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王凱的“消失”,是娛樂圈的“幸運”

魚小四 2023-11-27 20:51:09

文/娛人笙歌

日新月異的娛樂圈,最不缺的就是演員,可顔值與演技雙雙在線的卻屈指可數。

比如王凱就是這樣出類拔萃的優秀演員。

《僞裝者》裏八面玲珑、忠勇正義的明誠,《琅琊榜》裏隱忍正直、重情重義的靖王,《歡樂頌》裏幽默風趣、善良陽光的趙啓平。

憑借三部口碑爆款劇的霸屏,讓艱難蟄伏10年之久的王凱,終于在娛樂圈擁有了自己的姓名。

然而就在他風頭正勁時候,他卻選擇放緩了腳步,漸漸從公衆視野裏“消失”。

可人氣正旺、熱度正高,又出演過不少優秀作品的他,爲何會在自己演藝事業最紅火的時候選擇“消失”在娛樂圈?

01

1982年的盛夏,王凱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父母都是國營企業裏邊普通職工,周圍也沒有從事文藝相關工作的親戚朋友。

傳統的父母從小給他灌輸的思想就是,人要想有出息,要麽學技術,要麽上大學讀書。

那時的王凱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表演,只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做一個聽話好學的乖孩子而已。

1998年,《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

16歲的王凱坐在電視機前,伴隨著劇情時而笑得前仰後合,時而又感動得稀裏嘩啦。

自此,表演便在他心中落地生根。

王凱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了父母,還懇請父母同意他報考武漢藝術學院。

對于傳統的父母而言,王凱的想法一點都不切實際,便直接給回絕了。

2000年,18歲的王凱高中畢業了。

由于平時文化課成績平平,這一年王凱高考落榜了。

由于缺乏明確的人生規劃,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王凱陷入了無盡的迷茫之中,不知道未來該往哪走。

彼時的中國,還處在國企改制的過渡期,不少單位依舊沿襲著以往“子承父業”的用工制度。

父母商量了一番後,最終決定讓王凱頂替父親在新華書店的圖書管理員工作。

在不少人眼中,這是一份“鐵飯碗”工作,待遇不錯又穩定,不少人求都不一定能求來的。

可其中的辛苦和枯燥只有王凱最清楚。

王凱所在的新華書店帶有批發性質,而搬運書籍這樣的體力活自然就落到王凱的肩上。

但其實身體的勞累還算其次,最讓他無法忍受的是這一眼就望到頭的乏味生活。

或許表演的種子已經在王凱上心中萌芽,工作之余的王凱也找了份與文藝有關的兼職。

憑借清秀帥氣的外形,修長挺拔的身材,王凱經常被電視台邀請參加各類文藝活動。

就這樣,王凱總算跟文藝圈有了交集。

在武漢當地小有名氣的王凱,之後被邀請到北京拍攝廣告。

因爲王凱的外形氣質太過出衆,導演誤以爲他是表演院校科班出身的學生。

當導演得知真相後,覺得王凱不去學表演實在可惜了,于是就建議他報考中戲或北電。

導演的一席話,讓王凱堅定了早就肆意生長的表演夢,徹底點亮了王凱人生的方向。

回到武漢家中,王凱再次把心裏的想法告訴父母。

不出所料,觀念保守傳統的父母依然強烈反對。

可王凱這次已下定決心,他不願把青春年華都浪費在那家書店裏,他希望通過表演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看到王凱的態度如此堅定,父母還是妥協了。

就這樣,王凱義無反顧地辭去了外人羨慕的“鐵飯碗”,開始了追夢表演的旅途。

由于沒有任何表演基礎,王凱先是前往上海,通過父母托關系得以進入上海戲劇學院進修一年,准備來年參加中戲和北電的面試。

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

2003年,憑借面試和筆試中的出色發揮,王凱順利拿到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錄取通知書,還和張翰、張俪成了同學。

作爲國內殿堂級的藝術院校,中戲演藝人才輩出。

鞏俐、姜文、陳寶國、章子怡、孫紅雷、靳東等一線大腕能有今日的成就,皆得益于中戲的栽培。

望著手中那沉甸甸的錄取通知書,王凱躊躇滿志,他希望將來有一天自己也能像那些師哥師姐們一樣,也能在娛樂圈擁有一席之地。

可未來的一切真的能如他所願嗎?

