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賽模式下,高合、愛馳求複活,能比以前過得好?

路咖汽車 2024-05-20 16:49:29

近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詞:重生。

曆時三個月,高合母公司華人運通找到了投資方,美國一家汽車投資咨詢公司iAuto與華人運通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入超10億美元幫助高合汽車重組;愛馳汽車也迎來利好,美股上市的哈德遜收購I公司將與愛馳歐洲公司合並,爲歐洲市場提供電動汽車。

尋求重生的新能源車企不止這兩個,今年3月份,已經有一批車企通過各種方式尋求複活。

知豆汽車被吉利、愛瑪科技和金沙江創投重組;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爲東南汽車的全資股東。再往前的2月份,雷丁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重整。

2021年是新能源市場的增長期,2022年增長期還沒到頂,就已經進入了淘汰賽。直到現在,淘汰賽仍在繼續,不時地會傳出某家車企出現問題的新聞。如此激烈的競爭,已經被淘汰了一輪的新能源車企,即使有複活可能,還會有新的機遇嗎?

多家新能源車企求複活,誰真的有機會?

面對更卷的新能源車市,高合、愛馳等車企殺回來了,就一定有機會嗎?

具體來看,iAuto將全力支持高合汽車恢複業務運營和車輛生産計劃,也就是說,至少高合此前未交付的訂單,用戶不用擔心了。

愛馳幹脆不准備在中國市場發展了,其接下來的計劃是進軍歐洲市場。愛馳方面曾表示,歐洲市場沒有中國市場這麽卷,而且也有電動車的需求。

知豆和雷丁走微型車路線,市場偏小衆,但不可或缺,機會就在于市場競爭沒那麽激烈,但相對地,市場擴容的機會較小。

愛馳和知豆、雷丁三家有個共同點,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三家所處的市場競爭相對沒那麽激烈,資本的支持加上前期積累的經驗,有機會在各自的市場重整旗鼓。

高合則不同,此前走高端路線,在市場的證明下這套打法在新能源車上,至少目前爲止還行不通。與純粹的技術流車企不同,高合此前主打的豪華,類似奢侈品定制化,通過一系列的功能性配置堆積,打造感觀的豪華體驗。雖然硬件配置上,高合用料也不差,但新能源産品階段性的同質化嚴重問題,埋沒了高合産品的特點,加上昂貴的售價,受衆群體太小,導致高合無法打出名堂。

如果回到市場,高合不換打法的情況下,iAuto注資的10億美元,在現階段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速度下,也挺不了多久。對比其他新勢力,蔚來2023年研發投入134.3億元,小鵬研發投入52.8億元,理想研發投入105.9億元。以此對比,高合想追上頭部新能源車企,僅靠10億美元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高合換個玩法,回歸現實,研發平價産品,就要看其在供應鏈和生産制造上節省成本的功力了。但以高合此前的能力來看,顯然是非常困難。

因此,對于高合來說,10億元的注資,如果一切順利,高合還能順著此前的路走下去,此前處在困難模式的市場中,高合沒能活下來,現在市場升級爲地獄模式,高合僅僅續了一條命,前景並不明朗。

相比之下,愛馳、知豆、雷丁的機會更大。

愛馳走國外市場,即便是産品沒辦法大賣特賣,但保證品牌活下去,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新能源車圈也有先例,此前在中國市場混不下去的前途汽車,欠薪、高層失信等事件相繼曝出後,選擇進軍東南亞市場,並且找到了投資者。

知豆和雷丁的處境又不一樣,知豆重組後,背靠吉利、愛瑪等大公司,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雷丁雖然此前已經破産,但手下有新能源車、燃油車生産資質和三大生産基地,濰坊、成都、綿陽三大生産基地新能源乘用車年産能達到24萬輛,有一定硬實力。

也就是說,避免與目前最卷的細分市場硬碰硬,是此前“消失”的新能源品牌複活的機會,另一方面,就要看所涉及的相關細分市場有多大潛力了。

“消失”的品牌複活,是攪局者,還是無關痛癢?

