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三國演義騙了,真實曆史上,夏侯惇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枯木溝 2024-03-25 15:10:34

我們看三國演義時,總是不自覺把自己帶入劉備陣營,覺得夏侯惇是個大壞蛋,總是破壞劉備的好事,但是,曆史並非演義。

那麽,在真實曆史上,夏侯惇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呢?

夏侯惇,字叫元讓,老家是沛國谯縣的,是曹操手底下的一大猛將。

《三國志·魏書》裏就有說:

《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谯人也。漢末,太祖(曹操)起兵,惇率衆來投,太祖甚親之。”

“夏侯惇,字元讓,老家是沛國谯縣的。他脾氣不小,打仗特別凶猛,對曹操那是死心塌地的忠誠,爲曹魏的江山立下了無數的功勞。漢末時候,太祖(曹操)起兵打仗,惇帶領著隊伍來投奔他,太祖對他非常親近。”

這個描述深深展示了夏侯惇跟曹操之間的深情厚意。說到打仗,夏侯惇那是能充分發揮他的天才指揮能力和高超的戰略觀。他參與了曹操的很多次戰鬥,打了不少漂亮仗。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記載道:

“惇性格清廉儉樸,有膽識,不追求財産,到這時候才賜給他八頃土地。”

“惇性清儉,有膽識,不治産業,至是賜田八頃。”

這段描述展示了夏侯惇性格剛強、做事堅決,而且爲人正直。

而且在戰場上,他勇猛得無人可擋,沖鋒上前的形象如《三國志》所言:

“太祖起義兵,惇常常作爲副將,跟隨著大軍出征。”

“太祖起義兵,惇常爲裨將,從征伐。”

《三國志》寫道,在官渡之戰中,夏侯惇帶隊奮勇戰鬥,爲曹操贏下了這次戰爭。

除此之外,他還擅長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策劃巧妙的戰術,讓敵人陷入困境。他的戰爭本領不僅讓曹操大加贊賞,也讓敵人對他畏懼不已。

除了打仗,夏侯惇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忠誠。

他對曹操是死心塌地的忠誠,從未改變過。

《三國志》說:“太祖剛開始創業,惇就經常做副將,參加征戰,每次都立下功勳。”

“太祖初起,惇常爲裨將,從征伐,辄有功。”

從曹操開始動手的那一刻起,夏侯惇就緊跟著他,參與了幾乎所有重要的戰鬥,榮獲無數戰功。在曹操事業發展的初期,遭遇重重困難,夏侯惇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持曹操,心中沒有絲毫的動搖,這份忠誠可見一斑。

夏侯惇在曹魏集團中的地位顯著,得到曹操的充分信任。

《三國志》展示:

“太祖讓惇擔任陳留、濟陰太守,給建武將軍的官職,封爲高安鄉侯。”

“太祖以惇爲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

夏侯惇不僅在軍事上做出重大貢獻,還在地方管理上嶄露頭角,當過好多郡的太守,受到了百姓的熱愛。

曹操更是委以重任,將重要的軍事和民生大事托付給他,顯示出夏侯惇在曹魏集團中的關鍵地位。

《三國志》寫道,每當曹操遇到困難,夏侯惇都會始終守在他身邊,幫助他解決問題。在曹操去世後,夏侯惇更是痛苦萬分,對他的離開感到極度遺憾。

他的忠誠不僅體現在對曹操的個人感情上,更多的是他對曹魏的忠誠和堅守。在三國時期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夏侯惇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原則,爲曹魏的穩固和發展獻出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夏侯惇在政治智商上也是充滿才華。

他深知政治世界的複雜性,所以在處理政務時總是小心翼翼又機智。他善于聽別人的意見,能夠分辨是非,做出正確的決定。

在曹魏朝廷裏,夏侯惇憑著他的公平至上和明察秋毫的品質贏得了衆人的尊重和信賴。

還有,夏侯惇還是個道德高尚的人。

他關心老百姓的生活,看重他們的幸福。在打仗之余,他全力推行政治,希望能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讓他們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他的仁愛之心和爲民情懷,讓他在老百姓心裏有極高的地位。

夏侯惇有著優良的品德。

《三國志》記載:“惇雖身處軍旅,仍然親自迎接老師學習。”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

盡管忙碌于軍旅生活,夏侯惇依然重視尊師重教,這種謙虛好學者、注重禮節的美德,使他在衆多將領中脫穎而出,成爲了後人的楷模。

正史中的夏侯惇是一個勇猛、忠誠、廉潔和有學問于一身的傑出將領,他的形象並非《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所能完全诠釋。

但是呢,夏侯惇並不是完美無缺的。

在史書上,也有一些關于他性格上的不足和缺陷。《三國志》裏提到,夏侯惇有時候會因爲太直爽得罪人,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顯得有點急躁。

但這些小缺點並沒有影響到他在曆史中的地位和價值。反過來,這些缺點反而讓他的形象更加真實、生動,讓人看到了一個充滿血性和生動的英雄人物。

正史中的夏侯惇是一個勇猛、忠誠、廉潔和有學問于一身的傑出將領,他的形象並非《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所能完全诠釋。

他一生忠心耿耿地跟隨曹操,爲曹魏集團的創立和穩定奉獻了巨大的力量,他的傳奇故事和精神品質,生動描繪出一位堅韌且深刻的曆史人物形象。

夏侯惇的存在,無疑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一道亮麗光環,他的故事和精神,至今仍在曆史的長河中光芒閃耀。

0 阅读:9

枯木溝

簡介:分享每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