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豬在此惬意生活!荔波開啓智慧養豬新模式

天眼新聞 2024-04-16 06:40:21

4月12日,記者來到荔波縣甲良鎮新場村平竹組,一棟米白色外牆的6層小樓格外醒目,這棟小樓的“住戶”不尋常——豬。不同于傳統養殖場的養豬模式,在這棟小樓裏,豬可以坐電梯上樓,住樓房“宿舍”,享智能投餵,現代化、智能化養豬新模式讓一頭頭豬在一座全封閉式管理的豬舍裏惬意生活。

“在這裏,每一位‘豬媽媽’都享受‘保姆’般的待遇。”荔波喜佳林畜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廷芝介紹,養殖基地青山環抱,山泉水資源豐富,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可達18萬個。

小豬出生後,由母豬哺乳21天,長到3.5公斤左右就乘坐園內“公交車”前往保育樓層。在保育樓層生活到63天,再通過電梯“搬遷”到育肥樓層。在育肥樓層生活到175天,豬體重達到115公斤左右出欄,年出欄商品豬約40000頭。

每天清晨,養豬“新農人”史廷芝進入辦公區後,首先查看顯示屏上的數據,並仔細觀察飼養環境和種豬健康是否異常,其他工作則全部交給智能化設備。“相對于傳統養豬,智能化養豬省時省力,幾個人養一兩千頭豬輕輕松松,設備可以一鍵化操作,風機、水簾、暖氣等設備可以進行自動調節,保證這裏的溫度、濕度、空氣維持在適宜生豬健康生長的最佳狀態。”

“這裏類似于我們的總控室。”離養殖基地3公裏多的辦公區大樓一樓,迎面是一塊碩大的顯示屏,每個豬舍的動態和相關數據盡收眼底。史廷芝介紹,大屏幕集自動化控制與數字化管理于一體,讓養豬場盡可能減少人力等方面的開支。

記者在總控室看到,管理者只需點擊按鈕,就能根據豬的重量和飼養天數,投餵合適的飼料。5至10分鍾,就能完成整層樓1000多頭豬的飼料投餵。通過先進養殖模式,用智能化賦能生態高效養殖,在豬舍內安裝自動輸料機、自動飲水器、自動刮糞機、自動溫控系統等,實現了一鍵啓動餵豬、一鍵操控理想溫度、一觸隨喝直飲。

“整個過程,人工參與得很少。”史廷芝說,樓房養豬滿負荷運轉,每層樓只需2名工作人員,“他們更多的任務是防止豬打架,檢查設備線路,保障設備正常運轉。”

“我們把生豬發育的每個階段精准控制到天,流水線養殖,大大增加效率。”史廷芝介紹,樓房養豬可以爲生豬定制個性化“菜譜”,通過控制濕度、溫度爲生豬提供標准化的生長環境。同一批次生豬,個體生長差異不大且生長速度較快。

與此同時,該公司致力于集約型的農業循環發展,通過牧草種植、飼料加工和有機肥生産,形成“豬→糞→有機肥→牧草→飼料→豬”閉環式生態鏈,采取“微生物除臭+幹清糞+汙水發酵循環用水(零排放)”方式,無害化處理豬糞,並在基地周邊大力發展油茶、冬瓜、羅漢果等産業,形成“豬+糞+茶+果蔬”種養循環發展體系,實現糞汙資源化循環利用。目前,建立水肥一體環保處理工程厭氧發酵塘1.6萬立方米,水體深化處理工藝及各項環保指標均達標。

“豬舍還有溫控和除臭系統,排泄物和臭氣都被清除幹淨。”談起生態環境保護成績,史廷芝很自豪說,“2020年8月,我們的養豬場榮獲‘貴州最美養豬場’。”

隨著養殖方式的智能化轉型,全省各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生豬産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編輯 胡桅可

二審 張玲玲 劉思博

三審 周文君

0 阅读:1