02

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王凱正式開始了自己在中戲的求學之路。

跟大多數表演系的同學一樣,王凱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在大一、大二苦練表演基本功。

上專業課,搶排練室,排演話劇……一切都按部就班。

王凱中戲期間出演話劇照片

閑暇之余,王凱也會邀上三五個同學跑到校外的小餐館打打牙祭。

對于手頭並不寬裕的王凱和同學能來說,當時20塊錢一份的水煮魚,就是他們大快朵頤的“豪華大餐”。

2005年10月,因爲在校期間表現優異,還在上大三的王凱,經學校推薦,隨《寒秋》劇組遠赴廣西靈山縣大蘆村進行實地拍攝。

王凱在劇中飾演熱血農村青年黃元尚,同他搭檔的,正是10年後在《歡樂頌》裏與他組CP的王子文。

當時清宮劇和武俠劇盛行,所以這部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播出後,並沒有引起什麽關注。

不過這次拍攝也讓王凱收獲頗豐。

不同于在學校話劇舞台上的“小打小鬧”,這次的拍攝經曆,讓他對影視劇的拍攝流程,有了一個較爲系統全面的了解。

電視劇拍攝完成後,王凱重新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開始憧憬著畢業之後的生活。

雖然沒能一舉成名,但王凱卻在大三下半年被內娛頂級娛樂公司華誼兄弟相中,簽約爲旗下藝人,並和趙麗穎、馬可等8位新人成爲公司力捧的新人。

加入了業界最頂尖的大公司,王凱對于未來信心滿滿。

得知喜訊的父母也很激動,爲了讓兒子能安心在北京打拼事業,老兩口還拿出多年的積蓄,讓王凱在北京首付買了一套房。

然而,事實證明王凱還是太天真了,所謂的“力捧”只不過是華誼的“畫餅”。

華誼的實力當然有目共睹,人脈、資源樣樣不缺。

出品的《手機》《天下無賊》《士兵突擊》等爆款作品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幾年,正是華誼瘋狂擴張的時候,娛樂圈近一半的藝人都投奔到其麾下。

然而風光熱鬧的表象之下,卻是僧多粥少的殘酷真相,以至于造成藝人之間的惡性競爭。

華誼旗下頭部藝人周迅、黃曉明、鄧超、李冰冰等都還在爲優質資源爭得頭破血流。

更何況像王凱這種沒背景、沒名氣,還未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呢,好的資源根本就輪不到他。

就這樣,王凱淪爲華誼瘋狂擴張的犧牲品,整整一年的時間都沒接到戲拍。

此時,他才深刻體會到中戲常莉老師說的“畢業即失業”的含義。

眼看著青春一天天被浪費,原本朝氣蓬勃的王凱也變得萎靡不振。

因爲情緒消沉,原本不碰遊戲的他也開始沉溺其中。

每天把自己關在出租屋裏,不願同外界聯系。

有朋友邀請他出來聚聚,囊中羞澀的他因爲自尊心太強也全部回絕了。

無戲可拍也意味著喪失經濟來源,畢業之後的他也不好意思再開口向父母要錢。

那段日子,王凱就只能靠著朋友的接濟才能生存下去。

憧憬被現實擊碎,留給他的除了滿身的狼狽,還有對未來更深的迷茫。

可王凱也清楚,畢竟自己還年輕,一切才剛剛開始,以後要走的路還很長,自己絕不能因也眼前暫時的困難而退縮。

痛定思痛之後,王凱決定與華誼兄弟解約。

03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王凱緊接著加盟了響巢國際公司。

相比于傾向商業化的華誼,響巢國際更加注重作品的口碑和創作。

《走向共和》《雍正王朝》等豆瓣高分神劇,正是響巢國際的開山之作。

響巢國際精益求精的制作理念,恰好與正統學院派出身的王凱不謀而合。

2008年,王凱在公司的安排下,出演芒果台季播劇《醜女無敵》,劇中飾演“娘娘腔”陳家明。

翹著蘭花指,聲音高八度,走路挺胸扭腰撅屁股。

因爲這個“另類”的角色,王凱開始走進觀衆的視野。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之後導演找他演的都是“娘娘腔”類型的角色。