新能源車市從來不缺攪局者,高合、愛馳等車企,有這個攪局能力嗎?

以目前車市卷的狀態來看,很難。

原因是,首先,現階段新能源價格戰逐漸趨于穩定,雖然誇大性質的營銷、瘋狂堆料堆配置的産品依然不少,但受利潤等問題影響,整體市場有逐漸回歸理性的趨勢;其二,新能源車市細分市場産品價格趨于穩定,價格戰趨于穩定後,當下材料成本、技術成本和供應鏈成本相比去年之前都更加穩定,且受産品同質化影響,各家同級産品售價大差不差,已經向燃油車當時的市場環境靠攏;第三,新能源車市逐漸形成了品牌體系,相比以前用戶更注重産品間的對比,在市場發展逐步成熟後,品牌力成爲用戶購買新能源車考慮的重要維度。

還是以高合爲例,現階段市場需求下,繼續主打勞斯萊斯、賓利、阿斯頓馬丁同供應商這樣的噱頭大于實際用途的品牌方向,在産品力卷到極致的市場,顯然不受用了。

即便是能稱得上高端豪華的新能源産品,包括蔚來ES8、問界M9、理想L9等産品,也是將材料成本更多地放在性能配置的基礎上,再升級功能性配置。因此新能源車能賣高價的底層邏輯,已經固化爲全面的産品性能優先,包括但不限于動力系統、底盤、智駕等,奢華感次之。這與高合停留在的豪華燃油車邏輯完全不一樣。

但換個角度,高合退市時,其主銷的HiPhi Y降價到20萬以內促銷,如果是這個邏輯,以高合之前的産品力,雖然智駕還沒辦法進入第一梯隊,但搭載基礎輔助駕駛的純電車型賣到20萬以內,還是有市場需求的,即使會因爲品牌小衆無法走量,但會給競品帶來不小的壓力。

知豆、雷丁這種專注微型車市場的品牌,有能力將微型車售價再往下拉。微型電動車成本主要受電池控制,目前CLTC續航在150km以上的純電微型車,售價一般在3.5萬元以上,而微型車市場大部分産品的續航都做到了150km以上。

目前的新規是,純電車型征收購置稅的門檻,由原先的純電續航裏程大于100km,提升到200km,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微型車的中低配車型,都要征收購置稅,3萬元的新車購置稅大約在2500元。

引出的問題是,誰能將購置稅成本省出來,誰就能在接下來的微型車市場分一杯羹。也就引發出了新的産品邏輯,進一步推出將續航150km以下的産品,以此節省電池成本,降低售價補貼購置稅成本。

4月18日上市的知豆彩虹,推出了125km續航車型,售價做到了2.79萬元,低于續航120km的吉利熊貓和同樣120km續航的五菱宏光MINIEV。此外,另一款近期即將上市的奔騰小馬,低配續航122km,價格也做到了比吉利和五菱低。

換句話說,知豆重返市場,將進一步拉低微型純電車售價,需要繳納購置稅的情況下,微型電動車普遍售價2.5萬元至3萬元之間,不超過3萬,是今年更合理的起售價。

結語:

並不是所有“消失”的新能源車企都無法回歸市場,除了新能源最卷的15萬至30萬級市場不太好競爭外,其他細分市場還有機會。再加上新能源從技術應用到成本再到市場定價都趨于成熟,這給了此前過得不好的新能源車企一個更好的市場參考標准,也就是說,當下市場雖然卷,但至少可參考的目標比之前要更多更豐富,也就能幫助車企規避不少彎路。

當然,想回歸新能源車市,幾樣與之前不變的,持續的造血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市場敏感度,缺一不可。

0 阅读:9

路咖汽車

簡介:秉承專業態度,創作有趣的汽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