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租借香港99年,爲什麽說被殖民150年?

講曆史的理工男 2024-05-11 00:02:28

1997年,是香港曆史上一個極具標志性的轉折點,這一年,香港經曆了150多年的殖民統治後,正式回歸祖國。但是我們常說,英國強租香港99年,但爲什麽又說香港被殖民了150年呢?香港又爲什麽不是被“割讓”而是被“租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香港被殖民的曆史。

我們現在所說的香港包括三個主要部分:“香港島”、“九龍”和“新界”,陸地總面積超過1100平方公裏。

割讓香港島

1842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同年8月29日,中英雙方在位于南京江面的英軍軍艦康沃利斯號上簽訂了《南京條約》,根據條約第三條,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管理,原文是:“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10月27日,道光皇帝批准條約;12月28日,維多利亞女王批准條約。

這次割讓是面積只有大約80平方公裏的香港島,遠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香港”。但是已經開啓了英國殖民香港的序幕。

割讓九龍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57年12月,廣州被攻陷;1858年4月,英法軍艦載有2600多人抵達大沽口;5月26日聯軍沿河到達天津城。6月26日和6月27日,清朝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經分別與俄國和美國簽訂了各自的《天津條約》,英法聯軍撤出天津。

1859年6月,英法派出使節來華換約(條約簽訂後,需經本國授權人批准,換約指雙邊條約在批准後雙方交換,可參照我4月22日的文章),他們在大沽口遭受清軍炮擊,戰火再起。1860年3月,英軍強占九龍尖沙咀一帶。後來英國的白加士與兩廣總督勞崇光交涉後,租借了尖沙咀和昂船洲,英軍在九龍的駐防得以保留,爲日後被割讓留下了伏筆。

英法聯軍沿海岸線一路向北,在攻陷甯波、煙台、大連、天津後,于10月13日攻破北京城,18日圓明園被焚毀。清政府被迫再次簽訂城下之盟《中英北京條約》,香港九龍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連同昂船洲在內的地方被割讓給了英國。

租借新界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落敗。4月15日,李鴻章在日本馬關港(現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簽署《馬關條約》,其中包含了清政府將包含澎湖列島在內的台灣島,以及遼甯省南部的遼東半島永久割讓給日本的內容。俄國、德國和法國爲了各自自身的利益,決定出面幹涉並阻止日本對中國東北領土的侵占。4月23日,三國政府向日本政府發出通知,要求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並且需在15天內給出答複。日本意圖反抗,但是因甲午戰爭導致國力受損,無力與三國對抗,向英國尋求幫助時又被拒絕,因此于5月5日宣布答應三國的要求。11月8日,中日簽署《遼南條約》,清政府在支付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後,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給中國,但是依舊割讓了台灣和澎湖。這就是曆史上的“三國還遼”事件,此事件拉開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

俄、德、法三國自诩幫助還遼有功,紛紛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1898年3月6日,德國強租膠州灣,租期爲99年;1898年3月27日俄國租借旅順和大連灣作爲軍港使用,租期25年。法國則提出了租借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及其附近海域的要求。英政府得知之後,立即出面幹涉:“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香港急需擴張範圍。如果清朝把廣州灣租借給法國而無視英國的要求的話,那英方會采取必要之手段”,並就此提出了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龍界線街以北及其附近島嶼的要求。

1898年4月2日,雙方開始談判,6月9日,在北京簽署了《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如願得到了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即所謂的“新界”及其附近235個島嶼,租期爲99年,此條約于20天後的7月1日起開始生效,有效期至1997年6月30日。

1899年3月雙方開始定界並于3月19日簽訂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4月19日英軍在新界的大埔升起英國國旗,整個香港正式進入殖民時代。

簽訂《中英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後,中英于7月1日又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租借了威海衛,租期爲25年。在清政府被推翻前的最後時刻,時任香港總督的盧格德(Lugard)勳爵曾提出:將威海衛歸還給中國政府,以換取永久割讓新界的建議,但被拒絕。

“租借”替代“割讓”

在19世紀早期,英國是有過類似“租借”地轉爲殖民地的先例的。最初的新加坡只是一個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多個族群組成的蕞爾小島,屬于柔佛蘇丹國。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官員斯坦福萊佛士爵士抵達新加坡,並與當地官員會面,談妥了一項臨時合約,允許英國在新加坡定居。但是到了1824年,英國與荷蘭在倫敦簽署了《倫敦條約》(《盎格魯-荷蘭條約》)將新加坡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在1826年將新加坡納入“海峽殖民地”管理,1867年又將海峽殖民地自成一區,直接由倫敦的殖民地部管轄,直至1942年日本侵略並占領新加坡。但是在進入20世紀後,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英國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按照自己的意願將租界地轉變爲永久領土(永久殖民地)了。

還有更多的人認爲:英國人主要對香港作爲一個貿易港口感興趣,而不一定是作爲大英帝國完全一體化的一部分。通過維持香港作爲租借地,英國可以集中精力將其發展爲貿易中心,而不必處理全面吞並的複雜問題。

時間來到20世紀80年代,此時的中國已不再是一百年前的清政府了,中國有了更多的談判資本,經過多輪談判,雙方于1984年12月19日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雙方互換批准書,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起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