接還是不接?王凱陷入矛盾之中。

如果接了,之後的戲路就會被定型,很難再有突破。

如果不接,那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戲拍。

這也就意味著,重新回到沒有收入來源的窘迫日子。

但王凱始終是有表演理想的,他不想自己的戲路被固化,況且通過與《醜女無敵》合作四季的片酬足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生存。

他很清楚,如果爲了多賺快錢亂接戲,那麽之後的演藝之路將會越走越窄。

尤其是父親看過《醜女無敵》這部劇後,面對王凱時總是欲言又止,可眼底的失望還是被王凱覺察到了。

綜合考慮後,王凱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主動選擇“消失”在娛樂圈一段時間。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爲王凱希望用時間淡化觀衆對自己“娘娘腔”的刻板印象。

一年後,當觀衆漸漸淡忘了“陳家明”,王凱這才決定重新出發。

04

2010年,沉寂一年的王凱,參演了山東影視集團投拍的年代劇《知青》。

劇中王凱飾演知青齊勇,雖然不是男主,可是他的表現卻讓導演刮目相看。

王凱一掃之前“娘娘腔”的形象,搖身一變成了胡子拉碴的“爺們兒”。

除了形象上的突破,王凱的演技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齊勇外冷內熱的層次感被他诠釋得入木三分。

該劇放在了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取得了不俗的收視。

山影集團的前身是一家老牌國營影視企業,比如至今依然被奉爲經典的《父母愛情》《闖關東》等口碑神劇,就是出自山影集團的手筆。

恰逢當時山影集團改制,准備新增藝人經紀業務。

而山影集團的業界口碑,也打動著始終懷揣表演理想的王凱。

于是王凱在與響巢國際的合約期滿後,就與山影集團簽約,達成了深度合作的意向。

事實證明,王凱的這次選擇,成了他演藝事業的轉折點。

2013年,31歲的王凱受邀出演由山影集團投拍的年代戰爭劇《北平無戰事》。

該劇不僅請來老戲骨陳寶國、王勁松、倪大紅、程煜、董勇等老戲骨壓陣。

更有劉烨、廖凡、祖峰等中生代實力派的加盟。

劇中王凱飾演的方孟韋,是一位滿懷愛國之心的警察局副局長。

王凱的表演沉穩自持,自然又富有層次,絲毫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而在“大鬧五人組”的名場面中,一衆老戲骨狂飙演技,氣場全開。

就連導演孔笙、李雪都沒有想到,資曆尚淺的王凱,面對氣勢洶洶的老戲骨時,竟然毫不畏懼。

在“五人組”淩厲的攻勢之下,王凱展現出紮實過硬的科班功底。

自然連貫又極富爆發力的表演,不但贏得了拍攝現場的連連掌聲,還獲得了導演孔笙、李雪的高度賞識。

如果說,加盟山影集團是王凱演藝之路的轉折,那麽孔笙和李雪兩位導演則是王凱演藝生涯的貴人。

因爲不久之後,王凱參演了兩位導演聯手執導的兩部作品後,就迎來了演藝事業的春天。

這兩部劇就是《僞裝者》和《琅琊榜》。

2015年,兩部劇接連登陸一線衛視,很快就憑借過硬的劇集質量,迅速火遍全網,還多次霸屏各大熱搜榜。

憑借發酵的好口碑,兩部劇雙雙出圈,網上關于兩部劇的討論熱度更是居高不下。

而王凱飾演的“明誠”和“靖王”,也因爲角色的弧光迅速出圈,成爲萬千網友追捧的“新晉男神”。

雖然也有網友質疑,王凱並非兩部劇的絕對男主,能走紅只不過占了角色的光而已。

可即便是出演配角,王凱憑借紮實的演技,依然用心將這兩個角色诠釋得鮮活生動。

加上角色討喜,所以王凱在劇集播出後,迅速跻身一線明星的陣營。

紅了之後,王凱再也不用發愁沒人找他拍戲,有了更多的自主話語權,還收獲了無數支持和喜愛他的狂熱影迷。

這其中,有不少粉絲迷戀他的五官、雙手,還有人試圖挖掘他的感情隱私,甚至還有狂熱影迷喊他“老公”。

不過,王凱並沒有得意忘形,頭腦清醒的他並沒有迎合粉絲,而是直接表明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稱呼。

