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稿丨“拓荒”無人區!武大南北極科考團四十年築夢極地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5-05 13:20:20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佩雯 通訊員 武柳青 艾松濤

4月29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20個青年集體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武漢大學南北極科學考察團隊是湖北省唯一入選的青年集體。該團隊是我國參加極地考察最早、次數最多、派出科考隊員最多的高校極地科考團隊,團隊成員手繪了我國南極第一幅地形圖,命名了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南北極地圖集,建立了中國境外第一個北鬥監測站,搭建了我國第一個互聯網極地管理信息化平台。2023年1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隊的師生代表回信,高度肯定了團隊師生“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領”的堅定信念和卓越行動。

首赴南極極地

赤子簽下“生死狀”

南極冰原廣闊,自然環境惡劣。作爲“世界之極”,南極是人類最後一個發現並抵達的大陸。探秘這片無人區,不僅僅意味著沖擊人類極限,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

1984年,在“把五星紅旗插上南極大陸”的號召下,我國派出第一支南極科考隊。時年45歲的武漢測繪學院教師鄂棟臣,毅然簽下“生死狀”,依靠簡陋的工具,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繪制了第一張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南極地形圖。

六赴南極、四探北極,鄂棟臣參與了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建站、北冰洋科考、北極黃河站考察等重大極地科考項目,主持命名了300多個中國南極地名,被譽爲“極地測繪之父”。在他的帶領下,一代又一代武大人前赴後繼奔赴南極,參與科學考察、探秘無人之境,爲“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奮鬥不息。

1989年,鄂棟臣參與中山站建設。

“國家使命在肩,我們義無反顧。”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教授周春霞曾三度參與南北極科考,也是湖北首位赴南極參與科考的女性。23歲踏上南極大陸,周春霞在導師鄂棟臣的指導下,采用新技術InSAR(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解決傳統測繪方式帶來的短板,繪制更新更廣的地形圖。

周春霞(左)曾三次赴極地進行科學考察。

“到南極不能給國家丟臉,不能給武大丟臉。”出發後,導師鄂棟臣的囑咐一直萦繞在周春霞耳畔。作爲當時唯一的女隊員,周春霞工作起來絲毫不含糊,坐船時暈船嘔吐,她搬來電腦,忍著眩暈在過道上工作;出野外時,一走就是一整天,爲了方便工作,周春霞幹脆一整天不喝水不上廁所。一次外出考察,周春霞一行三人夜間返程時遇到大風,海邊風急浪大,停靠在岸邊的摩托艇隨時都有可能側翻。風浪下,駕艇回程全憑駕駛員經驗,一葉孤艇不斷調整行進角度和方向,船外海浪呼嘯,船內緊張得鴉雀無聲,這個場景,周春霞永生難忘。

征服南極最高點

在無人區一線“拓荒”

在南極內陸冰蓋之上,因地理位置、科研價值特殊,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是4個“必爭之點”。2009年以前,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相繼在前三點建立科學考察站,多個國家試圖征服高點未果,冰穹A也成爲“人類不可接近之極”。

“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2005年1月18日,中國第21次南極考察隊穿越1200多公裏的冰原,成功挺進南極內陸最高點。現任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副教授的張勝凱作爲全隊的“眼睛”,測量出冰穹A的精確位置,將一根標志杆深深地插進冰原。自此,我國科考隊成爲國際上第一支踏上南極冰蓋最高點,開展系統研究的科考隊。

2005年1月18日,張勝凱登頂冰穹A。

“不僅經過了嚴寒和狂風暴雪的洗禮,還要克服痛苦的高原反應,沿途深不可測的冰裂縫讓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和危險。”回憶起沖擊冰穹A的過程,張勝凱仍記憶猶新。

2009年,位于冰穹A附近的中國第三座南極科學考察站“昆侖”站建成。“五赴南極,有三次都在這裏。”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教授楊元德說,在南極這片風雪肆虐的“無人區”,無論面臨多大挑戰,“拓荒”始終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風雪嚴寒中,楊元德建立起第一個冰川運動監測GPS衛星常年跟蹤站,首次深入到南極內陸開展冰面重力測量,並且獲得了1240km測線上的14個絕對重力和重力梯度以及冰面高程數據,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勇攀高峰

見證中國極地事業飛躍式發展

“我在昆侖站親手升起了五星紅旗。”前不久,武漢大學博士生耿通跟隨中國第四十次南極科考隊凱旋,春暖花開時回到學校,耿通將自己的經曆分享給師友:“二十年前,我的導師張勝凱登上了冰穹A,這次赴南極,我再度測量冰穹A。正是沿著前輩們的足迹,我才能夠站在這裏。”

中國極地考察起步較晚,但趕超的勢頭堅定而有力。

耿通執行中國第四十次南極科考隊測量任務。

從繪制我國第一張南極地形圖、命名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出版我國第一部南北極地圖集,到在南北極建立植物樣方、命名極地新物種,再到將人類和平利用極地的中國主張傳播到世界……從1984年首次中國南極考察開始,武漢大學南北極科學考察團隊敢闖“無人區”,先後參加了中國40次南極科學考察和17次北極科學考察,參與了每一個中國南極考察站的創建工作,是國內參加極地考察最早、次數最多、派出科考隊員最多的高校科研機構,創造了多項第一。“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中國極地科學考察管理信息系統”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極地管理信息政務平台,爲中國和世界極地探索事業提供幫助;建立了第一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監測站,爲國家極地考察隊提供兩極大地測量基准和地理空間信息。

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40年的發展曆程,正是我國極地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縮影。“我們將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砺青年的真本領,繼續深入開展極地科學研究,培育極地多學科交叉人才,爲我國從極地考察大國向極地考察強國邁進而接續奮鬥。”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張小紅說。

相關鏈接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