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視界|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

河北新聞網 2024-05-08 09:40:17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出來。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爲。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以職業需求爲導向,以實操培養爲重點,深入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培養更多技能人才,爲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堅持統籌協調,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既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要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促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鞏固中職教育的基礎地位,逐漸增強高職專科的主體地位,穩步發展職業本科,建立“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一體化的職業學校體系。

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擴大職業院校專業布點規模、完善職業教育獎學金和助學金政策,圍繞推動傳統産業升級、培育新興産業、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需要進行科學的專業布局,推動符合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爲應用型高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試點項目。針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院校、社會組織參與,市場化運營、項目化推進的方式,廣泛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鼓勵職業院校與中小學合作,開展勞動和職業啓蒙教育,推動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教育階段融通銜接。

深化産教融合,推動企業和職業院校雙向賦能

職業教育是制造業強國的重要基石,也是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産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要緊密對接産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促進企業和職業院校雙向賦能,形成緊密聯結的産教融合共同體。

深化産教融合,必須以産業需求爲導向,完成産業鏈和教育鏈的有效銜接。積極推動各類主體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健全人才共享機制,加強職業教育實習實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職業適應能力的提升。支持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牽頭,組建學校、科研機構、上下遊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産教融合共同體。要保障校企雙方信息暢通,合理分配雙方利益,建立責任共擔機制,達到辦學水平高、産教合作好和社會貢獻大的效果,形成教育和産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增強師資力量,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營造多元、開放、包容的教學環境,鼓勵教師勇于探索創新,自我提升、自我學習,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推動校企人才雙向流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一方面積極吸納企業高技能領軍人才到學校相關崗位任教,與教師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和教學活動;一方面實行流動崗和固定崗相結合的方式,有序安排組織教師赴企業實踐,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實踐和科技創新能力,讓更多懂理論、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競相湧現。

推動改革創新,構建多元辦學格局

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要有序有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完善職業教育發展投入機制,支持企業和相關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

政府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協同的發展機制。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提供多樣化的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擴大優質資源共享,推動教育教學與評價方式變革,讓不同禀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強化各類政策協調配合,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綜合激勵政策,確保形成一套完善且可行的政策支持系統,打造制度供給充分、條件保障有力、産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高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職業教育國際化已成爲一種必然趨勢。職業教育國際化不僅是一個國家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而且對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跨國跨境傳播技術技能、服務跨國企業開展國際産能合作、促進當地就業創業、促進中國文化傳播與中外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義。

持續辦好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和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平台,繼續開展“中文+職業項目”等高水平國際化特色項目,培養國際化人才和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選取一批具有國際化水平的學校作爲標杆,引進其先進的教學資源、課程標准、認證體系,並注重加強對優質資源的本土化改造,形成教學資源“引進—借鑒—融合—創新”的良性循環。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品牌,推出一批與國際接軌的高質量專業標准、課程標准、教學資源,培養更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邢明強 陳劍峰 作者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學研究所)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