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融安縣引進新技術解決餐廚垃圾處理難題

我愛融安 2024-04-30 00:08:52

融安縣融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譚凱興   攝)

——融安縣引進新技術解決餐廚垃圾處理難題見聞

餐廚垃圾是垃圾處理難題,融安縣探索“黑水虻+廚余垃圾+就地循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條符合融安發展的生態環保之路,實現了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真正做到“零汙染”“零排放”。

日前,筆者走進融安縣融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實地了解餐廚垃圾處理的“後半程”,見到了一種特別的餐廚垃圾處置辦法——巧用昆蟲黑水虻的生物特性,把餐廚垃圾全部“吃掉”。

在該公司生産車間裏,一排排塑料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整個生産車間沒有難聞的臭味,從遠處看和蔬菜種植大棚相似。

在養殖大棚裏,是一排排黑水虻養殖槽,工人們在向養殖槽裏添加經過加工的餐廚垃圾。在這裏,成千上萬條黑水虻負責將每天收集的廚余垃圾吃得幹幹淨淨。

據了解,餵養給黑水虻的餐廚垃圾,是統一由車輛到餐飲商戶收取的。這些餐廚垃圾被運回生産車間後,經過分類,裏面的塑料、金屬等物質被分離出去,剩下的就是可以利用的餐廚垃圾。這些可以利用的餐廚垃圾經過機器打磨,磨成泥狀,成爲食物泥。工人將生物發酵素加入食物泥進行發酵,就成了黑水虻的飼料,經過生物發酵後的飼料泥基本上沒有刺鼻的味道。

“我們在餵養蟲子時,還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甘蔗渣等輔料,增加飼料的透氣性,有利于蟲子進食,提高生長效率。同時,爲後期制作有機肥做好准備。”融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覃遠眉介紹說。

黑水虻雖然個頭很小,但卻擁有十分強勁的消化能力。它們通過不斷進食被破碎處理後的餐廚垃圾,僅需7天至9天,可以從0.1毫米左右的蟲卵變成身長2厘米的幼蟲,體積增長4000倍,並且可以吃掉比自己重1萬倍的餐廚垃圾。

融安融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于啓政介紹,黑水虻不僅能夠很快吃掉餐廚垃圾,還能被二次利用。長大後的黑水虻成蟲,經過微波烘幹處理成爲幹蟲,可以作爲魚、家禽的飼料;其蛋白質含量高,用其餵養的家禽品質格外好。另外,黑水虻産生的蟲糞,可以與綠化垃圾進行漚肥,成爲蟲糞有機肥(人工土壤)。

據初步測算,1克黑水虻的蟲卵孵化出的幼蟲可處理約10千克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可産生2.2千克至3千克鮮蟲和3千克至4千克有機肥。

“我還養殖蟲子雞,把養殖好的黑水虻幼蟲烘幹後給雞吃,可以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雞肉和雞蛋的質量。我還計劃承包魚塘養魚,形成完整的生態養殖鏈條。”該公司總經理張曉山介紹說。

據了解,黑水虻是一種綠色環保的高蛋白昆蟲,被稱爲“出色的化工工程師”“垃圾的吃貨”,具有繁殖速度快、養殖成本低、無毒無汙染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醫學、餐廚垃圾和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動物性蛋白飼料添加應用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譚凱興 攝影報道

0 阅读:4

我愛融安

簡介:宣傳廣西融安,推介廣西融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