王凱還希望影迷可以理智追星,千萬不要影響生活和學習。

雖然貴爲當紅明星,可他始終把自己當作演員,而不是一個偶像。

他更在意的是可以留下幾部優秀的作品,而不是那些捕風捉影的绯聞。

2016年,王凱出演《歡樂頌》,劇中飾演有爲青年趙啓平醫生,幽默風趣又機智帥氣的人設,再次圈粉無數。

而與他組CP的女演員,正是10年前與他合作《寒秋》的女演員王子文。

兩人在戲中打情罵俏,狂撒狗糧,又收割了一波CP粉。

雖然王凱憑借幾部劇爆火出圈,外界卻傳來不一樣的聲音。

有網友犀利指出,王凱的走紅不過是占了角色濾鏡的光。

客觀來說,網友的質疑也不算吹毛求疵。

從最直觀的演員番位來看,《僞裝者》排在胡歌、靳東、劉敏濤之後,《琅琊榜》聚焦胡歌大男主的戲眼,而《歡樂頌》本來就是圍繞“五美”的群像戲。

不難看出,盡管王凱火了,但卻沒有一部自己擔任一番男主的代表作。

面對外界的負面聲音,王凱始終沉默以對,他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接下來幾部作品中,他更希望用一部部作品證明自己的實力。

之後,由他主演的《如果蝸牛有愛情》《他來了,請閉眼》《放棄我,抓緊我》接連上映,無論口碑還是收視都有上佳的表現。

王凱用無可爭議的表演實力,和漂亮的收視數據,成爲顔值與演技雙雙在線的內娛當紅炸子雞。

因爲人氣太過火爆,就連成龍大哥都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請他出演賀歲片《鐵道飛虎》。

“演而優則導”的昔日偶像蘇有朋,也力邀他加盟主演《嫌疑人X的獻身》。

電影上映後,打破了國內犯罪題材電影的票房記錄。

然而,真正讓王凱演技封神的卻是接下來這部劇。

05

2016年,王凱接受金星專訪時,被金星問道接下來想挑戰什麽角色時。

王凱坦誠道:“現在我特別渴望演一個具有生活氣息的角色,最好農村青年,即便生活在塵土飛揚的惡劣環境,依然向陽生長。”

或許應驗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句老話。

因爲就在一年後,王凱就如願以償當了一回“農村青年”,

2018年初,王凱以絕對男主的身份,強勢加盟獻禮大劇《大江大河》。

而這部劇的導演之一正是王凱的貴人孔笙。

演員主創方面,除了王凱,還請來童瑤、楊爍、楊立新、董子健等新老實力派坐鎮。

這部劇投資巨大,不僅劇情細節紮實嚴謹經得起推敲,全體演員也都奉獻了無可挑剔的表演。

不出所料,《大江大河》上映後,再次引爆收視,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劇的熱潮。

王凱飾演身處特殊年代的宋運輝,出身農村,因爲家庭的成分問題,時常遭周圍人排擠輕視,不向命運低頭的他,在幾經世事浮沉後,通過頑強的拼搏終于上演了人生的逆襲。

爲了更好地塑造角色,王凱熟讀原著小說和劇本。

爲了更貼近宋運輝消瘦的人物形象,在正式開拍前,王凱硬是將體重減到62公斤以下。

可王凱是1米82的大高個兒,王凱爲角色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王凱的付出沒有白費,憑借“宋運輝”一角,接連提名金鷹獎和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

