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法】出行難、交流難……殘疾人打官司遇上這些難題怎麽破?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5-19 22:39:15

跟看得見的人也沒什麽區別

都能自己搞定

因爲法院的這個人性化的支持

這樣就感覺心裏特別平等

特別公平

每年5月第3個星期日爲全國助殘日。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在我國,殘疾人總數超8500萬人,如何保障這一群體的訴訟權利,成爲司法機關需要關注的問題。

盲人與物業産生糾紛

無障礙訴訟服務助力解紛

商磊家住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是一名盲人按摩師,每天中午11:00左右出門上班,晚上九、十點鍾才到家。加班時,商磊回到家已是淩晨。

因爲電梯缺乏無障礙設施,他的回家之路困難重重。有一次因爲走錯路,敲錯了門,讓鄰居十分憤怒。好在對方知道商磊是盲人後消了氣,將他送回家。

在這之後,商磊多次找到物業公司,希望對方能夠加裝盲文和語音播報系統,從而消除障礙。然而,問題反映了多次,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物業公司表示自己也有苦衷。首先,在開發商建設電梯的時候,就沒有配備這樣的設施,其次,物業公司也沒有安裝這種設施的先例。

商磊表示,自己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因此選擇不交物業管理費。2022年底,他被所在小區的物業公司起訴到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物業一方向法庭陳述,商磊拖欠了兩年多的物業管理費,共計5000多元。

休庭期間,法官來到商磊的小區。在商磊帶領下,承辦法官親身體驗到因爲無障礙設施缺失,商磊生活存在的不便。

面對法官,商磊坦言,自己有穩定收入,每個月兩百多元的物業管理費其實並不算多。法官釋法說理,商磊也意識到自己的違約行爲並不可取。商磊承諾,只要物業管理方能夠加裝盲文和電梯語音播報系統,他就立即交納物業管理費。

承辦法官又來到了物業管理公司。物業一方表示,商磊的物業費有幾千元錢,但安裝他所要求的設施可能要上萬。

法官和特邀調解員李麗多次來到物業公司,向負責人闡明升級電梯無障礙設施的重要性。經過努力,雙方最終達成和解。物業管理方承諾,盡快爲電梯加裝盲文和語音播報系統。商磊表示,會盡快交納拖欠的物業管理費。雙方矛盾得以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庭審過程中,法院借助于無障礙庭審直播系統,書記員在記錄庭審筆錄時,相關文字同步到商磊的手機端,通過文字轉語音功能,他可以實時獲取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在簽字之前,法官也將調解書內容逐字逐句讀給商磊聽,消除了商磊在溝通中的信息障礙。

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大力加強無障礙訴訟服務,切實保障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訴訟權益,2023年2月獲評“十大最受歡迎一站式建設改革創新成果”。2023年底,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獲得無障礙二星級認證,是全國首批獲得無障礙認證的政法機關。

消除障礙殘疾人實現訴訟權利

張濤是一名殘疾人,也是一名律師。2024年4月26日,爲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殘聯聯合出台的《關于爲殘疾人提供更加優質訴訟服務的十條意見》相關要求,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青島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舉行涉殘疾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推進會。也就是在這個會上,張濤成爲一名涉殘疾人糾紛領域特邀調解員。

借助于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張濤在線爲一起因交通事故落下殘疾的當事人進行在線調解。借助手機,當事人在家中參加在線調解,免去了來法院的辛苦。而這得益于青島市各級法院訴訟場所的無障礙環境建設。

在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一樓,由當地殘聯支持建設的無障礙訴訟服務專區裏,擺放著一些無障礙輔助用具,可以爲不同類別的殘疾人提供服務。審判大樓一層設置了無障礙法庭,讓殘疾人可以輕松參與到訴訟活動中。

在高標准建設無障礙物理環境基礎上,青島各級法院著力提升爲殘疾人的無障礙訴訟服務水平。對無法來法院辦理手續的殘疾人,法院系統成立訴訟服務隊,提供上門立案服務。

考慮到部分基層法院管轄範圍廣,殘疾人參與訴訟存在路途遙遠、時間成本高的情況,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與當地郵政網點和街道合作,共同搭建起建在郵政網點裏的共享法庭,可以在家門口直接參與訴訟活動。

2023年9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第四十一條對訴訟無障礙作出了明確規定:司法機關、仲裁機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爲殘疾人、老年人參加訴訟、仲裁活動和獲得法律援助提供無障礙服務。司法機關和殘聯組織共同爲保障訴訟無障礙所做的努力,對完善訴訟服務場所無障礙環境,加強殘疾人訴權保障,創新調解化解模式,做實訴源治理等工作將帶來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殘疾人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普法時間

pufashijian

Q1:您怎麽看待司法機關推動訴訟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訴訟服務?

A1:殘疾人參加訴訟活動,關系到他的切身利益,甚至是生命和財産利益。要去參加訴訟,他會面臨很多的困難,比如說他不能到達現場,他不能夠去閱讀,或知道審判的內容,但他都必須要簽字,他要承擔這個法律後果。即便參加了訴訟活動,但是他對訴訟不能理解,比如說不能閱讀,或者聽不懂要問什麽。那麽這中間,我們如果不通過無障礙的方式讓他知道其中的內容,他有可能無法理解這個訴訟,他去錯誤地簽字,甚至錯誤地認罪,錯誤地放棄權利。通過語音讓盲人能夠知道,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視聽障礙的人也能知道審判內容,他才能夠放心大膽簽字。就會使殘疾人的權利在整個訴訟活動當中得到充分保障。

任何訴訟都是有成本的。可能法院離我家有幾百公裏,我從我家到法院就有很大成本,這個成本不僅涉及到人力成本,還涉及到時間成本。我首先能不能支付這個成本,就是個問題。司法機關通過“視聯網”的這種方式,對殘疾人參與訴訟,通過訴訟來實現自己的各項權利是一種非常有利的措施。由于現在遠程了,我可能躺在床上就能完成這樣一個訴訟過程,減少了我的訴累,減少了我的訴訟成本。而且我對我的訴訟後果是非常清楚的,我也能夠承擔它,那我就可以勇于地維護自己權利。我覺得這個是對殘疾人權利最充分的一個保障。

Q2: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下發文件,提出很標准化的要求。您怎麽看這樣的文件、這些措施?

A2:我們看到它涉及到了審判的全過程,使《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有關殘疾人參加訴訟的權利得到很好的落實。大家一起坐下來,既按照法律辦事,也要切實解決殘疾人的需要,極大地減少了社會成本、殘疾人的支付成本,以及訴訟的成本。這個我覺得是一個社會應該大力提倡的。來源:《今日說法》“全國助殘日”特別策劃《訴訟無障礙》

記者 :謝金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