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淮河源“漂”出旅遊村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2-19 11:50:36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劉钰楊 通訊員 江開軍

千裏淮河,源頭在哪?

展開地圖,汩汩山泉自桐柏山太白頂奔湧而出,由河南桐柏縣淮源鎮、月河鎮,流經湖北隨縣淮河鎮、小林鎮。

淮河鎮上有9條淮河支流,其中碾子莊河畔的龍泉村,是鎮上最偏遠的村。

從前砍樹燒窯的“賣炭村”,如今成爲被2個3A、2個4A級景區“包圍”的旅遊村。

家門口的小河上“漂”來的機遇,給龍泉村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1月1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龍泉村,聽村民們講述吃上“旅遊飯”的故事。

西遊記漂流景區。(通訊員杜秋陽 攝)

“賣炭村”變身4A級景區

龍泉村坐落在桐柏山北麓,山場面積56000余畝,耕地面積不到2000畝。

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的生計主要靠砍樹燒炭。

“家家戶戶燒炭,山坡上到處都是冒煙的炭窯。”龍泉村老村支書曾兆童回憶,依賴豐富的森林資源,加上山高谷深方便躲避追查,這裏的木炭一度因品質上乘暢銷鄂豫兩省。但細細算賬,村裏70多戶“賣炭翁”起早貪黑上山勞作,一年下來收入也不過萬元。

“好山好水其實早有來曆,差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淮河鎮副鎮長張成友在鎮上工作了40年,說起龍泉村的“寶藏”如數家珍。

西遊記漂流景區。(通訊員杜秋陽 攝)

據新野縣志記載,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曾客居桐柏山數年,依據“禹王鎖蛟”等神話故事完成了傳世名著《西遊記》。張成友說,水簾洞、通天河、放馬場、太白頂……當年書中所用的諸多地名,正是如今龍泉村一帶。

2009年,隨嶽高速北段建成通車。爲了讓這個距高速入口不到兩公裏的小山村接上發展快速路,當地修起一條連接隨嶽高速與312國道的穿村公路。至此,襄陽、隨州及河南南陽等城市到龍泉村都只需1小時。

西遊記漂流景區。(通訊員杜秋陽 攝)

同年,湖北玉龍旅遊集團實地考察後,決定投資1.2億元,在該村河道上建設大型神話情景漂流項目,漂流河道全長9公裏,落差110米,沿途設計《西遊記》系列故事情節。

自2012年正式開漂後,景區迅速叫響鄂豫兩省,並成功創建爲4A級景區。旅遊旺季時,最多一天接待遊客12800余人,單日門票收入超過100萬元。

1000余人吃上“旅遊飯”

西遊記漂流攪活了龍泉村。

主景區的快速發展,帶動周邊8家生態莊園、25家精品民宿、88家省級農家樂應運而生。

2016年,龍泉村整村脫貧,2019年被評爲“湖北省旅遊名村”。如今,全村1000余人圍繞旅遊産業轉,年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

西遊記漂流景區旅遊旺季時,最多一天接待遊客12800余人,單日門票收入超過100萬元。(景區供圖)

“做夢也沒想到小時候放牛玩水的河上,建起了這麽大的景區。”龍泉村五組村民楊遠成的家,就在西遊記漂流景區的門口。

他說,碾子莊河是整條支流的“學名”,龍泉村的村民更愛稱它“龍潭河”。

十來年間,他因爲這條河找到了工作,從景區河道裏放船的船工做到了水上項目主管,旺季3個月的收入,抵得上過去一年的奔波。

楊遠成說,旺季時,景區聘請30余人負責環境保潔,河道兩岸比過去更整潔。

鄂豫三村“共享一河水”

龍泉村一“漂”火爆,帶動周邊村落發展旅遊,引得文旅項目爭相湧來——

4A級景區抱樸谷康養旅遊區依托1.7萬畝山場資源,采集制作600余種中草藥標本,種植中藥材500畝,成爲湖北省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項目。

抱樸谷康養旅遊區。(景區供圖)

3A級景區神農部落打造以神農文化爲主線的綜合性景區,龍泉村以1.5萬畝山場作股5%,探索“村民參與、企業投入、集體占股、合作共贏”模式,變資源爲資産。

3A級景區慈雲居投入5000萬元,建成500畝藍莓産業園及8套民宿,打造休閑、觀光、采摘爲一體的“世外小院”。

今年,同住小河邊的鄂豫三村,有了“共享一河水”的新項目。

2021年5月,龍泉村與鎮內西二道河村及河對面的河南省桐柏縣月河鎮老街村組建兩省三村聯合黨支部,共同打造連接三大景區的“隨縣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總長6公裏,預計今年5月1日正式開漂。

隨縣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項目進行試漂,預計今年5月1日正式開漂。(通訊員 張成友 攝)

一筏漂兩省,一漂連三村。月河鎮老街村村幹部江勝志盼望著開漂後,兩省遊客的到來能爲老街村引來人氣。爲此,該村正在抓緊建設竹筏漂項目配套設施。“等正式開漂了,遊客們可以坐著小竹筏暢遊4個A級景區,到對岸的老街村嘗嘗我們的農家飯。”江勝志說。

相關報道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