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各種犯罪分子不送去沙漠栽樹,而要放在監獄消耗公共資源?看完顛覆我的想象!

科普班的春天 2024-04-20 23:37:19

①罪犯可不消耗公共資源,早在上世紀5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勞動改造的政策以後,罪犯就成爲了生産力的一部分。 我之前被朋友連累蹲了兩年監獄,我們那個監區人口200人,做衣服,老犯人告訴我他們年産值好幾百萬。一條拉鏈,老手5秒就上完了,溜得很, 我一個本科生在裏面幹啥都笨手笨腳,經常被一群毒犯暴力犯嘲諷讀書無用。

②送到沙漠確實不太現實,但是那種密集型的工廠還是比較可以的,外面圍上高牆電網,反正你也跑不出來,在裏面可以學習一些技能,至少出來了可以找到份工作養家糊口,而且我覺得可以適當讓犯人選擇加班之類的額外勞動給一些金錢獎勵,這樣犯人出獄的時候手裏有一點積蓄也方便找工作,我們換一份工作基本三個月不會有余錢,畢竟會産生一些費用,讓他們手裏有點積蓄,出獄了還是會方便很多,老祖宗也說過,窮家富路,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罪犯,出獄了還是希望我們不要戴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多給一些包容,讓他們融入社會,感受到微暖,也能降低二次入獄的概率,但是很多企業招人會要求員工入職前拿一份派出所出具的無犯罪記錄證明,我覺得就很不合理,我覺得第一次犯罪,不應該成爲進去企業的障礙,如果有了第二次那確實應該嚴懲,試想所有的企業都不要出獄的勞改犯,那他們能做什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積蓄自己創業,他們出來了如果班都不能上將來怎麽辦?

③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勞動創造人”,“勞動改造人”,“勞動是人謀生的手段”。因此,中國的監獄的原則不是懲罰犯人,而是改造犯人,因此也就不能不讓他們參與勞動,在勞動中尋找人生價值和意義。另外,很多犯人還是有走出監獄的一天的,但如果走出監獄後,與社會脫節了,又找不到謀生手段,這些犯人就很可能二次犯罪。因此,爲了降低二次犯罪率、也爲了幫助犯人找到出獄以後的謀生手段,監獄就會教給犯人很多職業技能,並讓他參與勞動。模範監獄還會有組織學習,以及在監獄裏考證書和學曆。和瑞典監獄一樣,都是講人道主義的,並非都像美國監獄裏那樣窮凶極惡。

④不同監獄不同監區的生産線都不同,定位不同、設備不同、工藝不同,有做廉價低端貨的,也有做普通貨的,不代表監獄的加工能力一定就很差,品質要求最主要還是由甲方來定位的。另外誰告訴你監獄工作區域沒剪刀的?難道用牙咬?而且修剪線頭都有專用設備,哪怕是作坊式的生産單位都已經沒有用剪刀修剪線頭了。

⑤資産階級世界本質上是歧視勞動的。他們眼裏,強制服刑人員勞動,是一種摧殘。我國的理解,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最能改造一個人世界觀的。所以勞動不是懲罰人,而是改造人的過程。當然了,強制勞動很容易發展成過度的勞動。如果監獄,把強制勞動,當成創收的手段,那就走偏了。畢竟過度的勞動只會讓人厭惡勞動,起不到改造的作用。

你覺得哪一個觀點更有說服性?歡迎留下你客觀的見解。

0 阅读:7

科普班的春天

簡介:寫奇妙趣事 答科文趣事 品所見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