雖然與獎項失之交臂,但能被官方大獎提名,本就是對他演技實力的認可。

王凱也用無可爭議的表演,終于有了一部屬于自己的代表作。

《大江大河》播完沒多久,導演就宣布《大江大河2》即將開拍的消息。

但此舉卻引發不小的爭議。

支持的一方,當然迫切關心劇中人物的命運走向。

而反對的網友則擔心,如果前期籌備不充分,就急于開拍,那麽劇集質量很難保證。

憑心而論,網友的擔心並非無理取鬧,因爲之前經典被翻拍而口碑崩盤的案例不勝枚舉。

在觀衆的期待和反對的聲浪中,《大江大河2》如約上映。

驚喜的是,這部劇在維持前作的水准的基礎上,還在鏡頭語言和人物刻畫等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處理和拓展。

劇集播出後,徹底打消了部分觀衆對劇集質量的擔憂。

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還以高出第一部0.1分的優勢,成爲另一部國産佳作。

王凱也終于靠作品爲自己的演技正名。

從青澀生硬的《寒秋》,到演技封神的《大江大河》系列。

王凱用14年的時間,在娛樂圈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錘煉精進自己的演技,終于迎來了演藝事業的高峰。

可就在所有人期待王凱的下一部作品時,處于事業上升期的他,卻仿佛從娛樂圈“消失”了一樣。

那麽,王凱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麽?

06

原來在2017年的時候,王凱的父親因爲肺癌不幸去世了。

而在處理完父親後事不久,王凱在體檢中被檢查出肺部有肺結節。

聯想到父親去世的病因,王凱一度陷入恐慌。

不過之後王凱通過手術,並積極配合治療,現在已無大礙。

王凱是那種不願過多透露自己隱私的人,這段傷痛的經曆,很少主動跟人提及,就連密切關注他的粉絲也不知情。

不過自此王凱也對人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感悟,開始關注起自己的健康,也注重養生了。

爲此他放緩了事業的腳步。

如今的娛樂圈,早已淪爲大部分人賺快錢的平台。

不出名的網紅去拍粗制濫造的網劇,是爲了賺快錢。

出了名的演員,又跑去帶貨直播間拼命吆喝,也是爲了賺快錢。

有些成名多年的老戲骨爲了掙快錢,丟掉原則、底線,甚至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爲不法分子站台。

甚至不少明星大腕,爲了賺更多的錢玩轉起了商業運作,開起了公司。

更有甚者,有的大明星爲了實現幾何級的財富積累,還沖進股市,在法律的灰色地帶瘋狂試探。

當演員把心思都用在了賺錢上面,能指望他們能創造出什麽好作品?

反觀王凱。

他從不刻意營銷人設,也不會爲了所謂的人氣和熱度炒作。

除非配合新作品宣傳,否則我們平時很難聽到他的消息。

如今41歲的他,不拍戲的時候就會切斷跟外界的聯系。

閑暇時會在家看看書、追追劇、修剪花草、下廚做飯,偶爾也會跟朋友一塊出去吃飯聊天。

王凱坦言:“以前的自己只想著向上爬,現在則想著如何好好生活,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做好自己的表演本職工作,紅不紅已經不再重要,我不想做第一,第三第四又如何,只要能拍到想拍的戲就足夠了。”

這樣的王凱,在如今這個利益至上、浮躁喧囂的娛樂圈,更顯得彌足珍貴。

因爲一個急功近利、道德敗壞的頂流,給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大家都有目共睹。

像王凱這樣始終不忘表演初心的演員,才值得大家的喜愛與尊重。

如今王凱已經在娛樂圈摸爬滾打近20年,所幸的是,始終堅守初心的他,並沒有被娛樂圈的“歪風邪氣”荼毒。

最近幾年,王凱推出的作品盡管不多,但大都是質量上乘的口碑佳作。

王凱除了拍戲,很少參加來錢快的真人秀,不炒作,不立人設,很少挂在熱搜,不直播帶貨,更沒有亂七八糟的桃色绯聞。

娛樂圈應該鼓勵王凱這樣敢于在當紅時回歸生活,花時間沉澱自我的演員。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王凱的“消失”,確實是娛樂圈的“幸運”。

本文由娛人笙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

0 阅读:176

魚小四

簡介:明星影視 懷舊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