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站整活,卻揭露了大家對隱私真的不關心

三易生活 2024-05-16 19:44:23

隱私安全這個詞,是當年還叫Facebook的Meta搞出了“劍橋分析醜聞”後,在歐美互聯網引發廣泛討論的話題。自此之後,關注用戶隱私安全就成爲了歐美互聯網企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諸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也都在不遺余力地渲染自己對于用戶隱私的重視,甚至于歐盟方面還拿出了堪稱史上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法GDPR。

可是最近非營利組織Tax Policy Associates進行了一次小測試,其在2024年2月更新隱私策略,並宣布向第一個發現策略有修改的用戶免費提供一瓶好酒。結果足足三個月之後,才有用戶發現Tax Policy Associates悄悄更改了隱私策略。隨機Tax Policy Associates負責人Dan Neidle在X上分享了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並吐槽到,“監管機構要求每家小咖啡店的網站上都必須有隱私政策,這太瘋狂了。”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Tax Policy Associates的這次實驗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即使是在歐洲,普通用戶與大家一樣都不喜歡閱讀冗長枯燥的隱私政策條款,這似乎與國內網民刻板印象中對于個人隱私更關注的歐洲不太一樣。

那麽問題就來了,爲什麽歐洲網民對于自身的隱私安全看起來也不那麽重視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複雜,一部分人可能是在乎、卻不懂如何保護,另一部分人則或許是根本就不知道有隱私泄露這件事,當然也一部分人是覺得自己的隱私即使泄露了也沒什麽。

事實上,全世界的用戶都一樣,大家其實都不希望自己的隱私信息在互聯網上“滿天飛”,但架不住在隱私問題成爲社會議題之前, 個人隱私的泄露其實就已經極爲泛濫了。甚至即便是到了“劍橋分析醜聞”爆發之後,互聯網世界爆發的用戶數據泄露依然層出不窮。比如微軟方面就曾在2020年披露,時間跨度長達14年的2.5億條客戶服務和支持記錄在網上泄露;隨後在2021年4月,包含5.33億Meta用戶敏感數據的數據庫被黑客直接公開;而在2022年11月,WhatsApp的4.87億條用戶數據更是曾被黑客公開叫賣。

到了2023年,諸如特斯拉100GB的用戶數據被泄露、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的700萬客戶遺傳信息泄露,英國大型外包企業Capita的655GB客戶數據泄露更是層出不窮。

事實上,凡是互聯網服務相對發達的國家,用戶數據幾乎就沒有不被泄露的。因爲用戶數據有價值早已成爲共識。早在2017年的一次演講中馬雲就曾表示,在未來30年裏,數據將取代石油成爲最強大的能源。而這一番話的背後,則是大數據概念成爲了互聯網廠商的圭臬。

既然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供給,有了充足動力的黑客也開始琢磨如何攻破各大廠商的數據庫,並將用戶數據賣個好價錢。沒錯,全世界網民對于個人隱私泄露最無奈的一點,就是爲了交換廠商提供的服務,網民把自己的信息交給了廠商,可結果廠商自己的防護不到位,沒能保護好用戶的數據。

但大家都在互聯網世界中“裸奔”,並不代表大家願意,也不是不在乎、而是無奈。目前,互聯網世界幾乎沒有不收集用戶隱私數據的産品或服務,即使是公認最在乎用戶隱私安全的蘋果,其實也在積極收集用戶數據,只不過他們不與其他人分享罷了。因爲數據就是互聯網世界中的“石油”,算力的提升讓互聯網廠商有能力將非結構化、半結構化的數據變廢爲寶,用戶數據的價值在被充分挖掘後,互聯網企業與普通用戶之間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也形成了代差。

用戶的行爲軌迹在互聯網上都被以數據的形式保留了下來,互聯網廠商發現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爲,進而就可以總結出某一類用戶群體的偏好。最終用戶畫像這個概念問世,即收集這個用戶的各種數據和行爲,從而得出這個用戶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典型特征,最後形成一個原型。而借助用戶畫像,互聯網廠商還可以知道每一位用戶是什麽的年齡、性別,居住在哪一個城市,收入水平在哪一個層次, 甚至是購物品牌的偏好、購物類型的喜好等信息。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用戶畫像,就是互聯網廣告能夠實現精准投放的關鍵,同時也是互聯網産品優化升級的基礎、是電商平台給不同用戶發放不同優惠券的依據、是音樂流媒體每天給用戶推薦音樂的源頭,更是互聯網金融完善風控體系的依據。甚至于到了AIGC蓬勃發展的當下,這一特質變得更爲突出,數據成爲了AI大模型進化的基礎。

爲什麽國內某大廠的創始人會在公開場合講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麽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麽做”。原因其實就是在他的潛意識裏認爲這根本就不是問題,用戶交出數據來換取服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如今的現實,就是用戶使用互聯網服務不可能不交出數據,而相當多的廠商又沒能力在無孔不入的黑客手裏保護好用戶數據,以至于用戶數據泄露幾乎無法杜絕。所以即使再注重個人隱私的用戶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那就是自己做得再好,也架不住作爲“豬隊友”的廠商已經將數據泄露了。可互聯網現在又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拒絕使用是不現實的,因此用戶也就只能選擇躺平了。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三易生活

簡介:專注IT,最快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