息時,觀衆的關注點開始明顯變化。唯美田園中的浪漫愛情與充滿煙火氣和人情味的大理,再次被觀衆們所注意,而隨著劇情層層展開、旅行博主們批量vlog的推出、大理文旅局開始發力,很難有觀衆不會爲本就是熱門旅遊城市的大理所傾倒。

據飛豬數據顯示,《去有風的地方》開播一周後,“沙溪古鎮”搜索量增長10倍,“鳳陽邑”更是暴漲50倍之多,“鮮花餅”等在劇中有所展現的雲南特色美食更是多次登上淘寶熱搜,“新年願望就是去大理”順理成章地成爲許多觀衆的共識。2023年1月20日,大理州委州政府給《去有風的地方》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劇組讓億萬觀衆認識大理、走向大理、愛上大理,同年12月25日,大理州文旅局發布公示,擬對2023年重大影視題材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給予200萬元補助。這樣的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續到了李現今年4月22日主演的《春色寄情人》上。據德塔文科技數據顯示,在該劇開播一周後的五一小長假期間,李現、福建、泉州等關鍵詞在各大平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幅,泉州在微博的熱度漲幅更是高達379%。泉州文旅還授予了李現“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旅遊推薦官的榮譽稱號,並上線了《春色寄情人》的官方雙層巴士專列。

曆數這些優質返鄉劇,不管是否在立項之初就與當地文旅局展開高度合作,但就播出後的效果而言,無不帶動了影視與文旅的跨界融合,助推了旅遊、消費、就業等多領域的聯合發展。但要想複制這些劇集的成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觀衆對4K畫質、沉浸式音效等影音效果有硬性要求,如果在技術手段上達不到或者“粗制濫造”,那劇集裏的展現畫面便很難讓觀衆去打卡其次,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棚拍被越來越多的制作公司所采用,但即便後期技術再好,也沒有實景拍攝的真實感與震撼感,而千裏迢迢去北疆等地區拍攝,意味著不低的制作成本。用導演滕叢叢的話說,有許多人覺得《我的阿勒泰》是一個“賠錢貨”。平台方與制作方是否肯承擔風險,去投資這樣的實拍返鄉劇,在劇集推出後又該如何最大化投資回報率,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最後,是否有足夠高的文化敏銳度,足夠強的文化包容性,足夠深的文化理解力,也考驗著每一個想要在返鄉劇賽道分一杯羹的劇組。就當下的輿論環境而言,在這個維度上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引起一場不小的風波。而就觀衆沉浸在《我的阿勒泰》等劇集的後勁中無法自拔的態勢來看,返鄉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還屬于優質賽道,誰能順利吃下紅利,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0 阅读:49

娛樂獨角獸

簡介:聚焦于泛娛樂領域創業報道,挖掘下一個“娛樂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